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阿里巴巴|通义千问

从云栖大会,看阿里的科技本色

作者:砍柴网发布时间:2023-11-01

原标题:从云栖大会,看阿里的科技本色

10 月 31 日,2023 云栖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开幕。今年的云栖大会聚集了两百余家云计算全产业链企业,吸引了全球 44 个国家和地区的 8 万多名从业者参会。

云栖大会,从 2009 年开始举办。今年,在 AI 技术火热的背景下,此次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了自研大模型的最新进展——千亿级参数规模的通义千问 2.0 正式发布。阿里巴巴宣布,通义千问 2.0 在 10 个权威测评中全面超越 GPT-3.5 和 Llama2。

阿里还是国内唯一将自研大模型开源的大型科技企业。云栖大会上,阿里宣布通义千问 72B 模型即将开源,将成为中国参数最大的开源模型。

蔡崇信说:「我们坚信,不开放就没有生态,没有生态就没有未来。同时,我们要始终攀登技术高峰,只有站在更先进、更稳定的技术能力之上,才有更大的开放底气。」

借大模型的技术,阿里云也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了 AI 升级。从前需要工程师来部署的许多云上操作,能够进一步自动化。

「随着大模型技术与云计算本身的融合,我们希望未来的云可以像车一样也能够自动驾驶,大幅提升开发者使用云的体验。」阿里云 CTO 周靖人表示。

阿里巴巴是国内最早一批对大模型技术进行布局的企业。2019 年,阿里巴巴就启动大模型研发。2021 年,阿里巴巴做出了国内第一个百亿级参数规模的大模型。而今年 4 月,阿里巴巴发布了自研大模型「通义千问」。

大模型对于应用体验的革新也覆盖了阿里旗下的多款产品。8 月,钉钉宣布已有 17 条产品线、55 个场景全面接入大模型,完成智能化再造。9 月,「淘宝问问」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开启 AI+ 电商的新体验。

此次云栖大会的发布中,阿里巴巴还基于通义「打样」了 8 个行业大模型,可以实现个性化角色创作平台、智能投研、AI 阅读、智能编码等等,未来也将广泛赋能于阿里巴巴的各项业务之中。

从互联网时代的淘宝、支付宝,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阿里云,再到 AI 时代的大模型,阿里巴巴抓住了科技变革的每一次浪潮。

这背后,是阿里在技术变革时刻,对于技术发展精准的判断,并将其实现的「科技本色」。

通义千问 2.0 超越 GPT-3.5

此次云栖大会上,一个重磅发布是阿里巴巴自研大模型的新进展。

阿里巴巴在 4 月就进行了通义大模型的用户测试,是最早一批宣布自研大模型存在的科技公司。

在此之后,阿里巴巴不断对通义大模型进行了迭代和更新,包括推出大规模视觉语言模型 Qwen-VL,并成为第一个开源自家大模型的大型科技企业,在 8 月开源了 Qwen-7B 和 Qwen-7B-Chat,9 月开源了 Qwen-14B 和 Qwen-14B-Chat。

此次云栖大会上,通义千问正式升级为通义千问 2.0。

周靖人表示「通义千问是千亿参数的大模型。各项能力上,不管是阅读理解,还是逻辑思维,还是数学,方方面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应该说是能够全面地达到国际竞争的这个先进水平里。」

通义千问大模型在 9 月通过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备案。目前,用户如果想要体验通义千问大模型的话,也多了一种新的方式,可以进入最新发布的通义千问 App 中进行体验。

正如 ChatGPT 的 App 一样,通义千问的 App 目前也推出了语音对话的功能,可以让用户得到更加类人的大模型助手体验。

在现场,周靖人还宣布了通义千问 72B 模型即将开源,将成为中国参数最大的开源模型。

除了通义千问大模型之外,阿里巴巴在 7 月还曾经发布过「通义万相」多模态绘画模型。此次发布中,基于通义千问和通义万相,阿里巴巴又进一步升级了通义大模型家族,提出了 8 个行业模型。

其中包括在 8 月已经发布过的听悟,目前累计用户已经超过 100 万,集合了阿里巴巴多模态的语音体验能力。不但能够转写会议记录,还能分析视频,摘要总结,转换成其他语言等。通义星尘,能够创建个性化的角色,在虚拟人、游戏、教学等方向有广泛的应用。通义灵码,能够提升代码编写的效率等等。

不同的行业大模型能够在医药、法律、金融、教育等多个行业发挥不同的作用。

在大模型的进展之外,此次云栖大会还对展示了阿里云为了适应 AI 时代所打造的新型 AI 基础设施。

除了通过整合异构芯片,升级人工智能平台 PAI,在算力方面为对 AI 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算力提供支持,此次阿里云还有一个重磅发布,发布了一站式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阿里云百炼。

阿里云百炼集成了国内外主流优质大模型,提供模型选型、微调训练、安全套件、模型部署等服务和全链路的应用开发工具,让企业用户能够简单地部署底层算力,进行模型预训练和开发。开发者可在 5 分钟内开发一款大模型应用,几小时即可「炼」出一个企业专属模型。

在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了一项统计。除了通义大模型外,目前中国一半大模型公司都跑在阿里云上。百川智能、智谱 AI、零一万物、昆仑万维、vivo、复旦大学等大批头部企业及机构均在阿里云上训练大模型。

AI 重构阿里生态

AI 时代,千行百业都需要用 AI 进行重构。

9 月,阿里巴巴基于多年自研云计算和 AI 技术积累,将「AI 驱动」作为面向未来的公司战略重心之一。

阿里巴巴集团 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 CEO 吴泳铭指出,阿里巴巴的多元场景都是 AI 技术最佳的应用场。

今年云栖大会上,阿里云不但自身是 AI 时代的公共算力底座,推动了中国大模型行业的发展,自身也在不断利用 AI 能力,重构自己的业务。

此次发布中提到的通义灵码,本身就在阿里云内部大规模采用,广受好评。事实上,阿里云宣布,阿里云上目前已经有超过 30 款云产品接入了大模型能力。

过往用户想要在云上部署一些程序,使用的开发语言,要自己去设,用的数据库,API,出现了问题需要自己手动调。而阿里云目前正在打破这一点。

利用 AI 能力,未来的云,按照周靖人的说法,将走向「自动驾驶」时代。用户写程序的时候就利用 AI 来辅助开发,程序写完之后,AI 也要大幅度地参与到原本需要云的部署工程师去决定使用什么数据库、API 的过程中,让云的部署越来越简单。

大模型的能力,也已经深入融合到了钉钉的产品体系中。

钉钉中目前已经深度集合了智能摘要、智能问答、智能的图表文档创作、绘图生成等等多方向的 AI 能力,能够极大地提高用户的办公效率。

今年 8 月,钉钉公布已有 17 条产品线、55 个场景全面接入大模型,完成智能化再造,同时钉钉面向生态伙伴和客户开放智能化底座 AI PaaS,表示将用大模型帮助生态把产品重新做一遍。

9 月,淘宝内测应用「淘宝问问」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基于通义千问的文本理解与文本生成能力,淘宝问问能够实现全新的交互体验和更精准的商品推荐。

比如,用户可以直接向「淘宝问问」提问「我想买一副 1000 元左右的耳机,你有什么推荐吗?」淘宝问问能够直接向用户给出经过价格筛选后的推荐。如果用户觉得筛选条件不够多,还可以与淘宝问问进行多轮对话,提出更多筛选条件。

除了淘宝问问之外,淘宝新势力周还推出 AI 搭配、AI 试衣间两款 AI 新产品,允许用户跨店、跨品类搭配服装。

可以想见,这样的应用在未来将带来极大的电商体验变革。在精准购物方面,可以提供更高的电商转化率,而新的购物入口的出现,也将为淘宝带来新的广告位和商机。

在商家运营侧,阿里也在利用大模型重构的运营体验。阿里妈妈发布了 AI 营销工具万相台无界版、阿里妈妈百灵、万相实验室,提升商家经营效率。

8 月 24 日,阿里巴巴国际站发布首个 AI 外贸产品,拥有智能商品发布与管理、市场分析、客户接待、视频聊天实时翻译、企业管理等多项功能。

11 月 1 日,阿里巴巴国际站进一步上线了新的外贸 AI 产品「生意助手」,向所有商家开放。利用阿里巴巴丰富的外贸数据,「生意助手」能够一键生成产品图、产品视频,进行标题优化、提取参数和关键词、帮助理解买家需求,智能提示回复,自动填写报价单等等。

利用大语言模型的语言优势,「生意助手」能够让进入外贸的语言和操作门槛都变得更低,最大限度地帮助卖家提高生意效率。据阿里巴巴透露,内测结果显示,AI「生意助手」能帮外贸商家提升约 19% 的曝光量。

除了买家购物与商家运营这些阿里巴巴的传统优势,能够通过大模型进一步凸显之外,大模型也为阿里巴巴的其他业务带来了更多想象力。

在大模型能力的加持下,阿里巴巴的文娱场景表现出了更强的生命力。阿里大文娱的创业项目妙鸭相机,今年 7 月上线后便火爆社交平台。

这款以 AI 大模型为基座的 App,用户通过上传 20 张个人照片,只花费 9.9 元,便可以生成个人写真照,成为今年 AIGC 领域首个爆款应用。

而阿里对大模型的应用,也有望彻底改变影视的未来。

今年,利用大模型技术,阿里巴巴推出了虚拟拍摄整体解决方案,无需绿幕拍摄,就能达到影视级别的虚拟效果,让数字资产制作效率提升了 3 倍。

而在优酷的独播剧《异人之下》中,阿里大文娱的大文娱数字人厘里,实现了国内数字演员第一次参演真人剧集的记录。

在文娱领域外,达摩院研发的农业、医疗等大模型,能够进一步提高行业的效率,或将向服务社会其他产业延伸。

夸克 APP 基于大模型技术,升级「夸克网盘」、「夸克扫描王」、「夸克健康」、「夸克学习」等产品功能体验,进一步提升用户工作、学习、生活效率。

天猫精灵接入通义千问后,多款终端升级个性角色、情感共鸣、创作辅助能力,还发布了多款 AIGC 终端新品。

从这些更加垂直的案例,可以看出阿里的整个生态,都因为 AI 技术的发展,有了重构的可能。

创新背后的科技本色

2023 年的云栖大会,回归了 2015 年大会的口号「计算,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

2015 财年,正是阿里巴巴第一次披露云计算的营收的年份。当年,阿里云全年营收 12.71 亿元,而截止上次披露,2023 财年,阿里云营收已达 772 亿元。

在短短八年中,阿里云就在技术和市场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背后,折射的是阿里巴巴上在技术上的站位高点,和对技术创新的坚持。

阿里云的成长,本身就是一部创新的史诗。

早在 2007 年,大数据在中国还远没有成为热门话题之时,阿里巴巴已经在内部讨论想要建设一个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到底需要什么?而第一次得出了为了提高生产力,阿里巴巴必须成为一家数据公司的见解。

当时,中国 IT 行业的主流架构是「IOE」(IBM 小型机、Oracle 数据库和 EMC 存储)。而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IOE 的架构将带来天价的设备采购费用。而只有阿里巴巴看到了这一点,组建团队,在 2009 年,写下了第一行自研云计算系统的代码。

2012 年 BAT 论道云计算,李彦宏还在提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马化腾认为云计算要在阿凡达时代才能实现,只有马云说:「我们不做云计算会死。」

在项目持续亏损的状态下,阿里巴巴一直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云栖大会办了一届又一届,终于阿里云成为了今日的托举中国科技产业的算力底座。

而这样的故事在阿里的创业史上发生了一次又一次。

在 AI 领域,阿里也早早站位高点。

2014 年,阿里巴巴成立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并在当年打造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平台 PAI。而 2019 年,阿里巴巴就启动了大模型研发,2021 年,做出国内第一个百亿级参数规模的大模型,2022 年,发布通义大模型系列。

是技术洞见和对创新研发的不断投入,造就了今日阿里巴巴在大模型领域的大爆发。

在互联网时代,阿里打造了淘宝,将「电商」引入中国互联网历史,也让淘宝和天猫,成为中国电商的代名词;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阿里巴巴推动了本地技术从本地计算到云计算这样范式变迁,研发了飞天操作系统,推动了国内云计算行业的发展。

在 AI 时代,阿里巴巴再次把握住机会。在云栖大会上展示了,阿里利用大模型能力,重构生态的机会。

阿里的创新之路,还始终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开放。

阿里是国内唯一将自研大模型开源的大型科技企业,也打造了一个全球「唯二」的 AI 模型开源社区魔搭社区。

今年 4 月,通义千问发布后,阿里先后开源 70 亿及 140 亿参数规模的大模型版本,供全社会免费商用。8 月,达摩院免费开放 100 件 AI 专利,成为中国人工智能规模最大的一次专利开放行动。11 月还将开源通义千问 720 亿参数模型,继续支持全球开发者开展模型和应用创新。

如今,云计算已成为 AI 大模型的算力底座,全国 80% 的科技企业和超过一半的 AI 大模型公司都跑在阿里云上。魔搭社区上线短短一年,已聚集超 2300 款 AI 模型,吸引 280 万名 AI 开发者,AI 模型下载量突破 1 亿。

从过去到现在,不断创新,是阿里巴巴始终没有改变的科技本色。而今,面向下一个十年,阿里已经站上新的起跑线。

来源:极客公园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