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随着近期ChatGPT的爆火出圈, 以大模型、大数据,高算力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内容自动生成技术(AIGC)被推上“热搜”,进而打开市场对算力需求的想象空间。
事实上,近年来,算力技术正逐渐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类融合应用竞相涌现。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作为释放数据优势、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底座”,成为推动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发挥投资拉动作用的热点领域。
“算力正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新引擎,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引领了新的产业方向;另一方面,在“东数西算”背景下,相关设施建设正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展,实现全国数字经济进一步均衡发展。
算力为经济增长“添马力”
算力已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生产力。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引擎推动数字经济深化发展。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则为数据要素不断注入新动能,从而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Uweb校长、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执行主任于佳宁看来,一方面,算力是数字经济中所有应用和服务的基础和支撑,可加速电子信息制造业等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另一方面,算力的提升也可以使企业和组织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处理和分析数据,从而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进而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带来延伸性效益。
近年来,得益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部署和“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快速发展,供给水平大幅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2-2023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相较于2020年我国135EFLOPS的算力总规模,2022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近乎翻倍,达到268EFLOPS,超过通用算力规模;预计未来5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2.3%。
“目前来看,我国算力产业主要呈现高速增长、技术领先、算力资源集中的特点。”于佳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相关企业多集中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导致现有数据中心布局东多西少,东西部算力资源差距较大。
为此,亚洲区块链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河北金融学院教授赵永新建议,当前我国在算力方面应进一步加强超算中心、智算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建设,不断满足政府、行业、企业甚至个人等多样化的智能场景需要。同时,加大“东数西算”国家工程,将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实现全国算力统一协调。此外,要加强以算力赋能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千行百业的高质量发展。
得益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目前我国的算力产业链已初步形成。谈及未来我国发展算力产业的着力点时,赵永新认为,要大力加强自主可控高端芯片生产能力、通过设备更新,工艺创新等方式,争取在量子芯片领域实现换道超车;同时,在核心算法、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以及多种技术模型等领域实现研发突破;此外,要进一步加大算力产业支持政策和加强算力人才培养。
立法保护协同监管刻不容缓
除了地区算力资源不均衡问题外,目前,我国算力产业还面临数据隐私和跨境数据流动等考验。
于佳宁认为,数据托管和资源租用的服务模式,带来数据和用户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数据大规模聚集和跨境流动,带来了法律法规的适用性、数据的外泄和主控权等问题。
为此,围绕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体系搭建,于佳宁建议,首先,监管机构应该制定和严格执行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得到有效法律保护;其次,坚持包容审慎,着力提升算力业监管的灵活性和及时性。算力业仍属于新生事物,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管应坚持包容审慎原则,处理好鼓励创新和审慎监管的关系。同时,可有序推进敏捷监管和响应式监管,及时处置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和重大风险。最后,优化组织架构促进协同监管。进一步优化市场监管组织架构,统一监管标准,形成适应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求的算力行业监管组织体系,统筹监管职能,厘清各部门的监管边界和监管主体权责,加强协同。
工信部新基建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元宇宙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陈晓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数据要素是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核心引擎。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通过立法加强数据安全保护,规范数据活动。技术上需相关公司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措施,完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维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引领数字产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