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其中,算力又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2023年2月以来,随着ChatGPT相关最新版本的发布,在国内,支撑ChatGPT运行的算力进一步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截止4月3日上午收盘,算力核心概念股寒武纪,今年以来涨幅超268%,位列年内涨幅排行榜第4位。
大潮之下,算力正在成为新的万亿级别的核心赛道,吸引着资本的涌入。
最新的案例是,千亿新能源巨头协鑫集团旗下公司,3月31日以3亿元增资一家成立仅两年的算力公司,以获得其10%股份。以此计算,该算力初创公司,成立两年估值即达30亿元。
据权威机构2022年底统计,2021年,我国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算力产业规模,达到2.6万亿元,直接和间接分别带动经济总产出2.2万亿和8.2万亿元。
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请其详细阐述了中国“算力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
他在2018年首次提出“算力经济”概念,认为以计算为核心的算力经济,将成为衡量一个地方数字经济发展程度的代表性指标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手段。
张云泉表示,2018年刚开始提出“算力经济”时,当时还不太被社会接受,没什么人谈论“算力经济”;2021年是拐点,该年算力服务异军突起。
在张云泉看来,狭义的算力经济,包括算力生产、算力调度、算力买卖、算力消费等四个环节。而只要以算力为核心生产要素和引擎,就都是广义的算力经济。
那么,群雄竞逐之下,谁主算力市场沉浮?
张云泉认为,在未来的算力市场竞争格局中,主要有三大力量,分别是超算公司、网络运营商、电力公司;从现有态势看,网络运营商的竞争优势会更大一些。
张云泉还透露,算力工厂正在成为新的投资方向和热点;未来国家很可能组建一家类似国家电网的机构,即国家算网,快则5年,慢则10年。
中国基金报:能否详细谈谈您在2018年首次提出“算力经济”概念的背景、缘起及反响?
张云泉:从1995年读研开始,我就一直在做超级计算,至今也没变过方向,已将近30年了。
2017-2018年前后,我们发现,随着2015年AlphaGo的兴起,人工智能热起来了。不过,人工智能热的背后,是因为用了GPU,而GPU其实是来自超级计算机。
GPU首先是希望用在超级计算机上,2008年英伟达提了一个Fermi架构,就是把显卡改到了做通用计算GPU。但从2008年到2015年之前,GPU的应用都不是很成功,在超级计算机上虽然也用,如超级计算机中的曙光星云、天河1、天河2等,但真正用起来效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但是,2015年AlphaGo起来以后,发现GPU其实更适合深度学习,英伟达就将GPU的应用重点转到人工智能上,由此就起来了。
另外,2018年还有个区块链的事情。刚开始“算力”这个词,就来自于区块链、挖矿。但在那个时候,“算力”这个词还相对比较狭窄、有点偏负面。
随着超级计算向人工智能偏移,包括云计算的兴起,这几种技术融合以后,“算力”有没有可能不只是停留在高大上的超级计算上,有没有可能走入寻常百姓家,更多地深入到国民经济领域?
在这之前,我们要说服政府投资超级计算平台很难。
因为经济账说不清楚,他们会问,投资的回报率是多少、投资周期是多长,多少年能收回投资成本?能拉动多大的经济增长?
我们说不清楚。因为超级计算原来主要是做科技创新的,是基础研究、长期投资,很难直接和国民经济发生关系。但是,随着和人工智能、云计算的结合,甚至包括区块链和大数据,“算力”似乎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更密切了。
过去面临的关于超算的经济回报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称之为“智能计算时代”),应该可以说清楚了。基于这个想法,在区块链的启发下,国内的专家们开始把超级计算的“计算”,泛化成“算力”。
关于“算力经济”,我是在2018年参加地方政府的相关活动时提出的,当时认为,在以后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超级计算、人工智能等的融合创新中,算力经济学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会成为地方政府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手段。
此后,在相关调研实践中不断总结,最后形成了“超算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的算力经济时代”的思考。
但在那时,“算力经济”其实还不太被社会接受。那时最热的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但算力不热,没什么人谈“算力经济”。
中国基金报:什么时候出现比较大的变化?
张云泉:2021年。这一年可以说是拐点,算力服务异军突起。
当时我们发现,在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中,有些厂商开始专门买卖算力了。
在前10名中,突然出现了7台特别大的机器,但它不是传统的气象预报、超算平台、教育科研之类,是综合性的,专门买卖算力。由于没法定义前面讲的这些平台是做什么的,我们几个专家商量后,认为这是一个新领域,把它称之为“算力服务”。
所有的用户,只要自己不愿意建,但是又想用机器计算的都可以买服务。付费后就可以开账号,把需要的计算完之后,用完就可以注销账号。
中国基金报:这类用户是大公司吗?
张云泉:开始还真不是大公司,是一些小用户。因为他买不起大机器,比如高校里做科研的老师就比较多,现在有些公司就专门做此类服务。
后来,很多人慢慢认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现在,ChatGPT使得“算力”更热了。而且,这个大模型未来会是特别大的应用,将影响全社会,是革命性的。再加上“东数西算”提出来,又成为国家战略了。
中国基金报:从2018年至今,您对“算力经济”的认识是否有进一步的深化?
张云泉:当然有。当时提的“算力经济”,还是一个狭义的范畴,只是描述算力服务业本身,即通过买卖算力赚钱的产业链。
该产业链有4个环节,包括算力生产、算力调度、算力买卖、算力消费,这是刚开始时对“算力经济”的界定。
生产商是芯片制造商,是算力引擎。当然也包括软件,软件算法加芯片,构成算力引擎,这很关键。
算力调度者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者,算力网的建设者,如国家超算中心、智算中心、数据中心等。
买卖者即中间商,拿到算力以后卖给用户,中间赚差价。
消费者既包括个人,也包括厂家,如药物设计公司、气象预报机构、材料设计公司、互联网公司等。当然,现在做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公司更需要了。
但是,现在随着认识的深化,又有一个广义的“算力经济”,我们称之为算力+。这不是我一个人提出来的。
凡是可以用到算力的国民经济的各个方向单元,都是算力经济的范围。只要以算力为核心生产要素,以算力为引擎,就都是广义的算力经济。这是数字经济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数字经济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据权威机构统计,2021年,我国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算力产业规模,已经达到2.6万亿元,直接和间接分别带动经济总产出2.2万亿和8.2万亿元。
中国基金报:现在算力最主要的消费者是哪些?
张云泉:目前的消费者主要有超算算力、智算算力,通用算力三大类。
过去超算算力最多,但因为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的热度,目前增长最快的是智算算力,增长特别快。
中国基金报:在2021年的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那么,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否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张云泉:肯定是。别的不谈,仅就大模型ChatGPT而言,大概率要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所有能用到大模型智能的部分,所有行业的运行流程、商业模式,成本构成,都会被改变重构,而且是更加彻底的智能化,因为需要的人将大幅减少。
有一种说法,ChatGPT大模型一旦在美国乃至全球推开,有可能提振全球的经济景气度。而ChatGPT大模型就是算力推动的革命,算力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力量。
中国基金报:“算力经济”与“智能经济”之间是何种关系?
张云泉:在算力经济和智能经济之间,两者有很大重叠。只是过去算力并不直接转化成高智能,因为算法不行模型不行。但现在有了大模型ChatGPT之后,转化效率会很高,算力会转化成高智能,影响面就特别大。
过去可能也就影响视觉方面的行业,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公共安全、自动驾驶等,但未来有了ChatGPT大模型转化器之后,可以更大范围地影响经济社会。
过去研究人工智能,是希望能帮人类干脏活累活,做一些重复枯燥的工作。但现在发现不是,他反而会先把一些需要创造力和创意的工作替代了。
中国基金报:您怎么看待“算力”和“大数据”的关系?
张云泉:算力和大数据还是有很大区别。就“算力”来说,不只是处理数据,还有算法。
有的算法可能需要大量的数据,是数据密集型。
有的算法可能不用太多数据,但需要大量的计算。这类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很高,需要不停的计算,不需要那么多数据。
中国基金报:对于人工智能领域出现的颠覆性变化,您怎么看?
张云泉:之前的颠覆性还能控制,还只是个别赛道的颠覆。
但此次ChatGPT大模型,可以称之为革命性进展,是摧枯拉朽的革命。像微软,本来是家成熟公司,但拿到ChatGPT之后,其整个产品线全部重塑了。ChatGPT还可以造假,可以重新改写全球历史,还可以做黑客,自动写代码攻击所有系统。到时候就分辨不清真假,整个人类历史就会被他掌控。
这也是为什么马斯克等在3月29日发公开信的原因。它像核武器一样,如果对它不进行监管,不控制它,而是让它掌握在一个私人机构手里,后果会很严重。
中国基金报:为什么是算力服务的崛起,才意味着正式进入算力时代?
张云泉:因为如果没有算力服务产业的话,用户买卖算力和访问使用会很不方便。
在过去,算力用户如果想用算力,没有专业公司为之服务,需要东打听西打听,甚至走后门,不规范、价格也不透明,就是一些随机交易,量也不大。
但有了算力服务业之后,一条龙的路径就打通了,服务有标准,价格公开透明,市场有大量的资源供应,用户用起来既方便、成本又低,蛋糕就会越做越大。
这样,就有很多公司愿意投资算力服务业,愿意投钱买大机器建公共平台买卖算力。这才意味着算力经济时代开始了。
中国基金报:能否介绍下算力服务商的情况?
张云泉:在算力服务商中,第一类可以和云计算对应起来,凡是做云计算的,基本上也是算力服务商,这一块规模有几千亿,而且起来很快。
还有一类是民营企业,他不是专门做云的,而是专门买卖算力,可能更专业一些,也起来了。现在也有很多公司开始投资这个行业,尤其是最近ChatGPT出来以后,很多人关心这事,都想投这个方向,做算力平台公司。
而且,东数西算起来以后,很多枢纽城市都想投算力平台,想把当地的电力资源变成算力,卖到市场上去。
特别是西部的新能源电便宜,在当地比较难消纳。如果在当地就地建设算力中心,不到三毛的电力变成算力以后,通过互联网就可以直接卖到东部,其中的差价就是利润了。
中国基金报:在未来的算力市场中,将呈现何种竞争格局?
张云泉:未来会有三大力量争夺算力市场,分别是超算公司、网络运营商、电力公司。
从现有态势看,网络运营商的竞争优势可能会更大一些。
因为他们在全国已经建了大量的数据中心,而且掌握了网络带宽。如果网络运营商不犯错误,能布局GPU之类应用,把智能市场吃下来,那空间会很大。
中国基金报:在您看来,未来成立国家算网的可能性有多大?
张云泉:可能性很大,因为未来算力比电力更重要。
东数西算之后,很多地方在建算力中心,这些基础设施将来必然要连起来,全国性的算力网将会应运而生。届时,一定会有类似国家电网的全国性机构,即国家算网负责管理全国的算力网。
中国基金报:您认为国家算网大概会在什么时候成立?
张云泉:很可能在5-10年之后。快则5年,慢则10年,可能性很大。
在未来的国家算网中,东数西算的枢纽将成为大的算力供应商,其中会产生重量级的算力工厂。当然,这是初步的。除此之外,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加进来,会有动态调整机制。未来有些城市如果做得好,也可以加入到东数西算中,成为新的枢纽。
中国基金报:这种算力厂是不是基本上都是国有公司?
张云泉:不一定,也有民营公司在投,还有很多大公司也在介入,有的投资基金也在做。这是个大方向和投资热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中国基金报”(ID:chinafundnews),作者:尹振茂,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