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GPT-3发布,到2023年GPT-4发布,很多人早已从初期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冷静之后,更多的疑问指向:我们该怎么做?
它的能力看起来无穷大,令我们神往,同时又在不停进化,让很多人无所适从。
“OpenAI是一家极有远见的企业。前段时间,他们开放了GPT的联网和插件功能,这意味着互联网的所有的工具都变成了GPT的手和脚,从此便可以更加自如地调动各式各样的工具。”
“我十分不建议企业尝试过多的AI工具,我觉得目前先把GPT用好,需要做图的话,Midjourney也需要用好,这两个工具能够帮助绝大多数的企业。”
“我并不是鼓励裁员,而是强调人与机器合作的重要性。因为未来的时代一定是人类与机器人共存的时代。”万柳科技创始人焦世斗说。
焦世斗曾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百度凤巢,在百度曾打造出千亿特征模型,显著提升了公司营收。他也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涉及金融科技、AI机器人等领域,目前是年流水数十亿的企业服务SaaS公司——万柳科技的创始人。
人机共存的时代已经来了,企业应该如何提升进化力?如何用AI赋能,提升业务效率?如何如何做到“组织的AI化”?
前不久,我们邀请到混沌创新院20级同学、万柳科技创始人焦世斗做客混沌直播间,混沌创新院【中国创新人物记】系列直播栏目。分享“拥抱AGI大时代”, 对以上问题给出极具洞见的回答,内容整理如下:
分享嘉宾 | 混沌创新院20级同学万柳科技创始人 焦世斗
进化力=反馈力x 决策力
我们人类已经走到了一个拐点,作为地球上的统治者,发明了一个新的物种,让它在很多领域能够替代我们。面临这样一个拐点,作为一个人,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的负责人,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未来是什么?
如果AI浪潮势不可挡,那我们当前就必须考虑如何拥抱它。
在《生命3.0: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存在》一书中,作者讲述了一个理论:生命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里,生命依托基因完成进化。人类处于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大脑被文化、教育、现代文明等因素塑造。但碳基生命进化速度无比之慢,甚至满足不了进化本身的需求。于是就会出现第三阶段,这时候人类可以重构自身的各个方面,进化速度也会增快。
在宇宙里,存在着一个底层的基本法则,即进化速度越快越好。用达尔文的理论来说,则是“适者生存”。真正适应时代和环境的人,往往能保持进化速度与环境的变化同步。于是,这抛出了一个基本性问题:AI的本质是什么?
我认为每一次的智能革命都是神经元革命。比如早期,在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生物过度的过程中,出现了最早的神经元。到寒武纪时期,一种海洋生物出现了眼睛的神经元,以此能够获取更多的环境信息,同时神经元的数量有了巨大的提升。再到人类出现时,人脑的神经元大概为一千亿,又有了巨大的提升。
再看今天的AI,ChatGPT3.5的模型具有不到一亿个“神经元”。但过去的神经元的形态是碳基,而AI的神经元是数字,神经元的物质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变成了数字形态。我认为AI的本质和人类一样,都是由一堆神经元系统构成的一个智能体。
从微观的角度看神经元,会发现神经元的工作分为两步:收集信息和表达信息。第一步是“反馈”过程,第二步是“决策”过程。这是碳基生物的神经元的工作内容,无论是人类,还是蝙蝠、乌鸦、猫狗,结构基本都差不多。
接着,让我们思考,进化是什么?
一句话总结,进化就是大量神经元在一起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的过程。达尔文将进化描述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并没有做出量化的描述。我企图用一个公式将其量化:进化力=反馈力x 决策力。
今天的社会发展处于指数级的变化速度中,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又铺垫出下一个新技术,导致社会和技术的发展都是一个加速状态。而企业身处其中,也必然要让自己跟上速度,而这样一个核心的竞争力就是进化力。所以,进化力表示的是进化的加速度。
那什么是进化的加速度?从一个神经元到一对神经元,再到一千亿个神经元的大系统,其本质围绕着一件事,就是信息的处理、表达和反馈。反馈和决策构成了闭环,这就是一个进化的过程。
如果用进化力=反馈力x 决策力,去理解一切,你会发现互联网就是反馈力的革命,人工智能则是决策力的革命。
基于此,我提出一个AI思维模型:用一个三角形构成AI的思维方式,占据三个角的分别是第一性原理、进化力、十倍速思维。
第一性原理,代表最根本的假设。进化力思维意味着我们在看一些事情时,要看到其进化的加速度。这样一来,虽然我们的本质是运营企业,但实际上是在打造一个超强进化力的组织,这样才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十倍速思维,它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以过往十倍的效率实现。如果过去我们开发一个软件可能需要100万,在今天10万可不可以做到?用比10万更低的预算可不可以做到?由于AI工具越来越强大,导致我们在思考任何问题时,都会以“效率”为核心。长此以往,我们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
GPT的自我进化
在《起点临界》一书中,作者预言过通用人工智能将会在2045年出现,但GPT4却在今年4月突然出现,提前20多年到来。
AGI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在于智能爆炸。它带来的影响是绝大多数人的认知跟不上技术的进化。而另一方面,AI即是一种生产力,他使得我们原来整个经济运行的一些底层的理论失效,比如,经济学里的分工。人工智能能够承担人类的大多数工作职位,而它无需分工,因此在AGI时代,“分工”将面临淘汰。
所有的产业都会被重塑,产业链结构也会缩短。最近一些大企业已经开始裁员了,一部分正是产业链结构缩短导致的。
OpenAI是一家极有远见的企业。前段时间,他们开放了GPT的联网和插件功能,这意味着互联网的所有工具都变成了GPT的手和脚,它可以更自如地调动各式各样的工具。以前我们常说GPT有很多问题,但根据最近的消息,这些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比如,它解决了信息不同步的问题,可以帮我们作出一些决策。假如我拥有特斯拉的股票,正考虑要不要抛售,于是我让GPT帮我查找一下近期关于特斯拉相关的新闻,然后再让它帮我分析特斯拉的股票现在适不适合抛出?它会帮我分析近一月的一些信息,如在中国销量、未来存在的风险,以及自动驾驶在未来会不会有重大的突破等内容。以全方位、深入地角度给到我建议。
再比如,近期出现了一个插件,可以帮我们做一些旅行规划,它非常细致,可以考虑到全家几代人的兴趣和需求,还能给出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的最佳方案,列出航班信息以及价格。如果我们自己来操作,可能需要两三个小时,但这个插件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效率大幅度提升了。
还有一个插件名叫Ask Your PDF,你在平台上传PDF文件后,它可以帮我们把英文论文通篇阅读一下,并用中文进行总结。
对孩子来说,Midjourney是一款备受欢迎的软件,它能够把你描绘的场景变成具象的画面,放飞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比如,我家孩子让Midjourney画出“一万个杯子在喝九万个月亮”的场景,结果这个插件真的完美呈现了出来。让孩子们神奇的脑回路真的变成了一幅充满了童真的绘画作品,非常有意思。而这其实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方式。
对职场人来讲,信息的获取源其实非常多,但有效信息获得的效率比较低。这时,可以用到Video Insights和Vox两款插件,它们能够先帮我们把一个较长的视频看完,然后总结一下视频大概讲了什么内容,以及其中的核心观点。
比如,萨姆·奥特曼在YouTube上有个采访视频,在视频里他畅想AI未来,视频较长,于是我让Vox帮我总结一下内容,它便细致地帮我列出了萨姆·奥特曼所讲内容主要包括了“AI的未来”、“AI的监管”、“AI的偏见”、“AI和机器人技术”等部分。作为站在该领域山顶的人,他的视角一定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借助AI插件接收他所讲的内容,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用AI赋能十倍速,提升业务效率
既然各式各样的插件可以满足各式各样的需求,公司运作中是否能用到它呢?是否可以让它帮我们提升业务的效率?
答案显而易见:当然可以。这个过程不会很容易,我也在尝试,但我相信人工智能与人类和谐工作的场景一定会发生,它能够帮我们提升十倍的业务效率,我举几个案例说明:
第一:AI写代码的能力能够媲美优秀的工程师。
微软曾发表了一篇论文,在文章中他们表示,在经过对GPT4大量分析后,发现它的编程能力完全可以与很多优秀工程师看齐。并且它写出的代码准确性高,注释也有可读性。让它们重构一个复杂的架构或许很难,但对于那些简单的功能性代码,它能完成得比工程师还漂亮。
目前,我也在我的团队里尝试用AI写代码,投入成本大约为每月10-30美金,投入非常低。另外,为了保证运行顺利,我每天会跟负责研发的同事开会,让他们分享当天使用AI做的工作内容。
坦白来讲,我所做的尝试还比较初级,但也有了明显的收益。首先,我们的研发效率大幅度提升,至少提升了30%;其次,因为研发效率提升,部门员工对工作更加积极了。
当然,进步的空间还很大,我认为坚持下去的话,效率提升十倍一定没有问题。
第二:AI能够赋能短视频制作。
在过去,我们制作一则短视频需要3-4小时,而现在只需要一个小时,效率提升了三倍。
比如,我现在录制了一则十分钟左右的讲课视频。一般来说,人在没有念稿的情况下,讲话的内容比较碎,因为不是所有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很强,并且避免不了一些语气助词,这导致讲话的逻辑没那么顺畅。但是AI可以帮我们把这段视频的音频翻译出来,把语音变成一篇文字稿,然后交给GPT,让它重新帮忙编辑一下,让整个语言更有逻辑,符合爆款短视频的结构。
当把那些无用的废话提炼出来后,我们可以使用类似剪映这样的软件,将其重新剪辑一番,让短视频更加完美和精炼。
如今,AI可以用到每一环短视频制作的流程中,帮我们写文案、做脚本、画分镜,还可以剪辑,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写代码和制作短视频都只是个例,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在今天这个时代里,我们应该如何使用AI,让它帮我们提高十倍的工作效率?
前段时间,阿里达摩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分析了“AI能不能成为一名好的数据分析师。”论文得出的结论如下:
1、GPT4的数据分析能力完全可以替代一名高级数据分析工程师。在美国,一名高级的数据工程分析师大概的薪资为10万美金,这意味着减去一名高级工程师便可以为公司节约每年10万美金。
2、同一个任务,GPT只需要人类数据分析师十分之一的时间。
3、GPT的成本是初级数据分析师的百分之一,是高级数据分析师的两百分之一。在美国,一名高级的数据工程分析师大概的薪资为10万美金,这意味着减去一名高级工程师便可以为公司每年节省大量的开销。
对于每个企业来说,要获得这样的工作前景,需要很多探索,但它存在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性,一条光明的道路,而这条道路是可行的。
在很多人看来,GPT就是一个聊天机器人而已,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个机器人的对话框代表着一汪知识的海洋。它的能力无穷大,令我们神往,但同时又让我们无所适从。虽然我们目前都还不清楚应该怎么充分使用它,但可以基于你自己的业务需求,把它做一个包装封装。
比如,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尝试——我们正在开发一款基于GPT的财务小软件,并对外免费提供服务。
之所以免费,是我们将它作为获得客源的工具,让目标用户先试用我们的产品,再接着运行之后的流程。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营销方式。
当然,基于GPT可以开发多种软件,财务类的只是我们的选择,它还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
一些管理类的书籍反复强调,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文化价值观、流程资源。流程是一个企业十分重要的沉淀资产,将业务流程化对企业的运行来说很有必要。那么,通过一款名叫ShowMe的插件,可以帮我们梳理出业务流程。加入你公司的市场部有关于市场营销的疑问,它便立马可以帮你梳理出其中的几个流程,并画出流程图,当你觉得流程很繁琐时,可以要求它将其中一些环节并列起来,提高效率。
在流程方面,我强烈建议每个公司招聘一名流程智能优化师。在企业的管理中,会遇到很多要处理的内容,我们是否要接受新的风潮、新的思维?而在使用新的科技替换以往的岗位人员时,可能会遇上很强的阻力,而流程优化师可以帮忙解决这些问题。
流程升级以后,进行培训和支持,流程优化师可以不断地进行迭代反馈、不断地决策,同时也让工作流程不断优化,同时组织效率也会提升。
在组织里,想要运用AI,我们需要信任这一波技术浪潮。同样要让每一个个人都不要错过这次机遇,将工作效率提升十倍,同时也提升运动AI的能力。但同时要保证人的相关能力,因为即使将AI作为工具,也需要人来对企业负责,AI无法负责。我并不是鼓励裁员,而是强调人与机器合作的重要性。因为未来的时代一定是人类与机器人共存的时代。
也有很多人反映,试了几个插件,发现效果并不理想。的确,现有的很多插件并不尽如人意,但它自己会升级,并且插件之间还会相互配合,和GPT的磨合是一个较为长期过程。
GPT的功能无限,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它很强,但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它的能力边界在哪里。因为它不是有限功能的集合体,而是一个无限的东西。大模型和插件的融合今天也没有做到十全十美的地步,很多人的使用体验较差,这是合乎情理的。不过它一直在升级中,OpenAI准备融资一千亿美金修补它现有的缺陷,所以它的未来无限可期。
打造超强进化力的智能组织
在我看来,组织+AI,本质上是要打造一个拥有超强进化力的组织。这其中最核心的目标是想办法提升组织的进化力,不管是通过培训、优化流程、构建组织文化等等,都是围绕着这个最终极的目的行动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一个强进化力的智能组织?
我其实对“智能组织”这一概念本身抱有怀疑态度。因为人也是智能的,所以由人构成的组织当然也是智能组织。如果AI是智能的,AI构成的组织也是智能组织。所以“智能组织”本身是一个伪概念。
“智能组织”其实指的是“超强进化力的组织”。比如恐龙之所以灭绝是因为它的反馈能力出现了问题,虽然恐龙的形体很大,但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降低。恐龙灭绝的本质是生物的进化,进化力变差了所以遭遇了自然界的淘汰。
组织也是如此。如果组织的进化力不够,迟早会灭亡。所以“智能组织”这一概念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组织的进化力。
如何提升进化力?我们回到前文提到的,进化力=反馈力x 决策力。想提升进化力,要提升反馈力和决策力。
在华为有一句内部流传的话:“让听到炮声的人作决策。”这句话的意思是,身居一线的人员能够最快地接收信息,这波人因为对信息保持敏感,快速地作出反应。因为,信息如果经过层层传播,等到了老板那里,已经失去了及时性,那时候可能很多事情已经迫在眉睫了。
张一鸣曾说:“让信息在组织里面能够保持通畅,而不是去控制它。”所谓信息的流畅,就是要让决策的速度够快。体现了进化力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我可以列举无数个案例说明我的观点,即“提升进化力的方式本质上就两种,一是提升反馈力,二是提升决策力。”
要想提升组织进化力,企业管理者的反馈力很重要,如果他是一个封闭的人,这个组织也会很封闭。
组织是否有使命愿景和文化价值观也非常重要。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一个组织的反馈力,它同时也能构建一个组织的语言体系。比如阿里有黑话,混沌也有黑话,而黑话正是企业文化的反映。企业文化能够提升组织的反馈力,让员工和组织都变得更智能。
如何做到“组织的AI化”?
从第一性原理的角度来看,过去我们认为组织的构成要素是人。那么如今,或者说未来,组织的构成要素会变成人+机器。
这时,组织内部的关系就变成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AI的关系、AI与AI之间的关系。
这导致衡量人能力的维度会发生变化。萨姆·奥特曼曾多次讲到这一问题,他认为,未来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顶替一个资深的职场人,这件事发生的前提是他会不会用AI。
所以,在AI时代,人的经验的重要性会逐渐降低,而人对AI的运用的重要性会逐渐提升。所以,未来的社会对大学生来说,充满机会。前段时间阿里巴巴裁掉了一万多名员工,但同时招了一万多的大学生。这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在未来,人人都是指令工程师,毫无经验的大学生可以替换摸爬滚打的职场元老。
在未来,人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否与AI有效沟通,是否保持开放的心态,这些都是最重要的能力。同时,人与机器不同的是,人是感性的,而机器是没有感性思维的,所以要学会心脑合一。用好人类的情感,也用好AI的智慧。
作为企业家,选人的标准也会随之改变。过去我们招的是员工,今天我们要招将军。将军代表这个人要有调动AI千军万马的能力,有协调人与机器共同工作的能力。
这些都是我目前对组织AI化的基本思考。
最后我想分享的一点是,我知道我今天讲的这些内容都很难做到,在拥抱AI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企业踩坑,最后望而却步。但请一定要相信,我描述的未来一定会到来。我在此分享一下我曾经在认知上的偏差:
第一则关于AI机会“倾向To B或To C”方面。
最开始,我认为To B的市场会比To C大,但是在AI的新浪潮出现以后,我的看法发生了转变。因为To B的很多老板,对AI的认知不够,让他们将组织AI化十分困难。
而在To C市场,所有人都跃跃欲试,所以To C市场很容易产生好的现金流。
第二则关于“AI的不可控”
AI其实不可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GPT,它提供的内容有时候也不一定正确,甚至还会胡说。这种不可控导致我们运用的过程中常感到不顺,但我们要接纳它在初级阶段存在的弊端,给它充分的时间进行优化。
另外,我十分不建议企业尝试过多的AI工具,我觉得目前先把GPT用好,需要做图的话,Midjourney也需要用好,这两个工具就能够帮助绝大多数的企业。因为今天市面上的很多AI工具很不靠谱,并不是所有的都能经得起检验。
最后,我想要安抚一下大家,我觉得未来一定是美好的。就算有一天AI真的拥有了意识,统治了人类,它一定也是有爱的。人和AI能够在统一星球上和协相处。
当AI的生产力提升之后,人不需要再为钱发愁,我们享有相当大的自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实现心中的理想。所以,让我们拥抱AI,让AI为我们所用,提升组织的业务效率,解放人类的双手。
主持人:我想问问斗哥,在创新院学习的一年中,你觉得可以从哪方面锻炼自己的本质思考能力?
焦世斗:在创新院上课的那一时期,对我来说,是一个从基地构建了一套系统的过程。在这套系统里,那些所谓的企业供需连、单点破局等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形成了“一思维”的意识。
这让我对世界的认知、对企业的认知发生了彻底改变。
今天的我会认为,对一个人来说,他的系统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叫思维系统,第二个层面叫信念系统。思维系统指向脑力,信念系统指向心力。混沌在这两方面对我的影响都很大,把这套系统拿去运用在自己的企业中,会发现行之有效。我觉得这是我收获的礼物。
主持人:如果家长想用AI思维培养孩子,有哪些方面可以应用到家庭教育里?
焦世斗:我觉得可以先带着他用一些AI工具,比如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变成实际的一张图画,这样会让他们产生莫大的兴趣。
另外,家长自己可以思考一下未来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样子?需要学英语吗?需要学编程吗?需要学课本知识吗?在思考的过程中,似乎会出现自己的答案。当你从第一性原理去思考未来的教育时,也会逐渐明晰你孩子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当然不管未来如何变化,创新能力、提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等都是很重要的能力。
另外,未来世界有可能人真的不用工作,当人有基本收入的时候,他就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寻找人生的意义,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就变得异常重要。
主持人:我们这个时代特别需要看透本质的思维能力,你觉得应该如何去锻炼?
焦世斗:主要有两个核心要素:
第一是进化力带来的提升自己的反馈和决策的能力。你只需要让自己的反馈能力和决策能力每天提升一点点,就会发现运用在实践里效果特别明显。这是很实用的一个途径。
第二是有规划地刻意练习。比如上完创新院之后,我们组建了一个群,成员每天在里面练习思维模型,我发现自己在思维能力方面有了质的突破。所以,建立一套适用于自己的练习方案,真的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