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千万人才缺口下,高校新增大模型课程,重产教融合

作者:南方都市报发布时间:2023-08-08

原标题:人工智能千万人才缺口下,高校新增大模型课程,重产教融合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迭代,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正进一步扩大。据人社部发布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2025年我国AI人才缺口将达1000万,其中对算法人才的需求度高达80%。在人工智能浪潮下,高校如何与产业端联动进行产教融合也被提上了日程。

8月6日在广东省百校谈之《深化产教融合与高校数字化转型》专题研讨会上,计算机学会理事长韩国强表示,人工智能浪潮催生大量新技术喷涌而出,也为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来说,一方面培养方案需跟上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来适应时代变化;另一方面也需要面向产业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在今年9月将新增有关大模型的修读课程,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舒琳告诉南都记者,在设置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时,院校方面会考虑技术演进、产业端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应对该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夯实专业基础、聚焦技术前沿、注重创新实践”。“比如我们现在开展的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会采用模块化的思维,基础的工程数学模块像微积分、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统计学等数学基础知识是需要夯实的,工程数学和人工智能基础为前沿新技术的学习打下基础,然后前沿技术模块会与时俱进更新大模型、元宇宙实践等修读模块。”舒琳表示。

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舒琳

据了解,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十二家未来技术学院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唯一的未来技术学院,学院聚焦数字人与未来生活、数字基建与未来社会等研究方向。在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的复合型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方案中,包括了工程数学、人工智能等基础知识,也包括了AI+跨学科的前沿修读模块。

此外舒琳还向南都记者表示,在今年这一波人工智能大潮下,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呈现出了一些趋势。“一是越来越重视人工智能主干课程建设,像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甚至其他专业纷纷建设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主干课程;二是专业课程与前沿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逐步开设自然语言处理、类脑计算、先进机器人控制等前沿技术类课程;三是更加注重实践。我们调研交流的很多学校像上海交大、北邮等都和产业结合得特别紧密。”

舒琳还提到,产业端较早感受到新技术对于产业用人、产业开发的影响,也会不断向院校端反馈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产业端能快速感知新技术带来的变化,比如大模型带来的人才能力需求变化之一,是不再单纯依赖于编程能力,而是持续更新和融入前沿人工智能新技术,能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能力。所以我们会与产业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明白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前沿应用案例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在产业端,不少企业也在与高校开展产教融合合作,通过共同打造产教基地、人才培养方案、技能大赛等,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从理论走向实践。腾讯云高等教育行业总架构师念红志在采访中表示,腾讯教育也在探索产教融合的实践方案。他透露,腾讯与不少头部高校在前沿领域开设了联合实验室,以此来进行研究性合作。

广东轩辕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黄永健则表示,可以借助大模型技术,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让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开展教改项目、科研项目的申报。据了解,轩辕六级AIGC实战课程体系以及轩辕AIGC实训平台能对接行业大模型,与学校原有人才培养体系相结合,探讨校企AIGC的产教融合路径。

采写:南都记者 林文琪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