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认为人工智能应该被叫停。反方则认为应加大力度。
作者则持中间派看法,认为当前的研发力度足矣,而更应重视对人类的意识的研究。
智能是指处理事情的能力,而意识则是物种的感官感受,例如对于环境的主观感知。两者没有相互决定的联系,何况人工智能的智能是大数据学习的结果,与人类依靠意识来主动学习不同。故而在目前的大趋势下人工智能并不会产生意识。
说穿了,人工智能只是个工具,不过它会自我迭代,进化速度快得离谱就是了,至少在目前比较能商业化的人工智能,确实如此。而目前的知识告诉我们,基础学科的突破会带来技术革命,而我国目前主要的新增专利还是优化已有技术,短期内至少是不用害怕的。
但这并不代表人工智能不会毁灭人类,就像核物理可以造氢弹也可以是清洁能源一样,历史上杀人的往往不是技术,而是利用技术的人。未来的强人工智能或许可以清晰地知道故意断掉某个家具的开关可以让你彻底疯狂,以此来达到干扰选票或者破坏家庭和谐的作用。
这听上去像是拒绝人工智能,这个工具似乎会脱离初衷,但它的核心是使用权的失控,技术是无罪的,只是效果的大小差异。
作者会将人工智能看成一个全新的物种,能跟人类交互,能自我迭代,有意识了之后是硅基生命。它的自我迭代之快不是封杀的理由,而是人类自我学习的鼓励。
当下,短视频横行其道,互联网上90%都是垃圾(虽然其他信息传播渠道大致也是,但互联网的规模已经完全拉开了传统媒体信息容纳含量)。在这时,我们的选择应该是沉湎于其中,任由他人的信息在我们的脑海里跑马,还是有自己的判断,三观,毋论正确与否,只看是否更新。尤其是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强人工智能,早已为我们敲醒了警钟。
大刘老师曾提及过他对未来的设想,一种是沉湎于赛博世界,人类文明在内卷中消亡;另一种是,奔向星辰大海,他认为人类的出路是后一种。
而作者呢,觉得人类会因此分为两派,喜欢赛博生活的人待在U盘里随着喜欢真实生活的人飞向浩瀚星海。也许所有人都在U盘里的生活不会到来,但总有人是自愿的。
半佛老师的和罗翔老师的书还有阿德勒心理学里各有一点有作者非常喜欢,一个是人与人的不同(三观)真的超越物种;另一个是人类本就喜欢划出一个又一个小圈子,以证明自己在群体里的特殊性,悲哀的是平凡和紫砂也算。(此处扯开就能谈了,但是我忘了,嘿嘿)(如果说方言可以说是交通不便的必然,那互联网上的各种入门门槛极高的梗呢)。
总结一下吧,人工智能只是个强而有力的工具而已,以目前人类对意识的研究,基本上是不必担忧人工智能会产生意识。更应关注人工智能的控制权,以及自己是否会被它们淘汰。
是想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呢,还是迷失在电子流里,作者不想说教,全凭个人选择,但想必能看到这里,基本上能说明君的选择了。
就这样吧。
武器科技 2024-12-17
科技新知 2024-12-17
武器科技 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