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训练”后的机器人,能躲避障碍物,识别并绕行特定路线后,成功抓取目标物体……人工智能训练师一通操作下,机器人也变得更加“智慧”。10月22日,“巴渝工匠”杯重庆市首届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竞赛人工智能训练师赛项决赛举行。来自重庆市各区县部分院校、企业等的12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开展“技能大比武”。
人工智能训练师,简而言之,就是帮助人工智能更“懂”人类的新职业,在2020年正式成为新职业并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本次大赛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自今年7月启动,设职工组和学生组,以团队形式参赛,重庆市各区县部分院校以及企业等单位共60支队伍、120名选手参赛。
决赛为期五天,包含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个部分,其中,技能操作竞赛以现场实际操作为主,考核从业人员从事本职业应具备的综合技能水平。
“实操比赛中,我们为机器人设定一个目标,比如去探索火场等未知区域,并要求它能实现检测烟雾、实时回传视频、识别并搜救等多种功能,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需要我们的人工智能训练师不断训练,让它具备这种能力,这也是比赛的内容之一。”现场,人工智能训练师赛项裁判长高峰告诉记者,选手将参与碰撞检测、图像气味识别、目标抓取等三项任务考察,看选手能否根据现有硬件,能否成功训练机器人有满足需求的能力。
“训练机器人完成目标任务,要它能准确识别图像等,要考虑光线、噪音等种种外在因素,需要经过无数次训练和测试才能实现。”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大二学生蒋金华是参赛选手之一,他告诉记者,参加这次比赛能和重庆人工智能行业人才一起交流分享,既开拓视野,也更好地支撑未来职业发展规划。
“巴渝工匠”杯职业技能竞赛系列赛是广大技能型人才展示技能、提升素质、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通过大赛,为参赛选手提供一个展示技能、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发掘更多优秀人才。”大赛组委会负责人介绍,大赛充分考虑行业发展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加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力度,为新重庆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上游新闻记者 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