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客服

在ChatGPT帮助下,一家知识付费公司的哪些工作会被机器替代?

作者:36氪的朋友们发布时间:2023-05-24

这是一家真实存在的求职类知识付费公司,八十人规模,年收入千万级。给用户提供职业咨询、简历改写和模拟面试等服务。整体业务模块可分为:

  1. 流量投放:3位流量投手通过搜索引擎广告等方式引流用户到公司官网。
  2. 流量承接:3位客服在公司官网与用户沟通求职意向,并引导用户留下微信联系方式。
  3. 流量转化:35位咨询顾问分析用户求职需求,并说服用户购买产品。
  4. 用户服务:40位服务顾问为付费用户提供求职辅导,比如简历和面试服务。

尝试调用了GPT-3.5 API,让ChatGPT扮演客服、咨询顾问和服务顾问,猜一猜它能胜任哪个工作?

01 ChatGPT角色扮演

先说结论:它是优秀的智能客服,专业性略差的面试官。

由于GPT-3.5拆解复杂任务能力相对较弱,编写提示词prompt时人为分解任务执行步骤,它的表现效果会更符合需求。比如告诉它需要先问候,再询问用户相关信息,最后让用户添加联系方式。

而且提示词会作为输入“嵌入”模型,让Prompt贴近机器语言(编码化/模块化),也能提升回答质量。基于“指定角色+描述任务+提供语境+输出示例”结构,当它扮演智能求职客服时,我的Prompt如下:

在提示词工程上,我对比了两种方式,一种是让GPT-3.5拆解任务,直接告诉它需要扮演客服角色并收集用户信息;另一种是人为拆解任务,让它按步骤执行。实验发现目前GPT-3.5拆解复杂任务能力较弱,第二种方式它的表现效果更好。

后续尝试跟它对话过程中,发现他回答完用户问题通常不会继续执行“询问”指令,于是我又修改提示词,新增“回答问题后需要继续询问用户信息”。提示词工程是需要结合实际业务工作流不断调优的,多次尝试后,它终于输出了我较为满意的对话流程,示例如下:

对话中可以看出,它能回答一些专业性不高的通用求职类问题,比如“产品经理对学历是否有要求?”它清晰执行了设定的对话流程,并收集指定的用户信息。因此对于不需要专业知识的客服,它目前就能替代真人,而且工作时长是真人2~3倍

需要专业知识,“懂行”的角色,如简历改写和模拟面试,它只能顺利执行流程,通用智能无法输出较深的行业认知,但用专业语料库微调或嵌入或许就能满足需求。此外,上下文token限制也对需要较多信息交互的简历和面试辅导有影响。而需要揣摩用户心理,基于个性化痛点说服用户购买产品的咨询顾问,它目前的智能水平无法胜任。

让我们来算笔账:ChatGPT 节省成本 = 客服人力成本 + 部分服务顾问人力成本 - GPT调用费用

假设你是这家公司CEO,ChatGPT帮你做了官网产品介绍Web开发,你只需要雇佣投流量和转换流量的人,以及部分能用ChatGPT服务用户的人,你的公司还需要多少人?

02 为什么ChatGPT的爆发会引发AI巨变?

在上述案例的启发下,我开始思考大语言模型对AI的价值。

AI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或许跟人们与世界的信息交互方式强相关。我们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知世界,用文本、图像、视频和音频作为信息传递媒介,并基于信息理解的一致性沟通和合作。而信息的载体就是语言,包含汉语和英文等自然语言,也包含HTML和JSON等格式语言。或许大语言模型是AI和人类沟通协作的桥梁,虽然它可能不“理解”自然语言背后人类对世界的审美表达。

基于大模型,AIGC的迭代可能将从单模态到多模态,从简单任务到复杂任务,从“工具”属性到“人格”属性。

工具属性:提供服务价值,需要人拆解复杂任务,可替代业务流中某一环节,AI工具体验与真人无差别,甚至效率优于真人,且成本低于收益。比如智能客服。

人格属性:提供专业&情绪价值,AI能拆解复杂任务,“思考并实践”得出最优解决方案。优秀的AGI是个性化的。比如虚拟世界的康德给孩子们讲哲学,讲时间空间。

最后分享一个小故事:

我写了段代码,Prompt是用中文翻译“XXX”。重复执行这段代码,连续让GPT-3.5翻译了6次英文商品评论。而后在翻译“电动牙刷用户评论”回答中,它除了翻译,额外捏造输出了两段这个电动牙刷用户评论中英版。

它并没有严格执行我的“翻译指令”。所以这是Bug?还是它在尝试揣摩我的需求,并试图满足呢?

本文作者:雨小田。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