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生成式AI

中国移动的5G-A野心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时间:2023-10-12

原标题:中国移动的5G-A野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清清 实习生何思佳 广州报道 5G、生成式AI、算网大脑……这些今年科技领域的热门词汇,再度占据2023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主角。

“黑科技”体现在大会上的诸多细节。10月12日,在大会主论坛伊始,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的“数智人”用粤语及普通话进行了双语开场。紧接着,杨杰与其“数智人”进行了同台互动。据中国移动方面称,这也是全球首次本人与“数智人”同台的实时互动对话。

作为全身面片数达到5千万,拥有20万根发丝、679根骨骼、767个面部表情的杨杰“数智人”,背后是亚毫米级超写实人脸重建、人脸拟合等技术。而借助中国移动强大算力和九天大模型提供的智慧大脑,最终实现了杨杰与“数智人”的同台对话。

在中国移动及合作伙伴的展台前,类似的智能科技还有很多。数智人裸眼3D、AI交互智问智答、数智人穿越元宇宙鼓浪屿等高科技互动层出不穷。5G、AI、算力网络等的演进与迭代,正在支撑着行业智能应用向纵深扩展。

“今天,‘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及’正在逐渐成为现实。”杨杰在大会主论坛演讲中指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信息能量融合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和社会运行体系融合创新的“三个融合创新”正呈现出“三个纵深拓展”的新趋势。

迈向5G-A时代

5G开启商用已有四年。根据三大运营商8月公开的数据,当前5G用户数仍在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当月5G用户套餐客户数净增684.4万户,累计达到7.33亿户;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当月5G套餐用户净增489万户和483万户,累计分别达到2.43亿户和3.03亿户。

根据杨杰在大会上最新披露的数据,中国移动已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和千兆宽带网络,开通5G基站近190万个,千兆光网覆盖3.9亿户家庭,5G客户达7.5亿户,总连接数超33亿。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也强调了5G在当今数智化转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他表示,5G相比于4G,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帮助移动通信网络扩展到了行业的市场。目前,全球5G行业应用已经达到5万多个,行业联接数已超千万。

根据GSMA智库数据,2022年全球独立移动用户数为54亿,其中5G用户占比达12%;中国独立移动用户数为12.9亿,5G用户占比则达到36%。预计到2030年全球独立移动用户数将达到63亿,其中5G用户占比将达到54%。中国到2030年移动用户数的5G用户占比预计将达到88%。

需要注意的是,在移动通信贡献经济增加值中,到2030年,全球5G技术预计将贡献达到9500亿美元,占移动经济总量的15%。中国方面,到2030年5G技术预计贡献2900亿美元,占移动经济总量的22%。

与此同时,5G-Advanced(5G-A),或者说5.5G,也在持续发展中。

5G-A作为5G的演进和增强,连接速率和时延等网络能力均可实现10倍提升,有效支撑了5G应用规模增长和数字化创新发展。同时,作为5G通向6G的必由之路,5G-A将对部分6G的关键技术进行提前验证,为6G标准制定和技术落地积累宝贵经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行业内预计2025年5G-A实现商用,2030年6G实现商用。

“5G着眼行业应用,而6G着眼泛在融合。5G需要补生态的短板,包括新型终端显示技术、内容生成技术、通感算融合技术、高可靠车联网、低时延低成本工业模组、轻量级物联网、直连卫星应用等。6G尤其要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生态的培育,着力与相关行业的协同创新。”他说。

杨杰表示,中国移动将开展通感一体、无源物联等5G-A技术试点,全面提升5G网络感知。同时,中国移动也将前瞻研发6G,推进5G-A技术产业成熟和应用创新,布局6G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等关键环节,推动形成全球统一的6G标准体系,引领产业前瞻布局、加速成熟。

引领AI及算力发展

除5G的阶段性成果之外,在今年大火的人工智能和算力网络方面,中国移动也有自己的动作。

“进入信息文明时代,算力可视为信息能量一体化形成的‘三次能源’。”杨杰指出,全社会各领域对于算力的共性需求,将推动算力总规模爆发式增长、超算智算等算力需求快速提升,预计未来5年我国智算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0%。

就此,中国移动在大会上正式启动算网大脑“天穹”全网试商用。据介绍,算网大脑“天穹”可以看成是算力网络的智能中枢。首先,它能够实现供给范式变革,针对全域实时感知难题,依托多样化探针及数据引擎,全面感知移动云相关的存力、算力、运力和能力,构建统一的算网地图。

其次,它能够实现运营范式变革,针对资源统一调度难题,构建超高性能调度器,实现基于能耗、容量、成本等多因子精确调度,自动调度带宽超过200Tbps。最后,它能够实现服务范式变革,针对服务一体交付难题,提供低代码服务交付模式,构筑端到端全栈算网安全。

此外,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移动发布了“九天•众擎基座大模型”。据中国移动技术部科技处经理杜倩介绍称,“九天•众擎基座大模型”是基于“九天”基础大模型,深度匹配行业需求,融入各类专业知识,形成与产业共建共创的升级版大模型。

与“九天”基础大模型相比,它一方面训练数据规模超两万亿Tokens,融合通信、能源、钢铁、建筑、交通等8大行业专业知识,能帮助企业快速构建行业大模型和打造智能化应用;另一方面具备完善的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保障机制,解决大模型在应用中面临的“遗忘”、“幻觉”等共性痛点。

邬贺铨认为,相比于需要足够算力、数据、人才、应用场景和闭环生态等要素的自建基础大模型,合作开发行业大模型门槛较低,可操作性强。“在大模型上基于海量有价值数据充分训练,待调优至理想效果后再进行知识蒸馏、量化及针对特定场景迁移等缩小模型的工作。”

与此同时,他还强调了5G与AI结合的必要性。未来企业可以在5G公网上组织企业专网,无需自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企业大脑,便可实施数字化转型。

“大模型技术推动人工智能跃迁至2.0时代。”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补充道,“Al2.0的巨大飞跃克服了单领域、多模型的限制,涌现出多种智能,可以用无需人工编注的超级海量数据去训练一个具有跨领域知识的基础大模型,通过微调的方式适配和执行五花八门的任务,进而探索新商业机会。所有使用者界面都将被重新设计改写,将诞生新的平台并重写所有应用。”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