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商汤|ChatGPT

学术头条:到2050年约13亿人患糖尿病,商汤大模型多个评测表现超ChatGPT

作者:前瞻网发布时间:2023-06-25

原标题:学术头条:到2050年约13亿人患糖尿病,商汤大模型多个评测表现超ChatGPT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考及文物考古船开工建造

6月25日上午,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广州南沙龙穴岛制造车间正式开工建造。据了解,该船舶是一艘可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夏季可进行极区海域考察的新型多功能科考船舶。设计船长约103米,设计吃水排水量约9200吨,最大航速16节,可艏艉双向破冰,冰区加强达到PC4级,续航力15000海里,可载员80人。

全球最大、海拔最高“水光互补”电站正式投产

25日,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项目——柯拉一期光伏电站正式投产发电,这也是首次将全球“水光互补”规模提升到百万千瓦级。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坐落在四川甘孜州雅江县海拔4600米的扎拉托桑山上,是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示范基地标志性新能源项目,电站装机1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亿千瓦时,可满足70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

珍稀丹霞梧桐落户华南国家植物园

24日从韶关市丹霞山管委会获悉,被紧急运送至华南国家植物园(下称“华南植物园”)的7株韶关丹霞梧桐近日已萌发新芽新叶,标志着丹霞梧桐崖壁原生种群首次以整株整群的方式迁地种植获得成功。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鹮现身河南灵宝

近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七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鹮现身弘农涧河。红嘴红脚、黑背白肚的它们时而在水中驻足,时而展翅盘旋,悠然自得。在黑鹮身旁,苍鹭、白鹭等鸟类也在此嬉戏,这些鸟儿与河流、草地共同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尽显生态之美。

我国最长深水油气管道进入调试阶段

“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关键控制性工程铺设完成海底长输管道,24日进入管道调试阶段,下一步将与水下生产系统进行连接,为管道全线贯通奠定基础。“深海一号”千亿方大气田二期海底长输管道全长115.5公里,采用20英寸的大口径无缝钢管和双金属复合管,均为我国在深水环境下的首次应用。铺设完成的海底管道将进行管道内壁清理和压力测试,同时对管道沿线海底状况做勘察处理。

美国一研究预测:2050年约13亿人患糖尿病

美国一项研究预测,到205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与2021年相比将翻一番,达到约13亿人,各国患者都会有所增加。研究报告本周发表于英国《柳叶刀》杂志。22日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开展的这项研究显示,2021年全球有大约5.29亿糖尿病患者,其中约96%患2型糖尿病。这种糖尿病与超重和活动量不足有紧密关联,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商汤大模型多个评测表现超ChatGPT

商汤科技近日公布了自研中文语言大模型“商量SenseChat 2.0”在MMLU、AGIEval、C-Eval三个权威大语言模型评测基准的成绩。评测显示,“商量”在这三个测试集中的表现均领先ChatGPT,实现了我国语言大模型研究的突破。

现实正受到围攻?超三成专家悲观预测数字生活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6月21日发布一份报告,邀请了305位专家预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2035年的数字生活将发生哪些好的和坏的变化。他们预计,医疗保健和教育将取得显著改善;一个在数字空间中构思和启用神奇药物的世界将到来;个性化的医疗护理可以在患者需要时准确地满足需求;人们佩戴智能眼镜和耳塞,与周围的人、事物和信息保持联系;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将话语推向富有成效且基于事实的对话;环境可持续性、气候行动和污染预防方面将取得进展。除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灭绝人类和带来错误信息的风险,他们还担心数字技术可能会破坏信息环境,导致大规模失业、全球犯罪蔓延,并带来人群压力、焦虑、抑郁和孤立感。

科学家为降低厌氧系统中的酸积累风险提供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叶志隆团队提出一种新型高效两相厌氧系统,通过在常温(24±1℃)产酸相系统中富集同型产乙酸菌,改变代谢过程中的碳流向,使更多的碳流向乙酸和甲酸等低碳酸,从而为后续的产甲烷相提供更加“优质”的底物。研究表明,经过同型产乙酸菌的富集,产酸相系统的酸化率由30.57 %提高至34.25 %。其中,甲酸和乙酸等低碳酸的占比由34.86 %提高至55.70 %。该研究为降低厌氧系统中的酸积累风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中国科大团队破解河蚌开合奥秘

提到河蚌,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它会产珍珠,河蚌肉可以食用。而在科学家眼里,它还是一种极佳的研究对象,能为新材料的研制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6月23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联合吴恒安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他们揭示了河蚌铰链耐疲劳的奥秘,并提出了一种耐疲劳材料设计的新思路。同期《科学》杂志观点栏目以“一种可弯曲的生物陶瓷”为题发表了评述。

中国科大发现最高超导转变温度的元素超导体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陈仙辉教授团队的应剑俊特任研究员等人与南京大学孙建教授课题组合作在高压元素超导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超高压技术手段,研究团队发现元素钪在高压下具有高达36 K的超导转变温度,刷新了元素超导最高转变温度的记录。

我国科学家创造城际量子密钥率新纪录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袁之良团队与南京大学尹华磊合作,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打破安全码率-距离界限的异步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成功实现508公里光纤量子通信,以及破纪录的城际密钥率和双光子干涉距离。20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肝脏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6月20日,《美国科学院院报》以《增强肝脏的神经保护作用改善创伤性脑损伤》为题刊发了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以下简称琶洲实验室)脑疾病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朱心红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研究发现肝脏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据悉,这也是琶洲实验室“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取得的新进展。

贵州又增一所省部共建高校

6月16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共建凯里学院的协议,贵州省又增添一所省部共建高校。根据共建协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将对凯里学院的改革、发展、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学校在发展规划、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科研平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有较大的提高。贵州省人民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凯里学院的领导,在政策、经费等方面加大力度,及时帮助凯里学院解决好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

著名考古学家杜廼松逝世

从故宫博物院方面获悉,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青铜器研究与鉴定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杜廼松先生,因病于2023年6月22日5时3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杜廼松主要从事古代青铜器、古文字和商周秦汉考古的学术理论研究与文物鉴定等工作,并协助唐兰先生进行科研工作,主持或参加多项文物考古展览。曾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文物鉴定工程,负责青铜器与金文鉴定。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