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好的产品经理别再折腾屏幕了。iPhone和Chatgpt的组合就是Intellegent Phone,从餐饮到出行甚至电商,都应有更好的业态出现
苹果公司和一家宿敌APP的小纠纷被外界忽略了。
早在一周前,苹果公司拒绝了Blix公司旗下的Bluemail邮箱的应用更新请求,该邮箱的更新集成了OpenAI公司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可以根据用户以前的电子邮件内容和用户的日历,编写、回复邮件。
ChatGPT确实是会经意不经意生成一些不妥的内容,这的确是令人担心的事实。
但是,在媒体披露这一信息之后,苹果一反常态,没有像以前那样沟通上几个月,才让应用厂商重新提交申请,而是非常高效。一天之后,苹果就批准了Bluemail的更新请求。
从目前有限的信息来看,这似乎是第一个出现在iPhone平台上,支持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应用。Chat GPT引来搜索战争?更像是互联网的全面混战
过去5年,华为最早提出的手机行业从Smartphone到IntellegentPhone的跨越,智能手机向智慧手机的变化。此后,不同友商甚至汽车厂商都借鉴,生吞活剥了这个词。对比2016年前,安卓厂商全部变成了Smarter advertise platform,而不是完整的Phone。
苹果历来重视隐私问题,成为其巨大的优势
包括最早提出这个词华为在内,也是如此。至今,智能手机还在老路上。
《智物》在前面提到过,手机应用魔盒打开之后,各种大模型之上的Middle Layer,才是真正ChatGPT创业热潮的重点和真正重要的事情。这不是《智物》的私见,OpenAI的创始人Sam Altman有更深刻的表述。
Altman一定没有在国内订过外卖和电影票,以及叫专车,也包括其他的电商O2O,很简单的一个需求,需要经过6个步骤,穿越重重广告迷墙。如今,Instruct GPT、Chat GPT专门针对用户指令做了优化提高之后,优化和发展的重点很自然会将市场上各种虚假O2O业态革新。
特斯拉、苹果、华为都有自己做大模型的实力,包括独特的积累。而新的围绕各种线下、线上的Middle Layer谁来做呢?会继续是京东、美团、支付宝?或者,会有新的创业公司出现?
AI模型主导的应用渐渐起来,苹果、华为、vivo、OPPO,谁能有更好的集成体验?还是会有新的手机厂商出来?
苹果公司的审核人员理由冠冕唐皇:担心 ChatGPT 的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可能生成不当内容,要求具有该功能的应用程序设置17岁及以上的年龄限制。
但是,Blix Inc.的联合创始人Ben Volach并不认可这一理由,他表示,Bluemail具有内容过滤功能,强调其对应用程序设置了不公平的限制。过去几年时间当中,此君多次公开批评苹果的应用程序管理限制政策。
转折一天之后就来了,3月3日,该应用正式上架苹果商店,文字介绍中强调其功能可以根据之前的邮箱内容生成邮件回复,并且可以通过访问用户的日历,制定具体的行程安排。
这个功能似曾相识?2016年,华为曾经出过具有这样功能的手机,不同的是,回复是在用户的即时通信工具框,还可以把用户聊天提到的行程制定的日历当中。
中间相隔6年时间,华为、Bluemail所做的技术,必然是截然不同。但是从产品角度看,或许是另外一个视角。可惜,华为最后关掉了个功能,拆散了这个团队。
公开数据爬取网络信息,加上后续标签标注,其路径似乎与后来的Instruct GPT有相似之处,但谷歌的Transfomer模型要在一年之后才能推出来。粗糙之处,尽可理解。
时无英雄,乃成小子之名。余承东还记得他当年决定的理由吗?
Bluemail还是被限定了在4岁
颇有意思的是,在苹果商店的年龄限制当中,Bing的年龄限制显示是17岁,显示,这一规定确实并非只针对Bluemail。但是,Bluemail上架后的年龄限制,仍然被限定在4岁,满足了Blix公司的请求。
这一次苹果为什么会一改初衷?将邮箱整合进AI,不是从Bluemail开始,某家一直强调不作恶的互联网公司的邮箱早就深度扫描用户邮箱数据,具体处理方式如何,外界不得而知。
此前,谷歌没有率先推出这样一个聊天工具,而引来了众多的批评。但是,有一个细节外界忽略了,根据那位被停职工程师的爆料,号称在意AI准确性、客观性、正确性的谷歌公司,早已经将类似应用嵌入到产品之中。
或只是,优化搜索而已。
当年,谷歌Gmail超越雅虎邮箱,是一个改变互联网产品进程的战例。苹果会参考Bluemail的成败,将其自有模型和算法生成进来吗?放眼看一下,如今苹果iworks等软件系统不温不火的局面,苹果实在是不应墨守陈规。
苹果硬件平台,才是真正创意人群的集中地。何况,苹果公司一直和adobe等软件公司不睦许久,adobe都整合了所谓智能生成功能进来,苹果何必落后于人。
外界所传,最后的一个任期,库克最后一个任务,AR明显不堪重负,汽车远水不解近渴,库克可以为后人奠定一个路径或者基础,而不用太在意某款产品功成是否一定在我。
对库克来说,是一念之间的选择。库克也是CEO,而不是Founder,更不是产品经理。
问题是,他已经奠定了历史最佳CEO,历史最佳继承人CEO的地位,无求于其他。本意或是想要证明自己除了Airpods之外,还能推出一个新的平台产品,比如AR。荣耀Magic遗恨:一场超前技术试验的余音
现在的进展来看,几乎不可能,AR可能不是,AR也是练兵场和演武厅。如Sam Altman所言,真正的机会就是大模型之上的API调用,从APP商店变成API集合,从移动互联网变成大模型之上的Midlle Layer。
库克将隐私视为其经营公司的6条原则之一,《智物》几年前就提到了,这不只是品牌上的宣传需要。当iPhone充分取信于用户,iPhone上的智慧应用,可以根据用户数据,响应用户的点餐、差旅服务。
也许Siri会变成一个新的平台?不得不佩服乔布斯当年这一收购的远见。如今的海内外Chat GPT爱好者,用了各种方法让Siri接入Chat GPT。参考,体验之后,深感震惊,移动互联网的下一步就是智慧互联,绝不是什么简单的IoT。
几大平台倒下,万千垂类应用起来,各取所需。
目前,所谓的几大O2O平台,已经变身广告场,体验相当不好,而手机厂商,除了苹果之外多数选择与这些平台同尘。手机直接整合Chat GPT模式,可以省掉中间的巨大的流量成本?
问题是,这也伤及了手机厂商的利润。艰难时世,利润比看得见的价值观重要,看不见,看不懂的价值观何论?
苹果在隐私政策方面的严苛政策,必然会在这样一条路径上十分谨慎。库克强调,苹果最关注AI技术的进展,并且预测,未来的苹果汽车会是一个机器人而不是车。手机或许同样如此?
智能手机老了,广告机模式老了
这不是孤见。除了华为之后,明确提到类似思路框架的是罗永浩。《智物》提到过,罗永浩在与罗振宇的访谈当中,提到了这个趋势,下一代的智能硬件平台,是计算平台的升级。
他的表述也是在2016年,从内容来看,可能和ARM公司的某些内部表述相关。罗永浩的技术能力应该看不到这样的趋势,尤其是具体路径。所以,其后来仓促出品的所谓革新产品,更多是让外界看到了其弱点,而没有意识到,罗永浩真正的方向和价值。
数年之后,罗永浩放弃手机,考察汽车和AR,最后选择AR,并将其奉若神明。这并非明智的选择。
但是,罗永浩至少说对了一个事情,那些和他同事做下一代产品的巨头们,都有杂念,从小米到华为,至今宫斗不止。“两面人”库克,和苹果的广告畏途
余承东、雷军、陈明永也不是,至少没有做好产品经理,商业、人事选择会影响路径。中国所谓最秀的产品经理们,似乎还在比拼硬件,而不是像罗永浩口中的新一代架构。
折叠屏手机只能是国产大厂躲避苹果品牌、产品优势的避风港,从模仿苹果手机外观,到模仿苹果方法论的升级。这个市场是演武厅,是训练场,不是黑土地。折叠屏手机很难变成1亿部的主流生意,这是一个可以另文详述的话题。
如此赘述之后,或许,特斯拉会在这个方向上有所作为?全自动驾驶没有看到路径,整合智慧服务的汽车也不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智物科技评论”(ID:IntellegentThings),作者:文/智物,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