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在政策与经济的双重推助下,我国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也在加速提升,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12月5日,由《经济观察报》和IBM咨询共同举办的2023年度创新峰会于北京举行,早餐会环节由《经济观察报》执行总编辑文钊、IBM咨询大中华区合伙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转型事业部总经理林岚主持,来自多个行业的10位商业意见领袖,围绕AI大模型话题探索数字商业新趋势。
AI时代记者是否还有生存的必要?AI时代的记者行业是否会消亡?《经济观察报》执行总编辑文钊行业实践者们抛出了提问,在他看来,AI的底色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人类价值。在IBM咨询大中华区总裁陈科典看来,AI时代还予以商业巨大的改变,AI时代下企业要重视能源、文化、混合云等要素的搭建。同时他指出,过去15年是一个云快速增长的年代,他相信接下来10年、15年会是企业大量运用AI的年代。
AI时代已经全面来临,未来AI也将引发整个产业的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于企业而言不仅需要调整商业战略,更需要产业链、人力资源、AI导入等全要素的靶向调整。在新智能时代下,如何迎风破浪、打一场数智之“战”,是值得创新企业深入思考的问题。
聚焦数智产业链,共探企业创新“增长论”
数字经济时代予以行业的影响不仅在于对企业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的改变,还在于数字智能技术对企业内部上下游的联络与打通,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如何搭乘数智列车在系统与用户间做出更好衔,成为创新企业亟需正视的课题。
在云计算、大模型、传感网、脑科学等新技术的助力下,人工智能领域也不断涌现诸如自主学习、平台智能化、人机交互、无人系统、知识图谱的新概念。在平台智能化方面,北京移动做出了更多尝试。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信息系统部总经理唐显莉表示,北京移动这两年更多地在做一些平衡的工作,例如在数据的整理和资料的储备方面,北京移动也正在创建一个强大的平台,最终联通底层网络,打造数据智能化平台。
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了资源配置状况、生产手段的技术水平、劳动者对生产经营活动等因素的发展程度。现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一汽集团体系数字化部副总经理、启明信息技术董事閤华东认为,AI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对技术的认知和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都发生了改变,他建议企业可以把AI模式融汇到产品研发过程当中,让AI去深入学习,进而帮助企业释放更多生产活力,提升企业要素生产效率。
在万物智联时代,数据不再是企业获取产品量化要素的专有特权,而是成为了捕捉用户需求、自上而下收集用户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在IBM 咨询大中华区合伙人、中国区汽车行业总经理何志强看来,现如今整个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从传统的汽车产品力转向了用户体验。他表示,传统的汽车行业里有一个非常传统的方式叫做客户支撑,就是用技术手段去收集客户的声音,去聆听客户的体验,在未来AI会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数智时代,如果创新企业仅依赖人工智能技术,那么数智化的成效还略显薄弱。为了实现锦上添花的效果,企业需要将数智技术从上游赋能产业链,从下游赋能企业结构与消费者。只有将AI技术全方位应用于上下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才能更好地实现1+1>2的卓越效果。
解析企业降本增效,正视人工智能“替代论”
复杂系统前沿科学家梅拉妮·米歇尔在《AI 3.0》一书中写道“在考虑人工智能在我们社会中的作用时,我们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不利的一面,但是,人工智能系统已经为社会带来了巨大好处,并且它们有潜力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代替论”成为了行业热议的话题,对于创新企业而言,借助技术手段释放企业人力,优化企业结构配置成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关键。
百事食品亚太区首席信息官崔晓玲结合企业真实案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现如今很多年轻的员工不太想做一些重复性强和无意义的工作,再加上每日庞大的客户问答量和工作压力,百事食品的客户共享服务中心的离职率居高不下。除此之外,客户向客服咨询的问题有时也五花八门,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百事食品想到可以用AI来节约人工成本,优化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问询流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话的准确性,优化用户的消费体验。
对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人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工智能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方式,如今很多企业通过用技术节省人力的方式实现了降本增效。针对人工智能“替代论”的话题,东航物流信息部总经理王岩发表了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东航物流的长期目标就是将智能机器人投入到物流环节当中,进而降低人力的投入提升企业生产率。同时他谈到,东航物流会稍微偏向于企业责任,由于物流行业中间的环节很多,如果一些头部行业不去帮忙做一些尝试的话,那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壁垒。
人工智能“替代论”已经是行业里老生常谈的话题,人工智能的出现虽然会增加员工的失业风险,但是同时也会将流水线上的员工解放出来去创造更大的价值。对于创新企业而言,借助技术手段优化人员结构、提升生产效率是必要的,但同时也要兼顾员工利益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只有把握好人工智能技术与人力资源之间的平衡边界,才能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为企业更好的降本增效。
着眼企业收益与产出,共话AI导入“方法论”
每当有新技术导入,企业就会需要权衡技术风险与企业收益投入产出之间的利弊关系。对于企业而言,有时过早地进行技术投入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风险,过晚投入可能使技术的投入效果减弱或失效。《经济观察报》执行总编辑文钊针对如何权衡AI投入与企业收益产出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向嘉宾们进行了提问,共同探讨AI导入“方法论”。
华夏银行科技公司副总裁宫小奕表示AI导入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由于每个企业的生命周期不一样,其面临的挑战也不一样。他认为,企业在做数字化投入时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企业的技术投入不能带来与之相匹配的产出,既然企业决策者无法对新的技术投入带来的经济价值做出有效估量,那给企业的资源一定是有限的。在宫小奕看来,当企业的真正的边际成本向固定成本开始转移的时候,那么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的投入才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阶段,所以技术通入要基于业务增长程度做出有效考虑,才是企业应该去关注的。
IBM 咨询副总裁、高级合伙人、中国区金融行业总经理范斌表示,在数字化转型比较成熟的时代,生成式AI的出现为整体的数字化转型按了一个重启键,所以现在大家基本上都在同一个界面上去竞争。首先,企业在面对新技术时首先一定要放平心态,积极去拥抱生产能源。其次,他表示原来的+AI是在事情的基础上以AI进行加持,但是从今年开始,所有的东西都是基于AI,在AI的基础加上场景与应用,现如今+AI已经转变为了AI+。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我国产业数智化正从点状分散式向网状聚合式发生转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了企业创新发展的大势所趋。对此,传统企业的数智化转型仅靠照搬式模仿很难走出差异化的数字化道路,亟需数智时代里奋勇前行的行业瞭望者捕捉行业痛点并予以行业发展新思路,才能帮助创新企业更好地跑出“加速度”。
在全面智能化的云时代,创新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规模和资金的比拼,而是包含了产业链协同、组织架构调整、智能技术引用、数智化思维等多方面的较量。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会为行业带来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对于创新企业而言,如何在这个时代抓住机遇,借“智”之力,将会是我们期待和观察的焦点。让我们一起期待,看创新企业们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中崭露头角,乘“智”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