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人工智能

ChatGPT走红,中国人工智能还差多远

作者:AutoLab发布时间:2023-02-11

原标题:ChatGPT走红,中国人工智能还差多远

在众多科幻作品里,人工智能无一例外都是走上解放人类、取代人类、消灭人类的三步曲。但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的发展几乎以5到10年为一个单位,见证着人类创造同伴的艰辛。

在科技对生活的改变逐步走到倦怠期时,ChatGPT恰如其分地引爆了2023年的第一个全球热点。妙的是,ChatGPT在国内的人工智能圈引发的沉默要远多于圈外的惊叹,而沉默,永远是最振聋发聩的表现。

跑在10年之后?

“这是一个跑在10年之后的产品。”当我询问一位专攻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生时,他这样形容ChatGPT的领先地位。

这一点也在我第一次应用ChatGPT时得到了印证。

作为一个主攻智能座舱的媒体人,我让ChatGPT预测了一下在2023年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2倍速):

然后为了方便查阅,你可以让它制作成一张表格(2.5倍速):

先来看看它给出的答案,翻译后如下图:

快速的反应能力、连续对话的逻辑能力、强大的信息搜索库,这些曾经人类赋予人工智能的幻想,如今在ChatGPT这里被一一实现。

在ChatGPT预测2023智能座舱趋势的回答中,包括自动化技术、车机互联、用户界面、声控系统、个性化定制、人机工程学等等方面的预测都有涉及,全面且专业,就像一个老师在娓娓道来。

于是,我问出了下一个问题(2倍速):

来看看翻译后的答案:

以这个问题为突破点,你能发现ChatGPT目前的局限性:在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它很难给出肯定的判断,所有的答案基本上都是漂亮的废话。

这一方面来源于信息的两面性,另一方面也代表即便是现在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也无法替你的生活做出决断。

这意味着ChatGPT依旧是一个信息集合体的固定产物,而不具备主观能动性和判断力,或者简单点说,它也许比人更聪明、更智慧、更全面,但它不是人。

拿大家最熟知的音乐举例来说,ChatGPT主要生成语言模型,可以用来作词作曲。它可以作为辅助工具提供韵脚,从而让人工作词更加完美,但是它缺乏感情和故事。

这一切都归结于ChatGPT表面看起来像是一个更加“通人性”的Siri,但实际上,它背后是一个基于大模型的应用。

此前主流的基于GPT-2模型搭建的应用,参数不过15亿。而基于GPT-3搭建的ChatGPT直接将这个数字带到了1750亿。

如此巨量的数据自然能催生更精准、更智能的算法迭代。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普及,如今每个人的手机都是一座微型数据库,机器能通过大量的数据来训练修缮自己的模型。

众所周知,数据就是这个时代的金子,而ChatGPT在1月的月活跃用户数就已经达到1个亿,平均每天有超过1300万人使用ChatGPT。只用了短短两个月月活就破亿,也让ChatGPT打破了此前TikTok 9个月的记录。

在和一位程序员朋友交流的过程中,他表示:

“我尝试用ChatGPT来创业,但它很难直接落地,就像发动机和车的关系。

它像一个中间介质,与其他模型融合落地后的发展价值是非常可观的,而且它能应用到非常多的行业里,虽说我目前想到的都是娱乐相关。”

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没有发动机需要很多人推车,车才能动起来,但有了发动机就可以让车自己跑起来了。ChatGPT出现的最大价值就是降本以及做事更精确。

它可以让大型的公司团队,例如你之前待的设计团队也好,其他的广告团队销售团队也好,都可以直接缩减成5-10人左右的团队,并且借助ChatGPT能够轻松维持公司运转。在我看来这也会是未来多数公司的经营模式。

并且未来应该也是没有甲方乙方这种说法的,因为ChatGPT拥有实时更新的检索库和各种生成的能力,它的答案会是非常客观且精确的,把事情交给它就行了。”

把格局放大了看,可以把ChatGPT的语言模型和语音模型、元宇宙等任何相关的概念结合在一起,打造出不同的技术产品以实现落地。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谷歌在内部发布了“红色警报”,督促团队解决ChatGPT对公司基石产业——搜索引擎的威胁,甚至直接拿出3亿美金,投资了ChatGPT的竞品Anthropic。

在微软内部,已经将ChatGPT整合进Bing搜索引擎,包括应用在Office全家桶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内的小伙伴就能体验到随身携带一个助理的感觉了。

中国企业还差多远

诚然,ChatGPT目前还只是一个处在探索阶段的产品,它的数据受限于技术路径,目前只是一个端到端的生产模型。不具备短时间内代替搜索引擎,或者商业化落地的可能性。

但是对于沉寂许久的人工智能市场来说,拥有一款破圈的产品,让资本市场看到这个领域的可能性,并愿意持之以恒地往里面砸钱,可能比技术进步本身更让人兴奋。

而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作为“追风者”,本身就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和庞大的资金投入,是最适合也是最有能力在人工智能上有所建树的。

国内大厂们这几天也纷纷入局,企图追赶ChatGPT背后的巨大流量和商业价值:百度宣布将在3月份完成类ChatGPT产品的内测,面向公众开放,项目也被命名为文心一言;腾讯正在有序推进ChatGPT和AIGC相关方向的专项研究;360披露将尽快推出类ChatGPT的Demo版;京东正式推出了产业版ChatGPT,命名为“ChatJD”;网易则尝试教育场景下的ChatGPT模型,团队正在学习场景中尝试探索……

但虽然入场的玩家多,大家的产品大多都只能触及到ChatGPT的皮毛,360就坦言,虽然在数据和语料方面并不落下风,但预训练大模型依旧需要时间来打磨。

毕竟ChatGPT也是在国外用了接近10年的时间,从英伟达的StyleGAN模型能自动生成图片,到DeepMind的DVD-GAN模型能生成连续性视频,再到OpenAI的ChatGPT模型生成自然能语言文本,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国内在基础模型本身和训练充分的程度上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再加上GPU芯片被卡脖子,算力无法匹配训练强度,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汽车电动化般的弯道超车。

但这并不代表ChatGPT在汽车行业就是完全无法落地的空谈,拿开头提问ChatGPT的智能座舱举例,各位可以畅想一下,ChatGPT假如能和车机交互的语音模型融合后上车,实现语音和文字的互转后,语音助手的响应能力、回答范围、指令的操作速度以及声音的个性化定制体验和现在相比真的就是天差地别了。

顺着这个思路,哪吒和集度是两个最有潜力实现这个畅想的品牌。

据最新消息,字节跳动的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正在开展类似ChatGPT和AIGC的相关研发,并且将在VR领域寻找更多发展方向。

要知道AR/VR技术上车本就是2022大火的话题之一,而AI Lab此前的研究领域也主要聚焦在语音、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方面,这些与现阶段智能座舱寻求、打造拓展空间的目标都有密切联系。

巧就巧在,哪吒“可见即可说”的座舱语音交互就是和字节跳动一起研发的,现阶段哪吒S车机语音的互动能力在主流新势力车型中已经是第一梯队了。

虽说相关业务目前是正在发展,可能需要时间,但如果后期字节跳动的AI Lab获得什么研究成果,那我大胆猜测合作的第一家车企有可能就是哪吒。

而关于前面提到的百度即将在3月发行ChatGPT的中文版——文心一言,与此同时基于百度底层数据研发的集度汽车机器人ROBO-01是业内首款搭载高通8295芯片的车型,所以未来集度车型在硬件的迭代速度方面应该也是有保障的。

如果文心一言能与集度座舱语音模块进行融合落地,那集度车型也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机器人”了。

写在最后

“长期主义”是最近互联网被热炒的一个词,也许有些人觉得“长期主义”只是社会和公司画的大饼,但OpenAI和ChatGPT的走红的确让人看到了长期主义的力量。

在2015年刚创立的时候,他们就标榜自己是一家非盈利性质的AI研究公司,OpenAI创立的初衷,也是与其他机构合作进行AI的相关研究,并开放研究成果以促进AI技术的发展,事实上,他们也的确做到了当初的承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互联网讲究的高效率、高回报、高收益,在人工智能领域似乎行不通,因为技术从来不存在弯道超车的美梦,只有迎难而上、勇攀高峰的纯粹初心。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