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召 来源 | 零壹财经专栏
时隔十三年,中国再次迎来亚运会,这一次在“数字之城”杭州。
杭州亚运会将成为历史上首届云上亚运,其赛事核心系统由阿里云智能集团支撑。这家14岁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除了为“神经中枢”提供支持之外,还为杭州亚运会提供了一系列“云上应用”。
通义万相进行现场AI绘画;智能媒体编辑帮助参会媒体实现新闻素材的快速上传与加工;杭州亚运会AI邮折可快速生成专属明信片,邮票也是AI创作的杭州城市地标……
9月8日,时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张勇在参与火炬传递仪式后表示:“正全力做好技术备战工作,为亚运保驾护航。”
然而两日后,张勇“急流勇退”且“一退到底”,仅保留阿里合伙人职务,阿里云董事长与CEO由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兼任。
9月,一直是阿里巴巴内部的庆生月份,但今年对阿里云来说很不一般。一面沐浴着数字科技改造大型赛事的高光,一面执行上市筹备期内的分拆计划与管理层交接,外加增速放缓、市场份额下降等压力,阿里云的疲态尚未完全脱去,距离张勇所期待的“比肩阿里巴巴”也仍有极大差距。
大模型、价格战、拆钉钉曾被认为是张勇兼任阿里云CEO之后的“三把火”,但时至今日,“三把火”仍未烧开阿里云上市路上的“三道坎”。
01
“三把火”背后,阿里云霸主堪忧
第一道坎,来源于过去,是阿里云如何维持行业霸主地位。
4月,阿里云正式推出了大模型“通义千问”,并在之后陆续推出“通义听悟”“通义万相”,不停完善大模型产品,实现从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内容的覆盖。
在张勇的计划里,阿里云希望不仅提供某项技术,而是提供一套完整的技术栈,其中包括亚洲最大的云基础设施平台、功能丰富的PaaS平台及AI大模型服务。
由于并没有在大模型上抢到先机,阿里云在战略上选择开源,其通义千问系列是国内首个开源大模型,允许免费商用。同时,在开源社区开发者的争夺中,阿里云的“魔搭”(ModelScope)又和百度开源学习平台“飞桨”短兵相接,在开发者数量、模型数量方面展开竞争。
同样是4月,张勇对外宣布了阿里云史上的最大规模降价: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降价幅度最高也达50%。
除面向客户的产品降价外,面向代理商的佣金大幅提升。阿里云全球销售总裁蔡英华在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分销伙伴的专属市场规模扩大5倍,从20亿元提升到100亿元。
两项重磅举措背后,是阿里云的增长困境。2018年财年开始,阿里云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01%、84%、62%、50%、23%,一路持续走低,到2023财年,更是骤然降至4%。
市场份额上,阿里云正面临华为云的追赶。据Canalys数据,2023年第二季度,阿里云在中国云服务市场收入份额达39%,尽管排名国内第一,但阿里集团的重组使得阿里云的未来战略暂不明朗。华为云以1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同比增长14%,正在稳步缩小与阿里云的差距。
政务云市场上,据IDC数据,2022年政务公有云市场份额前两名依次为天翼云、华为云、阿里云屈居第三;而市场空间与份额更大的政务专属云市场由华为云、浪潮云、紫光云包揽前三。
除了三甲之内的老对手外,运营商云气势正盛:天翼云2022年收入达579亿元,同比增长107.5%;移动云2022年收入为502亿元,同比增长108.1%。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张勇打出了价格战与大模型的组合拳。
张勇的第三把火是将钉钉拆分,这被解读为阿里云改善财务状况的必要道路,也象征着“云钉一体”战略的失败。“云钉一体”是张建锋在2020年提出的战略,将阿里云和钉钉实行“强绑定”。
对阿里云而言,钉钉有大量免费客户带来的大量数据,是一项较重的财务负担。对钉钉而言,独立之后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尝不是好事。
回顾张勇在执掌阿里云三个季度的“三把火”,打价格战是拓宽用户规模、维系客户生态,发力大模型是谋求增长空间,拆分钉钉是瘦身轻装上阵,也是上市铺路的一部分。张勇离开后,继任者在战略上的不确定性是阿里云在筹备上市、稳固行业地位中最大的挑战。
02
仍未实现的独立性
阿里云的第二道坎,来自于当下,原定的上市计划大概率将搁浅。
3月,在“公司24年来最大的1+6+N组织变革”中,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了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
张勇当时表示,未来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都将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2个月后,阿里巴巴董事会批准了阿里云完全分拆并探索独立上市的计划,实施周期是12个月。同时,张勇将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专职担任阿里云董事长兼CEO。
这在商业史上并不多见。2022年底,张建锋卸任阿里云CEO后,张勇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身份兼任了阿里云CEO,被外界解读为“过渡”。五个月后,这一“过渡”的走向变得更加复杂——控股集团的CEO转向业务集团的CEO。
彼时的阿里巴巴透露,阿里云希望在上市过程中保持独立,张勇不宜再同时担任两家公司董事长与CEO职务,另外阿里云现在正处在向上发展的最关键时期,需要张勇专职投入。
时间来到9月,阿里巴巴董事会接受了张勇卸任阿里云董事长与CEO职务的请求,阿里云董事长与CEO将由集团CEO吴泳铭兼任,这显然也是权宜之计。
这一变动不仅与四个月前张勇专职担任阿里云CEO的拆分思路相悖,也不符合任何资本市场关于企业独立性的要求。拟上市企业需要实现资产、人员、财务、业务、机构等方面的独立,单是高级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便不符合人员独立性。
在随后的公告中,阿里方面表示,阿里云智能集团的分拆计划将继续执行,并另行为其委任管理团队。
由“过渡”取代“过渡”,代表着阿里云管理层的调整还将继续。同时,管理团队的变动或将对张勇此前“12个月内完成分拆上市”的计划产生影响,阿里云的上市步伐或将放缓。
03
“第二增长引擎”的快速发动
阿里云的第三道坎,是能否决胜于未来,取决于阿里云能否抓住技术风口并成功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内“第二增长引擎”。
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阿里云一直被寄予厚望,前者希望走通技术路线创造集团的第二增长曲线。在电商业务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依云而生的AI产业新机遇,无疑是阿里云在国内云市场上再发力的好机会。
在AI带来的新增量尚未释放之前,阿里云作为全球第三大、亚太第一大的云服务商,在集团内部也被称为“第二支柱”。但从营收规模上来看,阿里巴巴2023年第二季度营收为2341.56亿元(约322.92亿美元),阿里云同期营收为251.23亿元(34.65亿美元),占比刚过10%。
在全球IaaS竞争中,市场份额呈现断层式差距。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数据,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0%和21.5%,亚马逊AWS在2022年收入超过480亿美元,微软Azure年收入近260亿美元,阿里云虽然排名第三,但年收入只有92.8亿美元,大幅落后于微软Azure。
故而不管是从国内竞争的地位稳固,还是从国外市场的锐意进取而言,阿里云的增长需求都极为迫切。尽快调整,尤其是掌舵人选的快速确定,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阿里云至关重要。
至少在大型赛事层面,从东京奥运会到北京冬奥会再到杭州亚运会,阿里云这一“第二增长引擎”,正在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