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公司牵手是强强联合吗?
来源:21tech(News-21)
作者:杨清清
编辑:张伟贤 卢陶然
图源:视觉中国
国内AI创业潮还在继续推进。
3月27日晚间,原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所创立的“光年之外”传出新消息。多方消息称,光年之外已与一流科技Oneflow达成并购意向,光年之外将以换股形式并购一流科技,并将在现有团队基础上打造中国版ChatGPT。
这也是光年之外传出的最新动向。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报道,今年2月,王慧文自曝将进行AI创业并抛出创业细节,随后其创立的企业“光年之外”浮出水面。过去一个月来,围绕光年之外展开的更多是技术人才以及融资消息,本次则是偏向公司业务层面的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一流科技成立于2017年1月,致力于通用性深度学习框架的研发和推广使用,注册资本为1195万元。公司创始人兼CEO袁进辉为清华大学博士、博士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则为公司首席科学家。
“我认为这是当下两个公司权衡之后的最佳选择而已,但我目前看不出两家公司明显的优势互补,尤其在光年之外是如此新的一个企业的时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IDC中国研究总监卢言霞就此评论称,“两个公司目前规模都不大,都比较缺乏客户以及市场资源,接下来要实现商业化,面临的挑战还是很大的。”
围绕此次并购消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王慧文及熟悉交易双方的人士进行细节求证,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应。
强强联合?
作为一家成立6年、经过多轮融资的企业,一流科技的曝光率并不算太高。
融资方面,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一流科技自2017年5月完成1100万元天使轮融资后,共计完成5轮融资。2021年2月,一流科技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由高瓴资本独家领投。
需要注意的是,据天眼查及企查查信息,今年3月初一流科技刚刚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中关村科学城。而短短20天后,便有消息传出,一流科技便与光年之外达成并购意向。
官网信息显示,一流科技核心产品之一为OneFlow深度学习框架。据报道,OneFlow深度学习框架可对标谷歌的TensorFlow、脸书的PyTorch以及百度的PaddlePaddle,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一流科技称,OneFlow深度学习框架首创自动数据模型混合并行、静态调度、去中心化和全链路异步流式执行四大核心技术,使用软件技术解决在异构分布式集群上训练大规模深度学习模型所面临的大数据、大模型、大计算挑战。
一流科技的另一款产品OneBrain则面向数据科学家团队,提供数据处理、模型开发、模型管理、模型发布于一体的一站式AI开发中枢。此外,公司还拥有AI实训平台Onelab以及OF智能云等产品。
光年之外则由王慧文创立,由其个人出资5000万美元,估值2亿美元。有分析认为,构建 ChatGPT 这样的语言大模型面临数据、算法和算力的三大挑战,一流科技致力于研究的 AI 框架可在基础层面上提高算力、算法效率,充分释放芯片潜力,从而在并购完成之后给于光年之外更好的技术支撑。
不过围绕两者的并购传闻,业界看法不一。多位评论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考虑到AI底层技术高昂的投入成本,初创企业要想有所突破并脱颖而出,难度很大。卢言霞直言称,目前两个公司规模都不大,较为缺乏客户以及市场资源,商业化存在挑战。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表示,当前国内ChatGPT相关创业机会主要体现在应用领域,与其它AI企业合作来推出产品。“当然,我们最希望的创业企业是另辟蹊径,但这显然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资本投入,国内具备这等实力的企业本就不多,有耐心的就更少了。”
国产版OpenAI
光年之外甫一出世,定调甚高,王慧文自称为致力于“打造中国OpenAI”。
此后,光年之外吸引了美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王兴,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刘江等人入局。
近日,光年之外也消息频频。3月22日,王慧文宣布光年之外启动A轮融资并公开招聘产品经理。据其介绍,光年之外致力于推动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与普惠人类,以大模型+商业化双轮驱动为战略,将建立一个面向AGI的学习型组织。
“目前光年之外已确认三个联合创始人,一个Infra(基础设施)背景的联创,一个算法背景的联创,和我。”王慧文指出,“两位联创有着强大的实践能力和业界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
3月26日,“搜狗输入法之父”马占凯宣布加入光年之外。马占凯表示,大模型为基础的AGI开启了第四次科技革命,“这将是一个多层次多波次的大浪潮,最终会改变一切,我必须参与其中。”
不过,相较于OpenAI而言,目前的光年之外还相距甚远。资料显示,OpenAI成立于2015年,仅出资设立金额便高达10亿美元。此后经过多轮融资,其累计宣布的融资金额超过120亿美元。2023年,微软宣布,未来几年将向OpenAI投资100亿美元。
“OpenAI对AI的投入已经很多年,且投入巨大。全新的创企想达到这一水平,是绝对需要时间、人力、财力和耐心的。”卢言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称,这也是初创企业的瓶颈所在,“(初创企业)需要财力来投入算力基础设施、AI技术专家,需要有数据资源的积累,需要有可能短期内无法实现商业化营收、无法看到清晰投资回报的耐心。”
就此,卢言霞建议,初创企业进行AI底层技术创业,需要准备好人、财。此外,或许发展数据集领域、算力领域的合作伙伴,可以帮助创企解决最早期的问题。同时,面向产业界,卢言霞建议企业不要科技追求模型的大,而是先从解决企业实际场景开始,一个一个小问题去解决,一个一个小应用小软件去做,或许可以帮助企业先带来营收。
往期推荐
传奇落幕 古典算力时代逝去
确认:马云现身杭州云谷学校
做空“新星”开启加密市场猎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