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引发的AI热潮仍在持续,国内百度、阿里等几大厂商摩拳擦掌,都纷纷声称要推出“中国版ChatGPT”。中国各大城市都在开启“AI战争”,深圳作为较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城市,一直在AI领域领先抢跑:
在各个版本的AI城市排行中,北京、上海、深圳一直都位于前5名,据《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北京、杭州、深圳继续保持前三名。
但是相比于北京在AI基础研究上的雄厚实力,以及上海在AI应用上的发达,深圳却夹在中间。
有产业、有资金、有政策,深圳为什么至今没有出现为人熟知、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呢?深圳的AI发展前景又在哪里呢?
01
“软实力”有待提升
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数据,深圳人工智能竞争力企业能力、资本环境、国际开放度、链接能力和政府响应能力均排名第一,唯独学术生态排名第九位。
可以说,基础研究和原创能力是制约深圳人工智能发展的一大短板。
深圳市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数一级指标雷达图
为了补齐基础研究的短板,就要聚集培育高端人才。
相对来说,北京高校、科研机构最多,AI研发人才也最多。据德勤报告,2019年北京人工智能人才储备占全国比重的27.9%,遥遥领先于上海的12.1%和深圳的8.5%。
面对人才短缺的困境,深圳对AI人才的抢夺一直非常“土豪”。在深圳,AI专业的应届生基本上没出校园就早早被企业预定,过去五年,深圳给出的人工智能行业薪酬始终稳居第一,一个AI硕士应届生的年薪是30万元左右,博士生年薪则高达50万。2021年,深圳人才的年平均薪酬达到34.24万元。
同时深圳大手笔地从外部引进高端人才,下大力气进行基础研究。2019年深圳一下子成立了两家高级别的人工智能研究院。一家是哈工大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一家是港中大(深圳)|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既然深圳如此努力招揽AI人才,为何效果并不显著,人才原创能力不足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被称为“AI四小龙”之一的香港商汤科技是亚洲最成功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海量的高端人才是商汤科技多年来保持原创能力的根基,它拥有超3593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被称为国内博士密度最高的AI企业。
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
在汤晓鸥看来,从“硬实力”来看,深圳在科研上所需要投入的经费、硬件(实验室、器械)、人才等都有所保障,但“软实力”却尚未完善。
“软实力的核心在理念。”汤晓鸥举例道:“如同盗版软件、盗版电影扰乱市场,让人没有动力写出好软件、拍出好电影一样,AI的算法如果被廉价看待,那么永远都不会有好的算法问世。如果大家的理念就是“原创不重要”,则从上到下的政策、执行、商业运作等都不会尊重原创,科研人员在做学术研究时便会找捷径。”
02
企业困于融资
除了算法之外,算力、大数据是支撑AI发展又一个关键因素。ChatGPT的惊艳表现也正是得益于强大的算力和新颖的算法的强力支撑。相关数据显示,ChatGPT的总算力消耗约为每天3640。
深圳的数据中心建设并不逊色。深圳大力发展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目前算力位居全国第二,其中鹏城云脑Ⅱ达到了E级的算力,计算密度、算力规模、训练速度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AI基础设施。
深圳超算中心
相关产业布局也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深圳人工智能企业已经超过了1300家,位居全国第二。深圳的人工智能企业布局在应用层有广泛的布局,在基础层面,芯片领域有海思、紫光同创等,传感器有华为、大疆、奥比中广、瑞声等企业。
产业的突出问题是在融资上。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圳长:深圳大多数人工智能企业靠融资活着,前两年有个数据是80%。“创始人的主要就是在融资,如果这样的话,企业如何自给和可持续发展?”
但即便融资成功,企业的发展也是困难重重。还是说商汤科技,2021年,商汤科技利用累计12次融资拿到了52亿美元的资金,最终却流血上市。2018年至今,商汤科技累计亏损近400亿元。前期巨额资金的投入让企业不堪重负。
人工智能商业化困难重重
此外,这些人工智能创业大部分是有某一项特殊技术,但是不能与传统产业高度融合,因此很难通过市场来实现盈利,再加上重复投资严重,没有产品标准,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深圳人工智能行业还处于发展初阶。
中小型AI企业还看不出前景,那么巨头如腾讯呢?然而非常可惜,腾讯没有利用自身的资源、资金、人才优势,发挥AI的效力。
“腾讯觅影”辅助治疗诊断
尽管腾讯早在2017年就提出“All in AI”,尽管马化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腾讯要大力发展AI,但是腾讯始终没有在AI上树立起与腾讯地位相符的标杆,至今可以拿出来说道的,勉强只有进入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的医疗AI“腾讯觅影”。
03
深圳“AI”,未来可期
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城市,深圳的人工智能产业已经成为国内人工智能“第三极”。深圳超过一千四百家的人工智能企业已组成了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IT阵营有华为、腾讯、中兴、平安科技为代表;制造业阵营有富士康、华星光电、比亚迪为代表。
针对基础研究短板及商业落地难题,2022年深圳还颁布了我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
此外,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巨大的市场容量,都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
AI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深圳如此早就在AI布局,这么多年持续投入AI,在AI算力、人才上已经积淀很多,是不是在等待一个爆发的时机呢?
未来,这场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制高点的“AI战争”,深圳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