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院校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抓得有多严,相信家长们早已有所耳闻,尤其是在抓抄袭、作弊方面,可谓是年年有更新。
要说今年(2023年)引发讨论最多的是什么,小海马觉得,ChatGPT一定能挤进留学圈话题排行榜前三。
自从该AI产品面世以后,该如何看待与使用ChatGPT,国外各个院校之间一直没有达成共识。
前不久,英国青年新闻网站The Tab公开了一项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截至数据提交,至少有377名学生接受了学校的调查,其中已有超过146名学生被学校判定为“使用AI产品作弊”并受到了处罚。
据悉,The Tab此次公开的数据,征求了英国境内114所高校的信息,发现有40%的院校曾针对“AI作弊”对学生进行调查。
The Tab网站上显示的数据显示,在QS排行榜上,院校的排名越高,公开的数据越少。
数据对比之所以如此明显,主要有3个方面原因;
一是高排名院校里,有不少院校对于学生使用AI产品完成作业持中立态度或是接纳态度,认为学生只要是在合理范围内使用AI产品,就不必苛责。
二是这些院校里,不仅老师要求严格,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他们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有很高的自律性,会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使用AI产品来辅助自己完成作业,像是剑桥的学生们,他们之中有不少人都使用过ChatGPT,但都觉得该软件写出的论文“没有灵魂”,他们更愿意借助其强大的搜集功能辅助自己学习,例如汇总文献资料、解读复杂概念等。
三是因为技术限制,目前推出的“AI作弊”检测系统,检测的成功率不高,存在多起误判事件,但大多都集中在留学生身上。
所以,不是这些院校不公开数据,而是能被算作有效的数据实在是少之又少。
目前,已有数十名学生因学术不端受到学校处罚,有的人运气好获得了补考和重修的机会,有的人则被判零分,有的人甚至直接被算挂科,但目前暂未有学生因此被劝退。
虽然从眼前的结果来看,留学生使用ChatGPT之类的AI软件被指控作弊,似乎没什么大影响,毕竟还没人被劝退,那就有机会毕业。
NO NO NO,那大家可就太乐观了。
实际上,家长们如果从长远来看,这些学术不端指控虽给留学生留有补救的机会,但“机会”从来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留学生不及时解决这些指控,以及造成该结果的成因,最后受苦受难的只会是自己。
就以补考为例,家长们可能以为补考过了就没事了,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国外高校会给补考设置分数上限,这还不如直接给学生0分来得痛快。
众所周知,国外院校算课程成绩时,是按照“平时成绩+出勤+期末考核(分考试和论文两种形式)”的模式给出课程最后成绩,一旦期末考核,或是平时成绩被限制了分数上线,就会导致留学生需要从其他方面“找回”分数。
这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每一个评分项所占的比重是固定的,而期末考核和平时成绩占比又大,其中一项挂了,即使另外两项考了满分,也未必能弥补回来,更何况拿满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即使靠申诉争取到了不设分数上限的补考,留学生的处境也依旧是如履薄冰。
很多高排名院校中,如果学生一学期挂了多门课程、连续两个学期挂同一门核心课(也就是核心课重修又挂了),或是之前已经因挂科受到了处分,那么,留学生这时候再被控“AI作弊”,那等待他们的结果就只有停学和开除。
停学就代表留学生要延迟毕业,会给日后就业造成影响;如果是开除,那就代表家长为了培养孩子,付出的精力和金钱都白付出了。
为什么留学生会更容易被指控“AI作弊”呢?主要是因为留学生英语基础差、学术写作能力不足,导致他们写出来的东西语句不通顺,就像是大学生论文中混进了中学生的作文,会被检测系统识别为“AI作弊”也就不足为奇了。
想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留学生提高自身学术写作能力,学会如何改写、如何搭建论文框架以及如何给论文润色,才能避免忙活一大顿,最后被识别为“AI作弊”的尴尬。
如果您或是您家孩子正在因学术论文写作感到困扰,或是已经吃够了检测系统误判的亏,想要改变现状,不妨留言评论或点击小海马头像发送私信,让小海马来为您寻找解决办法。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一定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收藏,一键三连,让更多人了解到小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