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一览:材料检测在工程、科学及制造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传统的材料检测方法,例如切割和化学试剂检测具有破坏性,同时较为耗费时间和资源。近期,MIT 科学家利用深度学习开发了一种技术,能够填补缺失信息,并进一步通过表面观察确定材料的内部结构。
关键词:深度学习 材料检测 CNN
作者|daserney
编辑|三羊
本文首发于 HyperAI 超神经微信公众平台~
在数据处理时,经常遇到一种挑战,即从模糊的图像或部分信息中复原完整的图像。这种挑战被称为「逆问题」(inverse problem),它不仅在医学诊断中普遍存在,也在材料科学中频繁出现。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填补这些缺失的信息,就有可能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生物组织或材料的性质,从而做出更精确的决策。
如何无损检测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困扰着许多相关从业人员。无损检测指利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在不损害或影响材料内部组织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材料内部结构。虽然可以通过使用 X 射线等技术进行检测,但这些方法通常较为昂贵,并且需要庞大的设备。
为此,MIT (麻省理工学院) 的中国博士生杨镇泽及 Markus Buehler 教授结合多种深度学习架构,在 2D 和 3D 的情况下,分别通过有限的信息恢复材料中的缺失部分,并进一步表征微观结构。
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标题为「Fill in the Blank: Transferrable Deep Learning Approaches to Recover Missing Physical Field Information」。
论文地址: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2301449
下图展示了该研究的总体示意图。在左边的图中,灰色立方体为缺失的部分。在 2D 和 3D 情况下,分别有两个 AI 模型组合执行任务。研究人员训练第一个 AI 模型「填补空白」,从 masked field 中恢复 complete field,训练第二个 AI 模型「解谜」,将恢复的 complete field 作为输入,反向获得复合材料对应的微观结构 (Microstructure)。
在 2D 情况下,研究人员创建了对称的 8×8 网格,用于构建复合材料的几何形状(共 232 种可能的几何形状)。随后,随机生成了 1,000 种不同的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用于单轴拉伸测试 (uniaxial tensile test)。
在 3D 情况下,研究人员利用 2×4×4 网格创建了两层微观结构(共 232 种可能的几何形状),并使用 4×4×4 网格构建了 4 层复合材料(共 264 种可能的几何形状)。为了使可能几何形状的数量与 2D 情况相同,研究人员选择了 2×4×4 网格作为基准,并随机生成了 2,000 种不同的几何形状用于 FEA 计算。
在 2D 情况下,通过使用 Abaqus 可视化工具,研究人员生成了从 FEA 中得到的应变和应力场图像,并使用白色和红色的条块进行表示。接着,通过 Python 预处理,进行剪切、调整大小和重新着色。预处理后的图像尺寸为 256×256。在复合材料几何图或微观结构中,红色块代表柔软材料,而白色块代表刚性材料。研究人员引入了规则和不规则形状的掩码,规则掩码是方形形状,大小从 96-128 不等。
在 3D 情况下,研究人员收集了每个单元的应变和应力值 (strain and stress values),然后对其进行了归一化,形成一个 16×32×32×1 的矩阵。与 2D 情况类似,使用 Python 代码可视化应变和应力场的等值线。将一系列 field 图像存储在一个 16×32×32×3 的矩阵中,用作训练和测试深度学习模型的数据表示形式。相应的 3D 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可视化通过 Matplotlib 库进行体积绘制。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深度学习模型,包括生成对抗网络 (GAN)、基于 Transformer 的 ViViT 模型及卷积神经网络 (CNN)。
GAN: 在填补 2D 图像阶段,研究人员使用了 GAN 模型,该模型被称为 DeepFill 模型的第二版本,可以进行自由形式的图像修复。
ViViT: 在 3D 情况下,研究人员使用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的 ViViT 模型进行填补空白。
CNN: 在获得 complete field 后,2D 和 3D 情况下皆采用了 CNN 模型,以建立从力学行为到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逆向链接。
为了获得预测误差,研究人员绘制了预测应力平均值与掩码区域内实际值的散点图。掩码的形状随机生成。如下图 c 所示,给定 200 个测试数据的 R2 指标达到 0.998,表明 GAN 模型性能出色。
c: GAN 模型在填补图像上的表现。Ground truth 与预测值显示出很高的一致性 (R2 = 0.998)。
d: CNN 模型进行几何识别的性能。图中显示了 ground truth 与预测结果之间的 geometry difference 分布。
此外,研究人员通过计算 geometry difference 来评估 CNN 模型在几何识别方面的性能。geometry difference 是真实序列和预测序列之间不同材料块的数量。如图 2d 所示,大多数预测序列与实际序列相同,所有 200 个测试数据中的最大 geometry difference 为 0.0625,32 个块 (block) 中有两个不同。如果恢复的 field 图像不准确,几何误差会增加。因此,CNN 模型的精确预测进一步验证了 GAN 模型的高性能。
在实际工程实践中,3D 复合材料微观结构通常比 2D 情况更加复杂。下图展示了 8 个预测的 field frames 与 ground truth 的对比。结果显示,改进后的 ViViT 模型能够利用复合材料中的一层(第 1 至第 8 帧)的 mechanical fields,对另一层(第 9 至第 16 帧)的 field 进行准确预测。
图 4 显示了所有 200 个测试数据的第 9 至第 16 帧的均方误差 (MSE)。每个数据点的 MSE 是通过计算预测的 field maps 和真实值之间像素值平方差的平均值得到的。8 个预测帧的整体 MSE 都很低,全部帧的平均 MSE 都低于 0.001,显示了 ViViT 模型的出色性能。
均方误差 (Mean Squared Error, MSE) 是一种常用的评估预测模型准确性的指标。在预测过程中, MSE 用于度量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程度。MSE 值越小,表示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越高。
通过预测的 field frame,可以利用完整的 3D mechanical fields 来确定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 2D 情况类似,研究人员使用 CNN 模型来进行预测。如图 4 右上方小图所示,geometry difference 为 0,通过将改进后的 ViViT 模型与 CNN 模型相结合,能够实现对内部 3D 微观结构的精确识别,其中大多数几何形状得到了完美预测。
该研究为 MIT 的中国博士生杨镇泽及 Markus Buehler 教授共同完成。杨镇泽是 MIT 的博士生,在 MIT 原子和分子力学实验室 (LAMM) 工作。研究兴趣包括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与多尺度模拟方法相结合,以加速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和生物材料等各种材料的性能计算和设计。在此之前,杨镇泽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物理学学士学位。
杨镇泽个人网站:
https://www.zhenzeyang.com/
实验室地址:
http://lamm.mit.edu/
通讯作者 Markus Buehler 是 LAMM 的主要研究员。Markus Buehler 学术研究引用率很高,在计算材料科学、生物材料和纳米技术等方面发表了 450 多篇文章。他的目标之一是利用音乐和声音设计,结合人工智能,以一种抽象的方式从底层开始模拟、优化和创造新形式的自治物质 (autonomous matter),跨越尺度(例如从纳米到宏观)和物种(例如从人类到蜘蛛)。
LAMM 致力于开发一种新范式,从分子尺度开始设计材料。结合结构工程、材料科学和生物学的概念,LAMM 将基本的原子尺度化学结构与功能尺度相连接,通过理解生物材料如何形成层次结构,实现优越的力学性能,将结构和功能的概念融合在一起。
参考链接:
[1]https://zhuanlan.zhihu.com/p/632154023
[2]https://scitechdaily.com/mits-ai-system-reveals-internal-structure-of-materials-from-surface-observations/?expand_article=1
[3]https://professional.mit.edu/programs/faculty-profiles/markus-j-buehler
本文首发于 HyperAI 超神经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