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你家娃最爱聊啥问题?
《狂飙》里的安欣启强为啥走上黑白两道?关系为何如此复杂?我们作为现代的小孩,如何看待这种社会现象?
ChatGPT火了,它会抢走哪些人的工作?孩子想用它写作文,这方法可行吗?
这些模糊地带的话题,还有前沿科技问题,老母亲觉得知识上力不从心,更怕自己经验不够,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和三观?
家有高中女儿的资深媒体人林楚方给孩子讲《狂飙》,黑白社会背后的法律解释之外,要看到背后的新闻深背景,和社会发展难题:
音频来自博雅小学堂APP
赵立冬、孟德海蜕变的20年,正是京海高速城市化的20年,经济体量变大,机会增多,政府的政绩也以各项发展指标来评价。剧中三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角色,也都和建设有关,挖沙子的、搞建设的、养打手搞拆迁的,就这样有了一致的利益。
在公平和效率之间,不管为了私利借机敛财,还是为了政绩发展经济,赵立冬、孟德海有意、无意地会选择效率。追求效率的过程中,保护伞和黑社会性质组织,会在缝隙中发展壮大,有人升官,有人发财,有人悄无声息地死去,也有人从白到黑,甚至从英雄变罪犯。
回到《狂飙》,它不仅是京海的故事,也折射出最近20年我们国家的变化,经历转型期, 很多城市普遍存在“公平”和“效率”的抉择,是所有转型社会的命题。
很多热点讨论、短视频只是讨论表面情节,甚至推崇“读《孙子兵法》,品启强人生”,美化黑社会,这很容易带跑孩子的三观,也不能认识帮助孩子真正认识社会。
林楚方作为资深媒体人,从《南方周末》高级编辑,《Vista看天下》主编,从采访非典到撰写政经专栏,认识了许多行业专家,政经法律社会知识丰富,对国内社会新闻热点有独特的洞察。他为孩子解读新闻,常常从孩子感兴趣的热点入手,再分析里面的社会政经百科知识,提升孩子分析新闻,获取真相的思维。
ChatGPT真能帮孩子写作文吗?家有小学生的资深商业记者灰鸽叔叔尝试了,复旦研究生毕业的他,发现GPT对一些人会抢饭碗,对一些人是帮了大忙:
音频来自博雅小学堂APP
你写给GPT的聊天记录,稍微整理整理,也是一篇作文了。也就是说,这个软件如果真的普及开来,对那些重复性的、补充性的工作会是一个比较大的冲击。
因为有很多以重复劳动为生的人力工作,确实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了,但对构思型,创意型的工作来说,GPT反而是一种帮助。
其实ChatGPT自己也说,与其担心工作被AI取代,不如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好新技术、新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毕竟,人工智能是人的延伸,社会真正的主角是你。
《流浪地球》里“蚊子肉饼”,除了真实存在,还是科学家提倡的“昆虫优质蛋白”,理由是解决饥荒,节能减排?从生物科学的角度,知名科普作家吴京平是这样解释的:
音频来自博雅小学堂APP
2月的国际新闻里,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俄乌战争一周年。知名时事评论员、军事与战略学者赵楚,这样分析普京的失策:
音频来自博雅小学堂APP
很多孩子以为,热点就是八卦,新闻就是信息。其实, 解读新闻比游戏还好玩——用百科知识,批判性思维,解锁世界的真相。每次识破谣言,形成独立观点,都会累计自己的媒体素养,别人把信息当娱乐,你把信息当机会的信息差优势。
一个新闻的背后原来有很多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的知识,它们不枯燥也不没用,而是活生生地影响着自己的生活。把这些素材和思考用到合适的写作场景里,还能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也赞赏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几年的课程改革,新闻越来越多成为老师们的教学助手——让孩子们在新鲜的新闻里理解课内知识,培养信息分析和提取能力,同时打开孩子们的思维视野。
9月份的新课标修订,也提到 让学生通过多种媒介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新鲜事儿,阅读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等作品,关注社会建设新成果。
比如北京冬奥会的冰墩墩、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都写进了北京四年级的“理解和感悟”语文考题里:
怎样把新闻变百科全书,像一位有丰富知识和社会见识的导师,从国际政治到国内经济,从天文地理到社会常识,掰开揉碎给孩子讲明白?
博雅邀请了资深媒体大咖,这些导师新闻业界的高口碑老师傅,专门带孩子透过热闹看门道!
知名国际新闻评论员赵楚讲 《给孩子的国际周刊》; 资深商业记者灰鸽叔叔主讲《给孩子的商业周刊》👇
《南方周末》《Vista看天下》等顶流报刊主编、在“得到”开专栏的媒体大咖林楚方讲《 给孩子的国内周刊》 👇
知名科普作家,经过图书文津奖背书的高手汪诘 × 吴京平讲《给孩子的科技新闻》 👇
博雅 《给孩子的新闻系列》不只挑娃好奇的热门新闻,还会解读背后的 知识——新闻是素材,边剖析来龙去脉,边教孩子思考, 由浅入深引入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历史地理这些知识。 8岁以上孩子就能听,堪比一部新鲜又带着生活气息的百科全书!
6年下来,这些内容累积影响了数十万家庭,播放量近千万,成为一家人餐桌时间最好的陪伴。
每周1期重点新闻+每月1期重点小结+2期年度复盘总结,突发大新闻也及时加更,一年66期音频可反复收听。每节新闻会有题目闯关打卡,帮助孩子萃取核心知识,聚沙成塔拓展孩子通识知识积累。
👇 👇 👇
给孩子的新闻系列 2023
国内+国际+商业+科技
单辑特惠
合辑特惠
点击扫码 立即收听👇
👇 👇👇
5位导师说:
怎样把新闻讲给孩子听?
《给孩子的国际周刊》
赵楚老师说:
跟踪全球新闻
探究式学习世界知识
孩子需要怎样的国际新闻?
我们的微课所覆盖的,不仅是世界上最新发生的各种大事,我们,更注重关于这个世界的全面知识——
及时讲解正在发生的国际新闻大事,但同时注意介绍事件 发生国家和地区的背景知识:历史和文化的源流,地理和人文的要素;
我们 分析事件,目标在于通过更微妙和综合的讲述,引导必要的知识学习,示范搜集资料和分析事件的方法。
全面跟踪国际新闻
解析拓展世界知识
引导探究式学习与思考
塑造孩子格局与视野
每周六更新 2023年度66期
每周1期+每月1期小结+2期年度总结
适合年龄
8岁及以上孩子和家长
限时特价
点击扫码 立即收听👇
《给孩子的国内周刊》
林楚方说:
知晓新闻背后
更多社会文化与新知
借用跨学科的知识和工具
对多元和未知保持接纳
怎样讲好国内新闻?
我们每个人都是观察者和评论人,孩子也是。在有争议的新闻面前,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建设性的视野,这些很重要。
我在讲新闻的时候,会传达一些 “讲”新闻的方法和理念,我相信, 好的沟通方式是思维方式和个人修养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是“ 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这门课有这样潜移默化的作用。
保持独立和清醒,但不能陷入极度不安全感,更不能让个人的独立和价值,置身于和主流社会的对立中。
保持对主流的了解,也要对多元和未知保持接纳,要借用跨学科的知识和工具。
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也不能放弃对传统、文化的看重。
我们不止说新闻
新闻+知识 现象+本质
探求事实 多元思考
知晓新闻背后
更多社会文化与新知
每周三更新 2023年度66期
每周1期+每月1期小结+2期年度总结
适合年龄
8岁及以上孩子和家长
限时特价
点击扫码 立即收听👇
《给孩子的商业周刊》
灰鸽叔叔说:
孩子们对世界有太多疑惑,
他希望能够帮助家长们找到答案。
孩子为什么要接触商业新闻?
财经不应该只是成年人的数字游戏,也可以是属于孩子的知识宝库。
其实我们一直处在各种商业关系中:工作,学习,从下载一个APP,到去超市买一桶牛奶,每天发生的新闻里,每天日常的生活中,都能看见商业社会的影子。
我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事情,猜猜孩子可能会问“为什么”,然后把答案告诉他们。而且,不应该只是一个百科式的答案,还会有我想趁机告诉孩子的一些道理——就像我趁机让他理解了我的工作一样。
从日常生活中 从商业新闻里
和孩子一起发现
社会运转背后的经济逻辑
每周一更新 2023年度66期
每周1期+每月1期小结+2期年度总结
适合年龄
8岁及以上孩子和家长
限时特价
点击扫码 立即收听👇
《给孩子的科技周刊》
汪诘老师说:
科技新闻可以让
我们每一个普通人
触达那些最聪明大脑的洞见
怎样讲科学新闻才靠谱又轻松?
在我们看来,不违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解读一切新闻的底线。但这条底线要守住,可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在我们的身后,有专业的文献检索小组和囊括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顾问团。他们都是节目质量的重要保障。
这档节目的播讲方式也会比较灵活,有可能是我们中的一位单独播讲,也有可能是我们俩坐在一起对谈,根据内容的需要和我们俩的时间来决定。我们的目标是 用一种通俗易懂、轻松快乐的方式,给你带来靠谱的科技新闻内容。
知名职业科普作家
汪诘×吴京平开讲
追踪全球最重大科技新闻
触达人类最聪明大脑洞见
掌握前沿 探索新知 洞见未来
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
讲专业靠谱的科技新闻
每周四更新 2023年度66期
每周1期+每月1期小结+2期年度总结
适合年龄
8岁及以上孩子和家长
限时特价
点击扫码 立即收听👇
博雅爆款
给孩子的新闻系列 2023
餐桌话题塑造孩子视野
新闻背后的百科全书
国内+国际+商业+科技
周一、三、四、六更新
一周新闻全覆盖
限时特惠
单辑特惠
合辑特惠
注:《给孩子的新闻》系列所述新闻全部来源于官方媒体公开报道。
点亮“ 在看”,分享更多人
点击原文,立即收听
老周聊数码 2024-11-16
哲哲爱分享 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