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见结束不到半个月,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礼包”正式落地。5月30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算力、数据、技术、场景、监管五大方向提出21条措施。同一天,《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接棒”发布,从突破关键技术、夯实底层基础、构建产业方阵、推动场景建设、构建创新生态五大方向,提出16项重点任务。
核心产业规模3000亿
“互联网只是前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时隔六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预言成真,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现,其对生产力近乎重塑的摧枯拉朽之势,让人们不得不相信,人工智能时代真的到来了。
抓住时代机遇,抢先布局,是当下最要紧的事情之一。北京市政府在对《若干措施》的解读中提到,近期以ChatGPT、GPT-4为代表的Transformer架构大模型技术,因其强大内容生成及多轮对话能力,展现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行路径,引发新一轮人工智能创新浪潮。
从内容上看,《若干措施》侧重技术底座,《实施方案》则侧重产业发展。例如对当下热点的算力话题,《若干措施》提到,实施算力伙伴计划,与云厂商加强合作,提供多元化优质普惠算力。加快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等项目建设,形成规模化先进算力供给能力。实现异构算力环境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提高环京地区算力一体化调度能力。
5月19日,北京刚刚启动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发布第一批伙伴名单的同时开始第二批伙伴征集。该伙伴计划的启动,也标志着北京市成为全国范围内率先对大模型产业落地出台针对性支持政策的地区。
此外,《若干措施》还提到提升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能力、系统构建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推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场景应[1] 用,探索营造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
相较而言,《实施方案》则围绕“布局一批前沿方向,技术创新实现新引领;推动一批国产替代,技术攻坚取得新突破;构建一批产业方阵,产业能级完成新跃升;塑造一批示范标杆,场景赋能驱动新应用;营造一流创新环境,生态构建形成新成效”五个方面,提出到2025年“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辐射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等具体工作目标。
人工智能“争先”
“据我所知,北京是在AI大模型和AI 2.0层面政策帮扶力度最大的城市之一,政策中对人才、算力的帮助都是特别重要的内容。”在2023中关村论坛期间,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接受包括北京商报记者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时说道。
北京市人民政府在解读《实施方案》时也提到,围绕构建人工智能新的增长引擎这一主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围绕算法、数据、算力、场景、人才、资本、生态等方面,聚焦优势潜力和短板薄弱环节进行系统布局,进一步统筹工作举措和组织机制,撬动引导创新资源优化配置。
在分析北京人工智能产业优势时,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北京商报记者说到,北京的人工智能产业全国领先,产业规模大,企业数量多,积聚全国一流的人才平台和科研机构,产业投融资活跃,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
今年2月,北京市经信局发布的《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北京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人才超过4万人,占全国的60%;人工智能论文发表量居全国第一;在专利授权数量全球排名前100的机构中,北京总部机构共有30家。
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北京拥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048家,占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总量的29%,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对于人工智能产业链整体的发展前景,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持乐观态度。他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人工智能作为当今最具前景和潜力的技术领域之一,将在各行业和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工智能产业链将逐渐完善,涵盖算法研发、硬件设备、数据资源、应用开发等多个环节。
根据中国信通院预计,去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增加值)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
北京商报记者 杨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