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2023南方传媒教育论坛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说新语”论坛系列活动正式举办。广东省高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主任委员、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教授以及教指委成员单位代表、省外高校嘉宾受邀参会。
据悉,此次论坛以“AI赋能与数字未来”为主题,关注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023南方传媒教育论坛现场。
使命探讨
学者要回应产业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
教指委主任委员、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教授认为,当前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正不断重构新闻传播产业的图景,对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
他强调,面对着AI时代的新挑战,我们要解决制约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提升服务国家、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要聚焦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急需,打造优势领域和主攻方向,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加快推进新文科建设,推动核心教材、核心师资、核心实践项目建设;要加快传媒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面夯实教育教学“新基建”,积极建设未来传媒教学实验室和智慧教育平台,促进传媒教育现代化发展;要加强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相关专业课程,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教指委主任委员、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黄升民教授以“破解专业困惑之举”为主题,从传播学科教育与技术环境,理论知识体系与传播环境,新闻传播与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环境三个层面的不适应分析新闻传播专业面临的困境。他认为,新闻传播专业必须有明确的定位,将课程牢牢建立在和产业、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互动。他指出,衡量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好坏的标准有三点,即学科的专业设计是否与产业联动、教学科研是否立在专业前沿、学者是否回应产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黄升民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传播学系主任余红教授认为,在办学过程中,新闻传播教育界和业界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相对滞后。她将高校传媒教育的应对方式归纳为三种:针对业界流行技术进行教学,开设底层技术逻辑相关课程以及教授学生技术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余红还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从1998年至今经历的三次专业定位转型,分享了转型创新所取得的教学成效。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传播学系主任余红教授。
经验分享
在技术喧哗的时代,要坚守内容为王
在研讨会上,林如鹏教授强调守正创新的重要性,指出在学科融合过程中,新闻传播教育创新要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他认为,在技术喧哗的时代,要坚守内容为王,回归专业内涵建设,在开设新技术课程的同时也要兼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课程建设。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教授从师资引进、学生实践、社会调查三方面,介绍了该学院在理工科学校建设新闻传播教育的适应过程。他还指出在文工跨学科的新文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面临着的困境及其出路。
教指委委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张学波教授表示,过去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根据知识能力而建构,但随着新时代发展,业界岗位需求如今成为主导。他希望未来能够组织学界与业界携手共同打造课程,满足改革要求,跟上时代步伐。
教指委委员、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院长马持节教授认为,新闻传播学科专业建设正在跟进产业发展前沿。未来,广东财经大学将继续培养网络传播人才,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调整专业设置,做好港澳台侨学生的招生工作以及开展超三万人次的大湾区及广东新领域干部培训工作。
教指委委员、广州体育学院体育传媒学院院长肖灵教授介绍了该学院结合体育教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办学实践。
教指委委员、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与新媒体学院院长陈映教授对技术带来的冲击感触深刻。她指出,当下的变革不是简单地技术相加,而是汇合的巨变。她希望学生能够从整体了解底层技术架构,对技术本身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希望老师培养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思考考核方式,做好跨学科设计。
2023南方传媒教育论坛嘉宾合影留念。
采写:南都记者 董晓妍
图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