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以ChatGPT为首的AI大模型诞生以来,越来越多“内容创作者可能会被取代”的声音出现,甚至已经有“原画师被AI取代”的新闻被披露。
不仅如此,以内容生产为主的社交平台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AI大模型:知乎发布了“知海图AI”中文大模型,微博也计划在今年二季度推出AIGC创作助手。
将AI大模型引入平台,内容创作者会受到冲击吗?
内容创作者自信地表示,根本没在怕的。
内容生产平台引入了AI大模型,内容生产者们表示根本不怕。(图片由摄图网提供)
欢迎AI加入
近日,知乎发布“知海图AI”中文大模型,将AI引入知乎讨论场,其“热榜摘要”功能已上线并开启内测。知乎表示,计划在未来拓展更多AI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为创作者赋能。
以知识问答和生产为主的知乎,却将能自动回答问题的AI引入讨论场,知乎答主们能答应吗?
事实上,还真能答应。
“这肯定是一件好事。”知乎数码领域答主回望风逝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AI大模型在帮助生成大纲方面还是有用的。我们写东西有一个过程,先有想法,再有大纲,然后将大纲变成初稿,最后经过修改变成定稿。有时候写大纲比写初稿还要难,AI大模型能帮助我想到一些之前想不到的角度。”
“财经内容创作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和图表展示。”知乎财经领域答主云之表示,“之前都需要自己在网上搜集整理信息,然后再发布。而AI可以在信息收集整理方面提供帮助,能够大大提升创作效率;AI自动生成图表也可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是很好的创作工具。”
对于平台内容创作来说,AI大模型带来的帮助远比其可能带来的冲击要多得多。
“我是欢迎各类平台推出AI大模型的。”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对记者表示,“从去年12月开始,我就一直在用AI大模型,发现在写摘要、标题、润色文章等方面真的能有帮助。它甚至能够拓展我的思维边界,尤其是一些跨界的内容。所以现在我有任何选题,都会把各种AI大模型‘叫’过来进行‘头脑风暴’,帮助我出谋划策。”
“在创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基础工作需要自己去做,会耗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这些模型类产品对于创作者而言就等于多了一个助手,只要能学会使用提示词和提纲,把这些融会贯通之后,用AI辅助创作也有不错的效果。”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
对内容创作者而言,AI大模型带来的帮助远比其可能带来的冲击要多得多。(图片由摄图网提供)
有“人味儿”才重要
AI大模型在写文案、写论文、生成图片方面,已经可以达到一定的完成度。而本应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图文内容创作者,为什么不怕被AI替代?
“AI的底层逻辑和数据来源于创作者的精选答案,如果没有底层大量的文字和图像数据支持,AI也无法实现自动问答。所以,AI和创作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云之认为。
从这一层面来说,AI的信息抓取会依赖于内容创作者的知识输出。
知乎数码领域答主光棱镜告诉记者,在创造性体验内容方面,AI也无法替代人类。
“AI能写出绝好的现代诗,但这是因为诗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格律要求书写,这样的文字人类写不过AI很正常。”光棱镜说,“但是创造性的文字AI是写不过人类的。一些小众产品,比如电纸书阅读器,我是在真正试用了这个电纸书阅读器一周以上之后才写的文字,AI没办法凭空生成这些内容,而人类可以。”
“有深度、有能力的创作者是不会担心AI对于创作的冲击的,AI可以对一些简单的、低级的、相对低技术含量的劳动进行替代,但是真正有深度的、有态度的观点是不可能被完全替代的。所以,AI大模型更多的是起到帮助作用,而不是完全取代人类。”江瀚说。
更重要的是,在内容创作的背后还有创作者个人风格的展现,以及AI所无法替代的社交互动。
“每个人写的东西都是有自己风格的,一眼就能看出来。很多人关注我,纯粹是因为喜欢我的答题、分享和思路,也习惯于我的内容和风格。看评论区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回望风逝说,“而AI写东西始终是有AI味儿的,铁粉关注你,是因为觉得你是个活人,每天都能给他们带来乐趣。AI没办法取代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思想碰撞。”
“做账号要有内容,而内容来源于天赋或者才华。哪怕这些都没有,也要保证跟粉丝的互动,给他们带来快乐。这些都不是AI所能解决的。”回望风逝说。
事实上,平台也并不希望AI取代内容创作者。
在“2023知乎发现大会”上,当被问及“引入AI是否会冲击知乎社区创作者的地位”时,知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源表示,会非常慎重考虑AI是不是以赋能的姿态进入社区。
“社区一定是人为本,知乎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讨论分享,它是这么迭代起来的,它的起点是人,终点也是人。但AI不是人,这有很大的区别。”周源表示,“所以AI是一个环节,它可以在生产力的场景、讨论的体验、工具化的部分做出各种各样的赋能,无论是效果提升,还是体验优化,都可以做,但服务的对象主体是人,是我们社区里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我们也是按照这样的方式考虑我们在产品迭代优化上最后的价值点是落在哪里的。”
即将推出AIGC创作助手的微博也有类似的出发点。
微博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AIGC能力旨在帮助创作者提高创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保留创作者的个性和主观性。AIGC能力不会替代创作者的思考和表达,而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让创作者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价值和优势。核心是为创作者提供创作灵感,而并不是要取代真人创作。
上海人民广场地铁枢纽换乘通道内,多幅AI人工智能生成的画作吸引了不少过往乘客的注意。(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希望AI能更有帮助
目前,知乎“知海图AI”上线的“热榜摘要”功能,主要是基于AI大模型,对热榜问题下的回答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参加“热榜摘要”内测的知乎答主刘聪NLP表示,“热榜摘要”功能是实用的,因为能上热榜的问题,回复一般都比较多,看起来会比较慢,整理出已有知友的观点可以节省观看时间,快速获取信息。
除此之外,内容创作者对AI还有更多的要求。
“我个人希望AI能够真正在很多基础工作的准备、素材的整理以及简单的文字架构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帮助创作者实现更好的内容创作和用户体验。”江瀚表示。
“由于AI大模型仍然是底层数据的学习归纳,因此作为财经领域的创作者希望能提供些数据上的支持。”云之说,“例如在分析经济数据时,希望提供美国2年期国债利率和10年期国债利率的价差,以及与黄金/标普500指数的关系,在给AI输入指令后,可以自动生成相关的图文,甚至给出部分分析。”
“我对AI大模型的诉求,首先是资料的收集,做内容创作需要有基础资料的收集。其次是可以根据我的需求,将信息做成表格、饼状图、柱状图等多种形式。今后人类可以将精力放在好的内容创作上,而不需要在资料收集、制作图表等基础工作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刘兴亮表示。
除了对基础信息的搜集外,一些创作者还希望AI大模型可以做好对自己创作内容的搜集。
“有时候我写文章也需要参考自己以前的创作内容,AI大模型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可以让创作者达到更高的创作水平。”回望风逝说。
“如果AI大模型能把我之前所有的创作内容过一遍,或许就能模仿我的写作风格,然后直接生成一篇看起来像我写的文章。”回望风逝说,“这么看来,AI大模型是有可能冲击创作者地位的,我个人真心希望能发展到这一步。科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总要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力。不过要真的能做到这一步,也是因为我已经拥有了足够多的量。”(记者 赵熠如)
来源: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