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元。这是出门问问CEO李志飞在2018年定下的销售预期,至今尚未实现……
近日,出门问问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进程。成立于2012年的出门问问是国内较早一批人工智能企业,不仅是Google的战略合作伙伴,也得到了Google的投资。Google之外,出门问问尚有SIG海纳亚洲、红杉中国、歌尔股份、真格基金等金主,股东阵容相当豪华。
然而,人工智能在前几年受困于商业化落地,仅凭借概念及故事已难再获投资人及大众认可,出门问问也经历了这样的至暗时刻。今年年初ChaGPT的爆火,出门问问推出大语言模型“序列猴子”,着实火了一把。更新招股书之后,出门问问能否成功问鼎AIGC第一股?
出门问问CEO李志飞曾在2018年表示,希望营收达到10亿。
据了解,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博士学位,曾任 Google 美国总部科学家,机器学习与机器翻译专家,是主流机器翻译开源软件Joshua的主要开发者。
2012年,36岁的李志飞创立出门问问,希望开发出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下一代移动搜索引擎,通俗点说,就是语音搜索。李志飞希望运用前沿技术,能在中国创造一家像谷歌一样的公司,用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距其宣称“实现10亿营收”的5年过去了,出门问问仍未达到这个“小目标”。招股书显示,出门问问2020年-2022年的营收为2.65亿元、3.98亿元及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6亿元、-2.76亿元、-6.7亿元。也就是说,就2022年整体营收来看,出门问问营收离小目标还差一半的距离。
出门问问最新更新的招股书中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出门问问营收为2.62亿元,净利润为-2.18亿元,相较去年同期,该两项指标分别下滑23.7%、8.86%。营收已出现明显下滑。尽管出门问问打造出了大模型“序列猴子”,也在招股书中反复提及在AIGC方面的布局和影响力,但2023年出门问问要实现10亿营收小目标还是有点难。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三年,出门问问的毛利涨势强劲,毛利从7967万元扩大至3.36亿元,相应的毛利率由2020年的30.1%提升至2022年的67.2%,并进一步提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75.3%。
如今,在出门问问的官网,其将自己定位为一家以语音交互和软硬结合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使命是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让人和机器的交互更自然。
虽说出门问问自公司成立以来就一直专注于人工智能研究,但一直被困于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落地。当资本不愿再为概念和故事买单,商业化能力直接决定一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生与死。人工智能需要回归商业本质。
2020年,出门问问开发出大模型“UCLAI”及垂直优化技术模块,随后又专门针对全球内容创作者及企业开发AIGC技术及应用程序。
今年,出门问问更是紧跟大模型热度,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产品——“序列猴子”。“序列猴子”具备多模态生成能力,能够理解并生成类人文本、音频、图像和视频。
具体来看,出门问问旗下针对内容创作者的AIGC解决方案矩阵包括三大类产品:
1、AI配音助手 “魔音工坊”及其海外版“DupDub”,可提供AI配音解决方案;
2、AI写作助手 “魔撰写作”,可提供AI书面内容生成解决方案;
3、AI数字人“奇妙元”,可提供一站式AI视频生成和虚拟直播解决方案。
李志飞曾坦言,目前“序列猴子”与GPT-4仍有明显的差距,如果GPT-4能拿到100分,那么“序列猴子”则只有50分。不过,他也表示,该模型已经超过预期,在训练过程中展现出了“涌现”能力,目前正处于“顿悟”阶段,未来提升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出门问问原本在人工智能上布局多年,在大模型平台的搭建和构架上,公司拥有资金和技术积累已经形成了领跑优势,有望在随后赛道上,围绕自身平台优势,进行有效差异化。
截至2023年11月28日,公司累计用户数量达1000万,涵盖内容创作者、企业及消费者。截至同日,AIGC解决方案累计付费用户达60万。于2023年前十个月,公司的付费用户数量约30.6万,超过2022年全年数量约23.7万。
在ChatGPT概念的热潮下,不仅仅是国外科技巨头,国产互联网巨头也都纷纷推出了自家的大模型。百度于3月份发布文心一言后,阿里巴巴推出通义千问、华为发布盘古NLP模型、腾讯推出混元、商汤发布日日新,不仅如此,国内的AI创新企业也相继布局大模型,该领域呈百花齐放态势。
在这一轮预训练大模型的 AI 浪潮中,AI 展现出在更多具体场景中强大的应用性能,逐步从学术研究走向商业化落地。李志飞称,大模型商业化落地首先是创作者,然后是B端,然后才是C端。他透露,在创作者方面出门问问提供付费服务,B端主要提供定制大模型服务,提供个性化答案。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于2022年,在中国其他市场参与者中,出门问问自AIGC解决方案获得的收入最多。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出门问问AIGC解决方案获得的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分别为0.2%、1.7%、8.0%及15.8%。
在实现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落地上,最开始,出门问问以智能手表品类切入,2015年6月,出门问问发布了第一款软硬结合的中国智能手表TicWatch。一年后,第二代智能手表TicWatch 2发布。
2016年,问问魔镜Ticmirror和问问魔眼Ticeye发布,这是出门问问推出的第一代智能车载产品。2017年,出门问问发布Tichome问问音箱,进军智能音箱领域。2018年,出门问问发布了TicPods Free小问智能耳机。
在2018年之前的6年时间,出门问问表示,兴奋地看到AI行业的爆发,所探索的方向为“软硬结合”“AI+可穿戴”。2018年,该公司开启了ToC和ToB双轮驱动的战略;不断拓展国际化战略,成为AI可穿戴全球品牌,并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新零售战略。
在这个过程中,出门问问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疯狂扩张,但好景不长,又在2019年之后迎来了至暗时刻。
当时,出门问问直接与小米、百度、华为等巨头正面交锋,面对巨头的补贴行为,完全没有还手之力,营收越增长,亏损越严重。这使李志飞第一次意识到,与巨头的竞争非常可怕。
据李志飞透露,2020年进行了一轮大的调整。首先是业务线精简,凡是内部评估没有商业价值、投入无法支撑一个可持续业务模式的产品线全部停掉,最后只保留了智能手表、智能车载两个产品线,同时通过SaaS服务扩大营收规模。在To B企业级场景下,出门问问为客户量身定制全栈式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涵盖智能车载解决方案、私有化部署解决方案、定制化音库解决方案、智能可穿戴设备解决方案、嵌入式语音交互解决方案、语音对话机器人解决方案等,为物联网、金融、电信、健康养老、餐饮、车载等企业级场景提供服务。2020年,出门问问投入生成式AI,并尝试商业化。
经过调整,公司的定位转变成一家以生成式AI与语音交互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在技术端,出门问问已通过自主研发,建立了包括声音信号处理、热词唤醒、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对话管理、垂直搜索、智能推荐、语音合成、知识图谱在内的完整的“端到端”AI相关技术栈。
大模型“序列猴子”能否让出门问问在商业化之路上大放光彩,还需要时间的验证,毕竟,在大模型这条赛道上,不仅有众多的创业公司,更有实力强劲的大厂与之争夺市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