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人工智能

陈词滥调下的光影呓语——《异星战境》

作者:妙看影视发布时间:2024-07-11

陈词滥调下的光影呓语——《异星战境》

今天聊聊美国电影《异星战境》。

片名Atlas (2024),别名阿特拉斯。

电影设定在一个未来世界,人类与人工智能共生,甚至通过神经链接技术将人类大脑与机器融合。

这种融合产生了意外,28年前,一个名叫哈兰的机器人叛变,领导AI机器人起义,企图消灭人类。虽然人类最终击败了哈兰,但他逃脱并承诺卷土重来。

28年后,哈兰的威胁再次浮现,人类再次陷入危机。

电影设定在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未来,探讨了人类对AI的复杂情感和信任问题。

导演布拉德·佩顿说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游戏《泰坦陨落》。

不过这部电影却像许多 Netflix 原创作品一样,陷入了无趣、陈词滥调和无脑特效的泥潭。

影片核心是主人公阿特拉斯的内心世界。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分析师,却因童年的创伤对人工智能抱有深深的不信任。

随着剧情的推进,阿特拉斯不得不学会信任她所厌恶的机器人力量,这一转变过程充满了情感的挣扎与自我救赎的力量。

提到阿特拉斯,我首先想到的是希腊古神,这里只是女主角的名字。

影片中负责帮助阿特拉斯的AI机甲叫史密斯,致敬了《黑客帝国》中的史密斯特工。

电影涉及了自由意志、创造力与毁灭性等哲学议题。

哈兰的叛变,是对自由意志的渴望,还是对创造力的滥用?

谢泼德的不信任,是对技术的恐惧,还是对人性弱点的反思?

其实工具是中性的,不管是锤子镰刀还是现在高大上的AI,工具本身是没有善恶观的,最终体现的还不是设计者使用者意志的体现么。

阿特拉斯对人工智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信任,就像斯普纳在电影《机械公敌》中对机器人的不信任一样。同样,他们最终都信任了他们的AI机器人同行。

电影中的人工智能叛乱,可以看作是对科技伦理的警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确保它们的发展不会偏离人类的道德和伦理底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打仗就是打后勤,如果哪天AI真的要屠戮人类的话,得先把自身能源问题解决了,否则一切AI都只是一小撮人的武器而已。

这种“人工智能叛乱”的设定在科幻电影中已经烂大街了,几乎每个观众都能预料到剧情的发展方向。

电影的剧本也缺乏深度,许多情节和角色都显得过于刻板,缺乏复杂性。

例如,反派哈兰的形象过于单薄,缺乏令人信服的动机和个性。他与女主角谢泼德之间的过去也显得过于牵强,缺乏情感上的共鸣。

影片是公式化的科幻片,适合洛佩兹的粉丝。

电影试图通过洛佩兹的角色探讨人与AI的关系,但处理不够深入,只是简单地拼凑了经典科幻元素。

视觉设计和主题思想借鉴了其他作品,缺乏原创性。

人工智能的道德议题,人类与机器间的信任与冲突,这些在《少数派报告》《机械公敌》等影片中早已被探讨过无数次。《异星战境》中,这些主题并未能提供新的见解。

这部电影在质量方面表现平庸,与经典科幻作品相比显得逊色,缺乏深度和原创性。

尽管影片的视觉效果和动作场面是亮点之一,洛佩兹在高科技战甲下的异星战斗、CGI渲染的景观和流畅的动作设计吸引眼球,这些都是燃烧的经费。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选择了直接上线流媒体,这进一步限制了它的视觉呈现,仅有的优点也被抹平。

洛佩兹的角色在动作场景中表现出色,但与AI的互动显得肤浅,个人历史和情感处理过于依赖;动作场面虽然热闹,但缺乏创新和惊喜,过度倚赖传统的英雄救世情节。

总体而言,这部电影的观感不如玩游戏,缺乏沉浸感,实质上更像是个人英雄主义动作电影。

角色情感复杂视觉尚可,

陈词滥调下的光影呓语。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