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人工智能

北京出台政策率先建设AI原生城市!打造“人工智能+文化”标杆应用工程

作者:文化产业评论发布时间:2024-08-12

第4287期三川汇文化科技

近日,《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印发实施。计划明确:在人工智能+文化领域打造标杆应用工程。基于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汇聚文学作品、历史建筑、文化遗迹、景点信息等优质文旅数据,协同旅游景点、文创单位和管理部门,推动人工智能与文旅深度融合,支撑文化大模型服务平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个性化、高效且便捷的文旅服务,增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广电传媒领域,打造示范性应用。推进央视数字视听产业园、北京广播电视台人工智能融媒创新实验室建设,推动大模型赋能“北京大视听”精品创新工作。利用大模型创作能力,集成文本创作、视频生成、影视特效处理等功能,加速AIGC创作丰富内容,在影视领域形成一批新型工具和创新成果,丰富影视作品创意,提高创作效率和质量。(责任单位:市广电局)

编审| 时光

编辑|半岛

来源|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北京

一图读懂《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

·

·

率先建设AI原生城市!北京发布“人工智能+”行动计划!

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

为贯彻国家“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加速大模型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互促共进、迭代发展,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印发实施。

7月26日上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召开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剑华全面解读了《行动计划》编制背景、总体考虑及主要内容等,并回答记者提问。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相关领域工作进展情况。

“AI+”时代到来,如何以人工智能赋能首都高质量发展?发改君这就带大家前往发布会现场——

一、抢占科技制高点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国际国内人工智能发展呈现两大特点:一方面从算力、数据、算法三要素不断推进大模型攻关;另一方面同步推进大模型行业应用,通过应用验证反哺模型智能水平的提升。

北京作为全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密度最高、创新基础最好、关键环节最全、产业规模最大和竞争力最强的地区,取得了一系列全国乃至全球首创的科技成果,带动相关行业降本、增效、提质,提升实体经济效能——

2023年

全市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产值突破2500亿元;

截至目前

全市已备案上线大模型82款,占全国比重超四成,位列全国第一。

二、瞄准“三个突出”构建大模型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全景图

林剑华介绍,《行动计划》立足首都功能定位,依托北京市大模型创新资源和产业基础,坚持政府引导、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开放合作的原则,从标杆应用、示范应用、商业应用等三个维度谋划推动人工智能应用,构建大模型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景图。在制定过程中,重点考虑三个“突出”——

1、突出示范引领

对标国际领先,通过主动组织,选取资源要素丰富、基础相对成熟、发展潜力较大、带动效果显著的重点领域,充分依托市场机制,形成算力、数据、模型、应用融合发展闭环,着力打造若干标杆示范应用,进而凝练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以点带面赋能千行百业,率先探索“人工智能+”有效路径。

2、突出快速迭代

充分适应当前大模型技术快速演进的特点,既抓基础模型的快速迭代,又推进应用场景的快速迭代。《行动计划》的实施周期为2024年至2025年,加快推动应用落地的同时,随着基础模型智能水平的不断提升,应用模式和路径也将快速迭代拓展,后续还将不断总结,接续完善相关支持举措。

3、突出共建共享

构建主管部门、属地、行业用户、模型企业等多方联动机制,围绕行业需求,汇聚一批高质量行业数据集,促进数据开放共享,打破数据孤岛,高效匹配算力资源,强化用户互动,不断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和可解释性,形成高效的行业解决方案,打造大模型行业应用创新生态。

三、围绕“六个方面”加快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1、发展目标

到2025年底,通过实施5个对标全球领先水平的标杆型应用工程、组织10个引领全国的示范性应用项目、推广一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商业化应用成果,力争形成3-5个先进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产品、100个优秀的行业大模型产品和1000个行业成功案例;

率先建设AI原生城市,推动本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高地。

2、打造标杆应用工程

依托首都优势行业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力,围绕机器人、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5个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综合型、标杆性重大应用工程,促进大模型核心技术突破,增强人工智能工程化能力,提高重点行业的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形成大模型行业应用新生态。

3、构建示范性应用

围绕科研探索、政务服务、工业智能、金融管理、空间计算、数字营销、司法服务、广电传媒、电力保障、内容安全等10个行业细分领域,支持市级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区、行业应用企业与大模型企业联动结对,突破场景落地共性难点,探索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大模型行业应用落地路径。

4、推广商业化应用

从小切口、实场景入手,围绕行业热点和社会关切,充分发挥大模型技术革新对行业应用的赋能作用,依托行业企业,培育一批大模型商业化应用。

5、建设联合研发平台

布局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和高质量数据、开放行业场景需求、建设联合研发环境,吸引汇聚优势创新团队,共同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及产业落地。

6、保障措施

围绕算力、数据、算法、资金、平台、人才等应用发展核心要素及关键环节难点问题,提出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同时,加大安全保障,确保大模型应用合规、安全、可信。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单位,全力做好政策解读和配套保障工作,通过动态储备、滚动实施,谋划一批、成熟一批、实施一批,以更加多元丰富的场景建设推动北京市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应用,加快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促进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大力推进大模型技术创新与行业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制定了《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正式印发实施,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4年7月18日

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

为深入落实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行动,贯彻实施《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抓住人工智能大模型(以下简称大模型)技术革新机遇,以应用反哺大模型技术迭代,带动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政策,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制定《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

一、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本市大模型创新动能强劲、算力保障多元、数据供给海量和应用场景丰富的综合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开放合作的原则,通过组织重大项目攻关、资源供需匹配和特色场景示范,显著增强大模型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形成标准化、规模化、跨界协同的应用落地路径,加快实现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2025年底,通过实施5个对标全球领先水平的标杆型应用工程、组织10个引领全国的示范性应用项目、推广一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商业化应用成果,力争形成3-5个先进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产品、100个优秀的行业大模型产品和1000个行业成功案例。率先建设AI原生城市,推动本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高地。

二、标杆应用工程

依托首都优势行业资源和科技研发能力,围绕机器人、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综合型、标杆性重大工程,促进大模型核心理论与技术突破,增强人工智能工程化能力,提高重点行业的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构建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形成大模型行业应用新生态。

(一)人工智能+机器人

整合创新资源,结合真实场景需求,推出融合具身智能的机器人,以应用牵引具身智能迭代演进。搭建具身智能应用试验场,验证物流仓储、生产制造、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科研探索等场景下具身智能机器人性能,持续提升具身智能的智能水平。规范具身智能训练数据采集标准,建设各细分行业真实场景的高质量数据库,持续促进具身智能自我进化。(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二)人工智能+教育

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大模型企业、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协同联动,重点汇聚北京市优质教学案例、讲义素材、施教方法以及学生心理健康、公序良俗常识等教学知识,培育跨学科、跨学段的教育大模型平台,提供智能备课、课件生成、课程分析、学习跟踪、家校联动等辅助工具,平衡班级制授课和个性化学习,为教师减负提效。加强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探索思维培养智能体、跨学科PBL课程设计等工作。(责任单位:市教委)

(三)人工智能+医疗

围绕优质医疗资源,构建医疗监管机制创新、医院与医生科研成果收益均衡以及医院信息系统智能化升级的三者合一“北京医生”医疗大模型平台,释放医院、医生、大模型企业协同创新潜力,促进医疗、医保、医药等“三医”联动,建立高质量医疗数据标注库和医疗大模型训练可信空间。探索医生与医疗智能体协同机制,优化导诊服务、在线问诊、处方生成、用药咨询、慢病管理以及家庭智能医生等医疗辅助服务,推动互联网医院向人工智能医院升级。(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

(四)人工智能+文化

基于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汇聚文学作品、历史建筑、文化遗迹、景点信息等优质文旅数据,协同旅游景点、文创单位和管理部门,推动人工智能与文旅深度融合,支撑文化大模型服务平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个性化、高效且便捷的文旅服务,增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

(五)人工智能+交通

基于大模型生成道路、车辆、人流、天气等仿真数据,加快自动驾驶仿真训练,优化车路云网一体化技术路线,探索FSD、ASD等单车智能技术,建设智能、高效、安全的城市交通网络。依托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融合车载传感器、路侧视频设备、高精度地图、交通管制信息、天气环境等多源数据,构建交通大模型平台,精准预测交通流量及拥堵情况,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机制,做好车辆出行路径的动态规划与交通引导。(责任单位:市自动驾驶办公室、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交通委、市公安局交管局)

三、示范性应用

围绕行业典型细分领域,支持市级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区、行业应用企业与大模型企业联动结对,重点培育一批示范性行业应用,突破场景落地共性难点,探索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大模型行业应用落地路径,完善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建设,培育具有首都城市特色的行业模型。

(一)科研探索

基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北京科研院所合作,探索AI for Science大模型助力科研新模式。在新药研发、基因测序、新材料分析、气象分析等基础学科领域,探索研发一批分学科的数据库和智能体,助力科研机构提高科研能力。(责任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二)政务服务

面向政务咨询、业务办理等场景,推进大模型技术在接诉即办智能受理、智能办理中的试点应用,准确、及时、便利回应群众办事诉求。做好政务办公助手,依托京智、京办、京通平台,接入政策问答、流程管理等领域的大模型工具。立足公共服务海量基础数据,构建开放式城市大模型服务平台,打造智慧城市大脑,提升公共服务效能。(责任单位:市政务和数据局)

(三)工业智能

用好工业企业场景,发挥工业科研院所在京聚集优势,面向各细分工业领域,搭建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等大模型智能平台。通过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分析处理、深度学习等能力,基于海量工业数据深度挖掘潜在规律,重塑工业产品研发生产流程和方式,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范式。(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四)金融管理

做好金融风控,推进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建设大模型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客户财况评估、违约概率预测,隐性关联挖掘以及欺诈检测等工作。优化信贷工具,研发金融合规大模型助手,探索大模型辅助生成信贷调查报告和授信审查报告。(责任单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市委金融办)

(五)空间计算

面向北京超大规模城市治理场景,前瞻布局城市空间计算系统,探索城市智能化管理机制。构建互联网地图数据、物联网传感数据和位置服务数据等多元融合的城市时空运行数据框架,打通“人-物-场”计算环节,构建区域级大模型。利用区域级大模型计算推理能力,在产业园区、商圈展会及城市系列公共区域开展先行先试,形成持续感知、信息挖掘、态势分析、辅助决策的成套智能体系,助力城市精细化治理和规划。(责任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六)数字营销

面向数字人直播带货、客服服务、培训管理等新场景,研发大模型数字人交互知识库及工具,培育更自然的营销体验。升级大模型个性化推荐系统,提高营销效果,强化客户黏性。构建营销广告、文案大模型创作工具。优化营销员工培训流程,基于AIGC搭建虚拟仿真培训场景。(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七)司法服务

建设司法大模型,集成智能化的法律法规检索、法律咨询服务、法律风险评估、法律知识管理、司法数据分析等工具,推动司法仲裁和法律服务现代化智能化进程。(责任单位:市高级人民法院)

(八)广电传媒

推进央视数字视听产业园、北京广播电视台人工智能融媒创新实验室建设,推动大模型赋能“北京大视听”精品创新工作。利用大模型创作能力,集成文本创作、视频生成、影视特效处理等功能,加速AIGC创作丰富内容,在影视领域形成一批新型工具和创新成果,丰富影视作品创意,提高创作效率和质量。(责任单位:市广电局)

(九)电力保障

建设大模型电力管理与规划平台,实现大模型在电力智能巡检、电力优化调度、故障诊断维护等场景应用以及夏季高峰用电分析及缺口预警、绿电使用评估、电力网络及设备规划等功能。(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委、市国资委)

(十)内容安全

搭建内容安全大模型平台,强化技术治网能力,利用大模型加强对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多模态内容的识别精度,自动高效处理超大规模内容审核业务,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帮助平台企业提高安全合规能力,筑牢网络安全屏障。(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

四、商业化应用

从小切口、实场景入手,围绕行业热点和社会关切,充分发挥大模型技术革新对行业应用的赋能作用。面向教育、医疗、文化、交通、政务、工业、金融、营销、司法、传媒、能源、影视、游戏、园林绿化等行业细分应用场景,支持大模型企业、系统集成服务商、行业用户等开展API调用、云端模型调优,模型私有化部署以及智能体、智能助手等大模型应用研发。鼓励大模型企业与设备厂商结对攻关,围绕电脑、手机、家电、汽车等新硬件终端,开发嵌入式大模型组件及智能系统。(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五、联合研发平台建设

布局建设一批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和高质量数据、开放行业场景需求、建设联合研发环境,吸引汇聚优势创新团队,共同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及产业落地。联合研发平台主要面向行业大模型相关技术产品的场景提供方和应用方,与大模型创新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共享场景资源、业务逻辑和行业知识,共同开发深度适配行业场景特点和需求的行业大模型产品,促进大模型新应用新产品实现落地。(责任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实施

在全市人工智能统筹机制的领导下,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委宣传部等相关单位,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大模型落地难题,探索大模型数据训练、行业应用中的包容监管和分歧解决机制,促进大模型在各领域应用落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二)资源保障

建设运营北京算力互联互通和运行服务平台,为企业大模型训练、用户单位大模型部署,提供便捷泛在的算力支持。依托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打造安全可信数据空间,引导企事业单位开放并汇聚高价值行业数据。建设数据训练基地,为大模型训练提供算力、数据、开发工具和开源社区等资源。推动数据分类分级管控和“监管沙盒”机制。支持基础大模型在各行业领域推广应用,鼓励以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为底座加速训练细分行业垂类大模型,完善大模型应用工具链。鼓励开源高参数自主可控基础大模型,支持搭建模型和数据集托管云服务平台,促进开发者分享和协作。(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通信管理局、相关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三)资金支持

面向标杆应用工程、示范性应用,本市采用揭榜挂帅方式,组织模型企业、软件企业和行业用户结对攻关,其中标杆应用工程遴选1支攻关团队,示范性应用遴选不超过3支攻关团队。对重大标杆应用工程和示范性应用,按照项目工程投资予以一定比例支持,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面向商业化应用,本市对基于标杆应用工程和示范性应用项目开展的API接口调用、云端模型调优,模型私有化部署以及嵌入式小模型、智能体、智能操作系统、智能助手等细分场景下的大模型应用落地项目发放模型券。模型券采用定期兑付方式,对各细分标杆应用工程、示范性应用以及企业可兑付的模型券金额设置上限,当年全市模型券可兑付总额不超过1亿元。面向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择优按照联合研发投入予以一定比例支持,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四)场景推广

深化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支持参与标杆应用工程、示范性应用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商业化应用企业纳入伙伴计划。发挥协会联盟、数据交易所、咨询机构等中介组织作用,在模型供给、场景建设、社会投资、数据流通等方面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加速大模型行业应用落地和生态构建。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行业场景应用指引,定期征集重点行业典型应用案例,对入选指引的模型产品、应用案例、开发者、应用者加大宣传推广和奖励表彰,形成规模效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五)人才引育

加强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的交流引进,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鼓励市属高校与大模型企业合作建设大模型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探索形成大模型应用实习实训机制。做好大模型人才培训,针对大模型企业对行业不了解、用户单位对大模型赋能路径不清晰的情况,全方位、多层次组织开展模型应用能力培训和案例教学,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责任单位:市人才局、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六)安全保障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督促指导大模型企业落实国家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法律要求,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加快推动本市大模型按要求上线,编制大模型分级分类管理和安全评测标准,围绕真实场景开展大模型应用质量评估、伦理对齐等方面评测,促进大模型应用安全合规发展。夯实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障能力,完善面向大模型行业的数据漏洞、隐私泄露等风险监测体系,支持权威机构开发大模型风险监测平台,形成“安全态势感知+风险评估预警”运作机制。压实大模型服务开发者、使用方的主体责任,引导各方依法依规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注意保护个人隐私、知识产权和秘密信息,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向上向善发展。(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公安局)

加入私密社区

主题阅读

☉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人工智能45条”赋能千行百业

☉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文旅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 “Sora”王炸,20篇研报带你走进人工智能(下载)

推荐收听

林宏鸣:当代艺术营销的理念重塑与体系建构

墨雨翻腾云间美:欢娱影视的东方美学表达

22张新名片!最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解析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高考志愿怎么填?不用找张雪峰,这篇文章足够啦!

从明星模仿到全民狂欢:"网络先天圣体"背后的娱乐消费逻辑

跑通“宫崎骏宇宙”:动画电影重映成功学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三川汇文化科技】已运维4000多期(持续十多年,跨越4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8000多篇。【三川汇文化科技】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三川汇文化科技」,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