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OpenAI

Kimi概念股熄火,又不用担心失业了?

作者:财经下午茶发布时间:2024-06-19

距离能打的AI还有多远?

在宣布支持200万字超长无损上下文后,月之暗面旗下产品Kimi爆火。包括九安医疗、中广天择、华策影视、塞力医疗、海天瑞声等多家公司因搭上“Kimi概念”东风,股价一度大涨。

一大批畅想AI前景的内容火速上线。许多网友又开始担心自己要“失业”了,正应了那句AI界流传甚广的口号——“所有行业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

不过随着kimi概念股股价应声回落,担心的网友们又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AI的能力边界‍‍‍‍‍‍‍‍‍‍‍‍‍‍‍‍‍‍‍‍‍‍‍‍‍‍‍‍‍‍‍‍‍‍‍‍‍‍‍‍‍‍‍‍‍‍‍‍‍‍‍‍

现在,抛开天花乱坠的预测,切实地看看如今的AI达到了什么水平,能做到什么程度。笔者近期实测过包括GPT-4在内的几款AI大模型。目前来看,AI仍然处于“效率工具”的阶段。

想要用好AI,需要使用者提供明确的指令和工作范围。主流产品提供的功能一般包括文档解读、知识问答、数据分析与AI绘图。

然而具体实测下来,目前AI产品的工作链路还是太短了,举个简单的例子,笔者之前尝试用某款AI产品查询“2014年到202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然而其通过联网检索,只找到了2023年的数据,改成“分别检索2014年到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尽管提供了10年的数据,但有一半是错的。它既没能找到聚合数据网站,也没能分年度检索汇总。换言之,它还不具有“拐弯”的能力,当用简单的方法解决不了问题时,它做不到自主切换其他方法。

即使如此,许多文案工作、简单的美编工作,AI已能胜任。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AI是一个学霸实习生”。

许多公司也在积极AI化。最新案例是东方财富3月25日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金融大模型“妙想”正在内测中。

还有让许多打工人“痛并快乐着”的钉钉,从去年4月18日开始就接入了“通义千问”大模型。

这些AI产品将如何进一步撬动社会生活,尚需观察。

AI的漫漫商业化征途‍‍‍‍

不过,比AI的能力边界更值得注意的是AI的商业化问题。

收入端,2023年,OpenAI收入突破16亿美元,成为历史上营收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它目前主要的变现模式有三种:一是软件开发者调用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向其支付流量费用;二是ChatGPT Plus会员每月的订阅费用,每人每月20美元;三是从微软销售OpenAI模型的收入中分成,但低于自己直销所得的分成。

成本端,据报道,OpenAI在2.5万个A100 GPU上训练了GPT-4用时90—100天左右,训练成本约为6300万美元。目前,A100 GPU市价1万美元出头,如此推算,模型训练仅硬件成本就超过2亿美元。市场预计,训练GPT-5,需要近5万张H100 GPU,H100 GPU市价近3万美元。这意味着,为了有能力推出下一代AI产品,OpenAI在硬件上的投入将不少于10亿美元。

这也是在OpenAI破圈之前,鲜少有企业选择押注大模型的原因:商业化落地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过于烧钱了。

目前,尚未有公开报道揭示月之暗面的运营状况。自创立以来,月之暗面累计获得了超12亿美元的融资,其模型参数一般认为在千亿量级。据京报网,目前Kimi投放广告的获客成本约在10元,如果算上新用户使用模型的算力成本,每个用户的获客成本达到12-13元。近一个月来,Kimi在苹果端和安卓端的日均下载量超过17000次。按此计算,Kimi每天的获客成本至少20万元,一个月就是600万元。

而Kimi还处于免费试用阶段,唯一的收费项目是软件开发者调用API,其价格如下。

数据源自月之暗面官网

一般而言,每个token相当于1个汉字。所以Kimi最高一档0.06元每1000tokens。这一价格与国内其他大模型相比中规中矩。腾讯混元大模型高级版0.1元每1000tokens,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Plus版0.02元每1000tokens,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0.03元每1000tokens。

尽管OpenAI率先创造出巨额营收,树立了行业标杆,但在AI大模型全面应用之前,入不敷出会是常态。先进者需要不断迭代,更新软硬件,保持行业地位,后来者需要大笔投入,加速追赶,同时不像其他的高新技术产业,现在仍然无法估计出AI产业量变引发质变的临界点。所以,整个行业将持续处于“军备竞赛”之中,潮起潮落仍会是常态。

一如此次Kimi吹起的概念泡沫,不到一周就平复了。作为“Kimi概念股”的塞力医疗,其遭遇也颇值得玩味。3月25日,塞力医疗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塞力医疗因存在“AI医疗”相关业务,搭上了此次“Kimi概念”的东风,股价一连三个涨停,然而潮水退去,裸泳的仍在裸泳,东风一过,股价又跌回了之前的水平。

可以说,什么时候,AI真正地把一批工作岗位淘汰时,AI才真正从有用过渡到了实用阶段。

AI焦虑与饭碗

随着AI一次次取得突破,AI与人类关系的话题一再引起广泛的讨论。月初,OpenAI“宫斗”以奥尔特曼回归落幕。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意味着发展的优先级高于公益。

这并不代表AI公司会成为洪水猛兽,只是说整个产业明确地把提高技术水平,做大市场规模作为首要目标,至于AI带来的一系列隐私、伦理、法律等问题,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与“摸着石头过河”有着一致的逻辑。

现今,在教育界,编程大行其道,社会弥漫着技术焦虑。人们不想输在当下,也不想输在未来。这样的想法有其合理性。但其实,AI和其他的技术有着同样的逻辑,技术层和应用层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譬如智能手机问世之后,许多商业形态依托智能手机展开,但并不需要每个参与者都掌握智能手机的技术原理。AI也是如此,事实上,AI极大地降低了代码开发的门槛,变相地降低了中低端编程技术的价值。

当技术降临的时候,先行者固然能吃到红利,但对更多的外行人来说,机会和变革尚未到来。毕竟AI赛道周期那么长,想象空间那么多,谁都不能一口吃下,杞人忧天式的焦虑毫无裨益,普通人只要保持适当关注,积极拥抱即可。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