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文章选自“2024社长总编辑谈出版”专题
大学出版社的数智化转型
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汲传波
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要壮大数字出版产业,着力推出一批数字出版精品,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新业态。2022年,教育部决定全面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其中与出版行业密切相关的有“101计划”,该计划是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计划,于2021年末在计算机领域试点探索,2023年4月全面启动实施。该计划的主要工作是推进基础学科和“四新”关键领域核心课程建设,目前已涉及计算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中药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其目标是建设一批核心课程,推动核心教材、核心师资、核心实践项目建设。“101计划”探索基于知识图谱的教材编写模式,打造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具有101风格特点(也就是集系统性、融合性、前沿性于一体)的精品教材体系。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12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推进产业链数字化发展,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
北京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教材优先、学术为本。截至2023年底,已出版了130多个系列、13700多个品种的各类大中专教材。目前在媒体融合出版、在线教育平台建设、内容资源数据库建设、数字资源呈现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建设并发布了“博雅讲坛”大众学习阅读平台、“博雅云学堂”在线教学平台和“博雅学与练”媒体融合资源服务平台,出版了一批新形态教材,初步探索了适合自身的业务模式。
与国际教育出版集团培生、圣智相比,国内出版行业在图书数字化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2018年,培生公司报告显示,其整体业务的62%来自完全数字化服务或与数字相关的服务(如电子书)。这个比例在2019年上升到66%。2020年,圣智公司数字书销售额已占其总收入的68%,高于3年前的58%。圣智公司约一半的销售面向大学生,该公司的高等教育收入有82%来自电子书。
随着ChatGPT的出现,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数智化”布局。“数智化”一词最早见于2015年北京大学“知本财团”课题组提出的思索引擎课题报告,指的是数字智慧化与智慧数字化的合成。据百度百科介绍,“数字化”与“数智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数字化”是技术概念,而“数智化”属于数字技术的应用,两者虽有联系,但层面相去甚远。我们认为,随着ChatGPT的出现,用“数智化”这一概念比“数字化”更为贴切。在汽车领域,中国汽车业抓住机遇,通过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实现弯道超车。对国内出版行业而言,ChatGPT的出现,更多的应该是机遇,亟需积极拥抱ChatGPT这一新的技术,充分利用ChatGPT为出版赋能,而不是拒之于门外。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大学出版社的数智化转型:一是出版管理的数智化转型,出版社以ChatGPT技术为依托,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实现管理智慧化,降本增效;二是出版产品的数智化转型,由单一的纸质图书转化为纸电声课一体化乃至数据库等多种媒介的产品,基于海量的数据资源建立智慧化教学和学习平台,以更好地服务专业读者;三是传统编辑转型为数智产品经理,鼓励传统编辑开展数智化转型的实践,在文稿编辑方面多利用ChatGPT技术,为出版社的数智化转型积累经验、储备人才;四是传统的市场营销转型为数智化营销,通过大数据精准把握读者需求,实现精准营销。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转型,传统教育、学术出版单位才有可能转型为知识服务机构,传统教育、学术出版生态体系才有可能转化为知识服务生态,传统大学出版社才能在大数据和知识服务的背景下保持活力,获得更可持续的发展。
当然,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积极拥抱技术的同时,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保持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定力,也需要让编辑们静下心来谋划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好选题。我坚信,只要对“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追求不变,北大社一定能推出更多的精品佳作,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