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ChatGPT|OpenAI

ChatGPT上线两年,月活逼近6亿,年预估收入37亿美元,成OpenAI“摇钱树”

作者:搜狐科技发布时间:2024-12-17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杨锦

ChatGPT刚过了两周岁的生日。

从最初惊艳问世,到现在它已是月活接近6亿的产品,也被视为唯一的AI原生超级应用。

OpenAI转发了两年前ChatGPT上线时的推文,并评论到“所以,你试过了吗”,引发不少网友锐评:ChatGPT时好时坏,GPT-4倒退,GPT模型已不被视为前沿……

作为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的宿敌,马斯克也在这个时刻再次送上“大礼”:第四次起诉OpenAI。

实际上,过去两年,这家估值翻了四五倍至近1600亿美元的独角兽,在享受着ChatGPT带来的光环的同时,各种麻烦事不断。

最具戏剧性的则是去年11月持续五日的内斗风波,并引发长达一年的高管离职潮。同时,GPT-5、Sora等重磅产品迟迟不见踪影,技术放缓的乌云盘旋在OpenAI上空……

大模型浪潮也频频引发争议,业界多次发联名信要求加强AI监管,好莱坞数十万人罢工抗议,AI引发失业焦虑等,技术和人文发展再次面临巨大撕裂。

这一切因OpenAI而起,但可能并不会因OpenAI而终,共识与分歧、狂热与理性依然交织。来到了命运十字路口的OpenAI,在弄权者主导下正面临着关键的选择与转型。

ChatGPT进化放缓,GPT-5、Sora频频跳票

“GPT-5的发布一再延迟,年底或者明年能不能出,我自己画个问号。”猎豹移动董事长、猎户星空董事长&CEO傅盛近日对搜狐科技表示。

自去年3月OpenAI发布GPT-4后,外界就在预测GPT-5何时会诞生,此前不少观点认为会在今年底,但目前来看已不太可能。

2022年11月底,基于GPT-3.5的ChatGPT正式发布,5个月后升级到GPT-4。随后一年半,OpenAI基本“小打小闹”,围绕GPT-4优化提升多模态能力。

这也打破了OpenAI基础模型此前每年就有一个代际版本升级的节奏——从GPT-4发布到现在已过去20多个月。

“我可以大胆预言,GPT-5很长一但时间不会发出来。”傅盛认为,受限于数据等因素,顶级模型的能力和成长已明显放缓。

此前有报道提到,OpenAI下一代旗舰模型Orion(被视为GPT-5的代号)虽然性能会超越现有模型,但难以实现从GPT-3到GPT-4那么大的飞跃,原因之一是高质量文本数据越来越少。

要知道,相比国内AI公司,OpenAI完全不缺算力,而数据是行业困境。研究机构Epoch AI认为,用于AI训练的高质量文本可能会在2026年耗尽。

OpenAI为此成立了一个基础团队来解决数据缺乏的问题,包括使用合成训练数据,以及通过内容版权合作购买数据等。

李开复此前也提到,GPT-5迟早会出来,但训练不太顺利。“理论上GPT-5应该已经出来了,但现在推延了,会推延多久大家并不知道。”

这在今年也引发了对Scaling Law放缓的大讨论。“Scaling Law确实遇到了一些挑战,从语言能力上来看,大模型已经达到天花板,无法继续指数级上涨。”智谱CEO张鹏最近表示。

月之暗面CEO杨植麟则对搜狐科技强调,大模型需要新的方式去Scale。“今天再加更多算力,不一定能直接解决问题,核心是没有高质量的数据,要改变算法去释放Scaling的潜力。”

可以说,目前哪怕对AGI保持乐观的信仰者,都对Scaling Law能否持续产生了动摇。

当一个范式接近结束时,就不得不想下一个范式。今年9月,OpenAI推出新命名的序列模型o1,其利用强化学习和思维链,使得推理能力获得大幅提升。

“推理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关注领域,这将解锁下一次在创造价值方面的巨大飞跃。”奥特曼表示。

这迅速获得国内外的关注跟进。谷歌进一步加强对推理模型的研发,和OpenAI开启新一轮技术竞争。

国内企业也不甘示弱,Kimi、Deepseek、昆仑万维等都推出强调推理能力的类o1模型。这意味着,大模型的研发范式从预训练的Scaling Law,走向强调推理的Scaling Law。

李开复认为,o1意味着不是所有智能都来自于预训练和微调,未来大模型技术发展会有三条路线:预训练、后训练以及如何在推理之中加入思考。

傅盛表示,o1本质是希望通过模型的自主推理,通过强化学习的方式合成更高质量的数据,但这条路走通还需要一点时间。

某种程度说,虽然OpenAI基础模型的技术进展放缓,但在新路线上的探索也为业内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正如傅盛所说,没有必要追求确定性的东西,多元化路线将带来技术繁荣。

此外,在多模态能力,尤其是今年火热的AI生成视频方面,OpenAI的Sora虽然率先点燃这把火,但已落于下风,至少进展上已不及抖音、快手,以及Runway、Luma等对手。

不久前,Sora权限还遭泄漏,一批内测使用的艺术家集体抗议,拒绝被“白嫖”,并呼吁使用开源工具来抵制OpenAI这种闭源公司。

此前OpenAI一直被视为追赶对象,但现在奥特曼信奉的技术有效加速主义已开始失速,AI技术路线也面临转向可能。

ChatGPT成“摇钱树”,多领域布局剑指10亿用户

虽然技术层面放缓,但OpenAI商业化脚步不断加快。

ChatGPT上线一个月月活用户就突破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

据非凡产研,今年10月份,ChatGPT WEB端访问量达3.14亿,APP端访问量达2.50亿,成为全端月活超过5.64亿的“超级应用”。

ChatGPT已成为OpenAI的“摇钱树”。OpenAI CFO Sarah Friar介绍称,OpenAI约75%的营收来自消费者订阅,ChatGPT未来几年将继续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公开数据显示,ChatGPT付费用户数已超1100万‌,包括1000万付费订阅者和100万高价商业计划用户。这意味着,ChatGPT每月可以带来超过2.25亿美元的收入。

媒体报道称,OpenAI预计今年年化收入将达到37亿美元,其中ChatGPT收入将达到27亿美元,API将创造10亿美元的收入,整体营收到2025年将升至116亿美元。

OpenAI此前曝光的财务文件显示,受限于算力成本,OpenAI预计今年将亏损约50亿美元,2023年至2028年总亏损将达440亿美元。

可以说,目前来看,这波大模型“淘金热”虽然由OpenAI发起,但其并不是最大赢家。

过去两年,美国六大科技公司(英伟达、微软、苹果、亚马逊、Meta、谷歌母公司Alphabet)凭借大模型概念,市值总计增加超过8万亿美元。

“这项所谓的革命性技术可能永远无法兑现其广泛经济转型的承诺,而只是将更多的财富集中在顶层。”彭博社文章提到。

英伟达则是最大受益者,不仅因卖卡业绩暴涨,还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最近两年增长超过8倍。同期,OpenAI估值从不到300亿美元上涨至1570亿美元,涨幅仅有4倍多。

不过,OpenAI预计,2029年营收有望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ChatGPT收入达550亿美元,并由此实现140亿美元的利润。

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对OpenAI来说,则需要在产品和服务,以及商业化上继续发力。

在今年11月的伦敦开发者日上,奥特曼坦言,自己的弱点在产品方面,“现在公司需要我在这方面有更强大、更清晰的愿景”。

OpenAI现在已在多个方面尝试,计划通过布局AI搜索、智能体,以及与苹果设备集成,计划在明年达成10亿活跃用户目标。“只有这样,OpenAI将能够与谷歌、Meta等竞争。”

Friar还透露,OpenAI明年最重要的更新是智能体(AI Agent)。“Agent是下一个重大突破的方向,明年是OpenAI向下一代系统大力推进的一年。”奥特曼也表示。

目前,该公司正在开发多个Agent相关项目。这也是行业新的竞争焦点,百度、智谱、微软、谷歌、Anthropic等都在布局。

同时,OpenAI还在考虑在AI产品中引入广告模式。这意味着,OpenAI的商业模式将越来越丰富,其还预计,自明年起,Sora、SearchGPT和机器人开发软件等也将产生收益。

“OpenAI将创造出数万亿美元的市值,具体来说,是通过使用AI来构建以前觉得不可能或者不切实际的产品与服务,来创造出市值新高。”奥特曼说。

两年过去,OpenAI还仅仅踏出了一小步,继续打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并推动规模商业化,将是支撑奥特曼这一目标的关键。

高管离职、架构转型,奥特曼实现AI帝国集权

在技术和业务之外,过去的两年也是这家全球最受瞩目的AI公司,颇为动荡的时期。

这其中最为惊心动魄的则是OpenAI发生在去年11月17日的内斗——当时以首席科学家伊利亚为代表的董事会,以“不坦诚”为由罢免奥特曼,显露了这家公司光环之下裂开的缝隙。

随后几天,这一事件戏剧性地反转,伊利亚后悔参与,两任临时CEO来了又走,奥特曼谈判失败,微软抛出橄榄枝,员工们集体辞职威胁……

最终,奥特曼重回王位,董事会重组,反对他的成员几乎全被剔除。奥特曼事后回忆,这次“宫斗”是职业生涯中最痛苦的经历,“通往AGI之路将是一场巨大的权力斗争”。

这场权力斗争的后遗症则是,整个2024年,OpenAI都笼罩在高管密集出走的阴影当中。

搜狐科技不完全统计,OpenAI今年至少有13位核心高管离职,包括三位联合创始人伊利亚和约翰·舒尔曼、安德烈·卡帕西,以及CTO米拉·穆拉蒂等,最新离职的则是刚升任安全研究副总裁的Lilian Weng。

这些高管离职多数是因与奥特曼不和,伊利亚和米拉都曾在罢免奥特曼的事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约翰和詹·莱克则因奥特曼忽视AI对齐和安全,因此愤而离职加入竞对Anthropic。

通过董事会重组和高管团队换血,未直接持有股份的奥特曼,进一步掌握了OpenAI未来的发展走向。

最近一段时间,奥特曼还在推动废除亲手在2019年为OpenAI搭建的双重架构,并在最新一轮66亿美元融资中向投资者做出协议安排,拟重组为PBC公司(公共利益公司)。

过去两年里,OpenAI员工人数增加了近五倍,奥特曼则以弄权者的形象打造了属于他的AI帝国,成为掌控这家拥有超过2000名员工公司命运的人。

他也留给外界一副反差的双面形象。《时代》杂志曾把奥特曼评为2023年度CEO,圈子里认可他的人觉得他和蔼可亲,才华横溢,但也有人认为他很狡猾,有时会误导人,具有欺骗性。

“他关心使命,关心其他人,关心人类。但如果你观察他的行为,会发现他有一个明显的模式,那就是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去追求权力。”多篇报道都显示,奥特曼痴迷于权力。

马斯克则是最不服的人,今年多次起诉OpenAI,要求奥特曼恢复OpenAI开源模型,向法院申请禁止其成为营利公司等。OpenAI还面临数起来自媒体的版权官司,可以说诉讼缠身。

或许一切只是呼啸而过,正如ChatGPT已发布两周年,但它似乎还没有带来翻天覆地的实质性影响。

“我期望不断发生的事情就是科学进步,不断前进,以一种我认为良好和健康的方式超越所有期望。”奥特曼认为,人类距离实现AGI只有一步之遥。

现在,OpenAI来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让这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