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人工智能

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覆盖行业将更多

作者:经济网发布时间:2024-03-24

原标题: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覆盖行业将更多

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规模从2014年的16.2万亿元,快速增长到2023年的约56.1万亿元,GDP占比也从25.1%升至44%左右,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稳定器”“加速器”的作用更加凸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应如何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研发应用?《经济》杂志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

算力要求更多重

今年年初,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Sora一经发布便引起广泛关注。作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人工智能已成为大国科技博弈和战略竞争的必争之地。

在何宝宏看来,从ChatGPT到Sora,人工智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这和之前的‘互联网+’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影响又更加深远。过去提人工智能更多是‘+人工智能’,现在的‘人工智能+’体现了人工智能将会覆盖更多的行业,如医疗、金融、制造业、教育、交通、旅游等。”

与此同时,他表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对算力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一是需要更强大、更高效的计算能力,随着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模型复杂度和数据量急剧增加,对算力效率要求更高,单位功率输出的算力能力应更强。二是需要应对能耗挑战,加载GPU芯片的服务器功率密度更高,面对动辄20kW以上的高密机柜,智算中心的能耗和碳排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智算中心应在制冷技术提升、架构设计等方面下功夫。三是需要更完善的生态,过去人工智能相关硬件与软件之间易形成“软烟囱”,“软烟囱”导致业界普遍面临迁移成本高、适配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亟需用更加完善的生态助力智能算力的发展。四是需要更加注重安全可靠,人工智能应用涉及大量的数据和算法,计算平台需要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保障安全。

政策、技术、市场协同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就此,何宝宏提出了七项建议:

一是强化数字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保持战略耐心,对关键技术进行长期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全球化战略,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快构建自立自强的创新体系,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二是提升数字化治理效能和水平。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治理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治理效能,完善治理规则,创新治理手段,健全治理机制。

三是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夯实技术支撑基础,支持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健全数据要素制度体系;探索数据确权,制定数据定价标准,构建多样化、多层级数据要素市场,完善数据市场制度。

四是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数字化公共服务,促进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开放线上教育资源,推动电子病历和检验报告跨医院、跨地区共享;提升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运行,打造主动式、多层次创新服务场景。

五是依托数字孪生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推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探索城市信息模型、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运用,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六是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劳动者的数字技能,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持。

七是促进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形成开放型世界经济;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特别是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方面,何宝宏告诉记者,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基础性的政策制度、功能完备的技术支撑和充分活跃的市场探索三方面协同推进。目前,中央和地方已陆续发布了多个专项政策,例如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关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最核心环节——数据应用,并于先期选取12个行业和领域,以场景为牵引,深挖数据应用对已有业务改造升级的价值;去年11月发布的《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创建方案》也提出,打造N个数据专区与应用,在金融、政务、医疗、自动驾驶、航运贸易、文旅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挖掘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数据应用场景,同时支持市场主体在数据资源合规流通、数据资产登记评估入表等环节进行先行先试。“国家数据局也在加快研究制定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等政策文件,探讨制度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措施。”在何宝宏看来,我国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已经取得积极进展,数据开放流通也正逐步向正规化发展。

文/《经济》杂志记者 张军红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