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尾声起,人工智能(AI)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其中“AI是否会夺走人类的饭碗”成为了热议焦点。2024年3月,华尔街巨头高盛(Goldman Sachs)发布的一份深度报告预测,随着AI技术的不断演进,全球范围内或将有3亿岗位面临被生成式AI接管的风险。
里约热内卢网络峰会上,认知科学家、SingularityNET创始人兼CEO Ben Goertzel提出了更为激进的观点。这位AI领域的专家认为,未来几年内,人工智能有可能替代80%的人类工作,但他坚信,这将带来积极的影响。他进一步预测,通用人工智能(AGI)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这一预言似乎在行业实践中得到了印证,诸多企业不仅热情拥抱AI技术,还采取了以AI替代部分人力岗位的大胆举措。以游戏行业为例,AI绘图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某些游戏开发团队裁减了外包的原画师团队。
同样,广告巨头蓝色光标在今年四月宣布终止文案外包,转而启用AI撰写,这一决策甚至推动了公司股价飙升18%。印度电商新秀Dukaan在七月做出重大调整,决定削减90%的客户服务团队,将这部分职责“转包”给AI聊天机器人。
一位银行界的CEO分享了他对生成式AI的见解,银行业同样遭遇着劳动力供需的不平衡:一方面,对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符合旧有工作模式的劳动力供给有限。他相信,生成式AI可能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钥匙。
电影《终结者》中,AI几乎成为人类末日的化身。但在现实世界,AI更可能扮演“造梦师”的角色。它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更在重塑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骆仁童博士表示,当AI接手大部分重复性劳动后,人类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追寻梦想、探索未知。如此,AI或许将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跃迁的关键力量。
这些新兴工具不仅通过自动化流程实现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还可能缓解人才短缺的困境。人们不禁要问:AI何时能全面取代人类员工?
这个领域的进化速度犹如火箭升空,不难理解为何众多企业领袖们会形成共识:在不远的将来,先进的AI系统将在认知劳动领域达到甚至超越人类的工作标准。被AI的潜力所吸引,同时面临寻找与保持人才的挑战,再加上近期市场波动或未能满足分析师预期的不安感,商业决策者们开始构想一个与现今截然不同,人员大幅减少的未来工作场景。
然而,这是一种显著的误判。首要的是,预测AI的未来走向目前仍为时尚早——特别是考虑到生成式AI仅是众多相互关联领域中的一隅,而这些领域各自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AI将如何、何时取代特定工作,至今仍属猜测。一个AI系统仅仅完成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其输出需要证明是可靠的,能够无缝融入现有工作流程,并且对合规性、风险及监管问题有周全的考虑。
其次,在技术引发快速变革的当下,领导者往往过于聚焦于短期收益,而忽视了其价值网络在未来的潜在演变。随着AI的演进,它要求我们在彻底洞悉未来之前,就需不断重塑整个行业版图。回想互联网与网络浏览器初现时的场景,彼时它们被视为娱乐工具。无人能料到它们将引发大规模的变革,影响总统选举,催生世界首批万亿美元级公司。
AI的三大类型值得我们深思:
1. 专域AI(Narrow AI):也称作弱AI,这类AI被设计用于执行特定任务或一组相关任务。例如:语音识别、图像分析、在线搜索、自动驾驶车辆。专域AI是当前AI领域的主流形式。
2. 通用AI(General AI):也被称为强AI,这类AI在所有认知功能上至少与人类持平,甚至更优。通用AI能够理解和学习任何知识,解决任何问题。然而,目前真正的通用AI仍处于研究和理论探索阶段,尚未实现。
3. 超级AI(Superintelligent AI):超越人类最智慧、最能干的大脑,在所有认知层面包括创新、社交技巧及情感理解上超越人脑。超级AI的概念更多地存在于科幻与理论探讨之中,其实际实现尚遥不可及。
AI专家Goertzel认为,要使人工智能达到人类认知水平,行业需在训练与编程上实现质的飞跃。尽管技术尚未成熟,但这一目标预计在几年内可达成。他预测,即使在没有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情况下,未来几年内,约80%的工作可能被AI替代,尤其是文书处理和护理等重复性工作。
这并非威胁,反而是社会的福音,让人类能投身更有意义的事业。AGI的出现,将通过类人机器人提供护理等服务,尤其对养老院的老人,不仅满足生理需求,更提供情感支持,解决护理工作人力短缺问题。
然而,AI的普及也带来过渡期的社会问题,如就业结构的调整,需政策引导和教育转型。Goertzel强调,不应暂停AI研究,尽管当前AI有传播错误信息的风险,但正如互联网,其利远大于弊。AI对工作岗位的影响是复杂且多维的,它可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如AI维护与开发、人机协作角色,以及创意和战略决策职位,这些岗位需要人类的直觉和情感判断。
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骆仁童博士也补充,AI对工作的影响取决于技术进步、经济政策、教育适应性和社会接受度。尽管AI可能取代部分工作,但同时也会催生新职业,改变工作性质,实现工作形态的转变而非完全替代。未来,AI与人类将共存,共同塑造工作的新面貌。
Suumit Shah 对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职位的乐观态度,似乎点燃了公众更深的忧虑。Sharad Sharma,iSPIRT 的联合创始人,这家位于印度的非营利技术智库,预言:“你将目睹就业市场的持续萎缩,工作岗位数量锐减,且性质截然不同。”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作为全球“呼叫中心”服务的主要承接者,数以百万计的英语流利、教育背景良好的人才在客户服务、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领域就业。
当然AI 自动化的浪潮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版图:以菲律宾为例,21世纪初西方企业在此仅雇用数千人,至2023年,这一数字已飙升至160多万。然而,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与思科的联合研究,至2028年,数字自动化的推进可能导致菲律宾超过110万个工作岗位的消失。
鉴于当前形势,众多行业分析师提出,迅速整合AI技术于现有业务流程中,以此保住岌岌可危的就业岗位,这不失为相关国家一个值得探索的策略方向。然而,康奈尔大学劳动关系学教授Virginia L. Doellgast提出了一个反面观点,她警示称,AI的介入实际上可能让工作环境恶化——那些基础的、易于解决的客户咨询将被AI客服系统接手,而员工则被迫应对更为错综复杂、耗时耗力的疑难问题。
这意味着,工作人员将不得不投入更多精力于高难度任务中。如果薪资体系与量化指标紧密相连,如处理的通话数量等,那么在承担更艰巨工作的同时,员工的收入反而可能缩水,形成一种反向的激励机制。
在当前复杂的运营环境下,高管们面临着自互联网时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决策挑战,尤其在生成式AI与人力共存的新世界中。为了驾驭这一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领导者应采取以下关键步骤:
1. 现实期望与AI潜力:降低对生成式AI的不切实际期望,理解其发展历史中的波动周期。AI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其应用和影响仍需时间验证。高管应明确AI的当前功能,以及它将带来的机遇与风险,制定连接现实与未来的战略。
2. 数据主权与持续监控:评估公司数据的使用和AI的依赖度,确保数据主权。建立内部团队负责AI系统的持续监控、审计和调整,以应对第三方运营系统的风险。AI系统是动态的,需定期评估其学习过程和网络安全挑战。
3. 多模态AI的协作艺术:理解多模态AI的潜力,通过人机协作提高效率。员工需掌握委派艺术,将任务正确分配给机器,实现生产力和创新力的提升。这要求一种不同的技能提升方法,聚焦于如何高效利用AI,而非技术细节。
4. 劳动力变革与技能升级:预见劳动力变化,采用系统化方法评估AI发展下的组织形态。领导者应投资于员工技能升级,使他们能够有效利用AI,而不是简单地减少员工。通过战略规划,创造一个高技能员工与AI团队高效合作的未来。
总之,面对生成式AI时代的挑战,领导者应保持务实态度,重视数据主权与持续监控,掌握多模态AI协作艺术,以及预见劳动力变革,通过持续评估和改进,引领组织走向AI赋能的未来。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欢迎点赞和分享哦!~~
免费电子书:结构化思维 | 荆棘商途 | 年度十词 | 创新企业案例 | 区块链金融
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 骆仁童主讲课程
人工智能:《AI趋势》《ChatGPT》
数字应用:《区块链》《元宇宙》《大数据》
数字中国:《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智慧建筑》《智慧交通》
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数转》《零售业数转》《中小企业创新》
产业数字化:《烟草数转》《银行金融科技》《电力能源互联网》
宏观与趋势:《数字经济》《2024宏观》《双碳》
思维与技能:《数字化思维》《组织变革》
创新与创业:《创业导师》《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