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王珏老师介绍AIGC的第9篇,前几篇请参考:
——————————————
大模型虽然神奇,
可以帮我们分担一般性文档工作
但王珏老师一直认为:
对于专业研究和教育教学来说,大模型并不适合。
——因为大模型无一例外地会产生“幻觉”
也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详见:《GPT们的教育应用,没有靠谱的!——5种大模型亲测 》
直到Kimi横空出世,
它是基于“文档/文献”内容的进一步加工
——其技术术语称为RAG:增强检索技术
不管最后的效果如何,
最起码所有内容都是有出处的,不会胡说八道
咱们从教学、研究才敢用它。
当然,Kimi对自然语言指令的理解、
以及输出的结果效果确实好,
这就是王珏老师一直推荐Kimi的原因。
总结一下:从内容来源的角度
大语言模型分为两类:纯LLM和RAG
LLM(大语言模型)就是一个训练好的“硅脑”,
它完全凭自己被训练时的能力“说话”
RAG是在训练好的“硅脑”的基础上
针对指定的文档来源进行加工
再输出给人类。
Kimi与秘塔均基于 RAG的大模型。
除了Kimi外,王珏老师又发现了另外一个RAG大模型
这款RAG大模型居然可以“学术论文”为来源
那对于学术研究来说,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这款RAG大模型叫“秘塔”
秘塔和Kimi的使用方式都差不多
我们这里只讲二者的区别。
重点介绍上述界面中的两个关键细节
这也是超越Kimi的地方。
秘塔目前有两种访问方式:
网页版和微信小程序。
(秘塔的网址,一搜便知……)
本文以网页版为例进行介绍。
1、可指定搜索来源
对于学术研究来说,将“搜索来源”指定为“学术”,显然更为合适:
如果选“全网”,那就是和Kimi一样,
在互联网中搜索文档,没什么新鲜的
不过,当我们切换为“学术”后,
秘塔就会只在期刊论文中搜索文档了。
下面,王珏老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为题
进行“学术搜索”。
请注意:当我们把搜索范围切换为“学术”时,
还可以进一步指定期刊库是中文还是英文:
搜索结果返回如下:
以上界面中分为三块
正文、参考文献、文献结构。
正文,没什么可说的,和Kimi一样
参考文献区
在正文和附录中都可以查看参考文献的细节
而且,文中的所有内容都是基于期刊论文生成的
(据说仅仅是针对论文的“摘要”进行的加工,而不是针对论文内容的加工,因为论文摘要在互联网上是公开的,但论文内容估计秘塔拿不到)
——相当于是对期刊论文(摘要)做综述
这对于学术研究来说,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对了,如果有需要的话,还可以“追问”
当然,也可以自己追问
内容结构区
以思维导图/文字列表的形式,
显示出文本的大纲与结构
——这一点还是很贴心的,便于我们掌握内容结构与脉络
思维导图可缩放显示、可全屏观看
还可以图片形式下载到电脑中
至于“生成演示文稿”
可不要当成PPT哈
可以理解为只是一种大纲的显示方式。
2、可指定搜索的“详细程度”,如下图:
秘塔支持三种详细程度:简洁、深入、研究
返回的内容、以及对内容的深度分析
一种比一种深。
本文前面的截图即为简洁模式,
大家可以看到:内容确实比较简略,看个大概是可以的
如果想要秘塔更深入的分析,
既可以直接在开始界面中
直接点击“深入”或“研究”
也可以在正文后面,点击“更深入一些”
进入“深入”模式:
深入模式,在“简洁”模式的基础上,
除了输出的正文内容更为丰富、视角更为多样以外
还在正文后面
增加了相关事件、相关组织和相关人物的列表:
而“研究模式”,
和“深入模式”的结构是相同的
除了内容比深入模式还要更加丰富、视角多元外
其和“深入模式”的主要差别之一
就是参考文献数量的差别
研究模式中的参考文献数量
要比简洁模式与深入模式多很多!
——参考文献数量多,
当然对做学术研究更有利
而且,有秘塔来帮助,
文献综述也不需要人脑来做了
数量当然越多越好
当然,无论是Kimi、还是秘塔中
都有不少隐藏的功能,
比如Kimi中的“写作猫”,在特定时候会被激活
Kimi可以直接画思维导图、流程图、做表格……
这个大家就自己边用边试吧。
最后,先由王珏老师从“人脑”的角度
总结一下kimi与秘塔的主要异同点:
相同点
都是LLM+RAG(增强检索)
Kimi与秘塔的“全网”来源意思基本差不多
都不支持多模态(就是图片音乐视频什么的)
都支持多轮对话
都可以对文章链接进行分析、做出综述、提炼大纲
不同点
Kimi只能搜全网文章
秘塔可以指定“学术”搜索,胜出
Kimi的文档来源一般为10~12篇
秘塔的简洁与深入模式为30篇左右,研究模式为将近100篇,胜出
Kimi可支持上传本地文档,胜出
秘塔只支持互联网搜索
Kimi是标准的大语言模型,对人类指令(prompt)具有很高的理解力,并往往能很好地执行,胜出
秘塔不理解prompt中所规定的“角色”、“技能”什么的,所以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个带强大文献综述功能的“搜索器”。
——这将是下一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将演示大模型对prompt的神奇理解力、以及一种大模型在学生学习中可能的使用场景。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两个“硅脑”自己
是怎么看待“二者异同点”问题的吧!
以下是秘塔的答复:
相比之下,Kimi的总结就强多了,
不仅总结得更全面、比较靠谱,
而且直接将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另外,Kimi和秘塔都支持“分享对话”的功能,以下是Kimi生成的答案链接(已转为二维码),大家可以扫码观看:
至于在哪些找到“分享”对话的按钮,相信难不倒聪明的你!
为了便于大家交流AI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王珏老师已经创建了一个微信群,欢迎加入:
本文是王珏老师的培训课程《AI时代教师必备技能》中的部分内容。欲将上述培训课程引入本单位,请到本公众号首输入”AI培训“,了解联系方式。
————————————————————
本公众号提供全面、深度的学习科学研究、微课与PPT研究、以及其它实用技术研究文章!到公众号首页输入代码查看更多研究:
wk:微课超级大全,设计制作应用一网打尽
ppt:PPT技巧集
xxkx:学习科学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