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熊英英
今年年初,美国OpenAI公司发布AI视频生成模型Sora,犹如平地一声惊雷,为人工智能应用带来新的可能性。彼时,不少网友感慨,我们和国外AI技术的差距越来越大。
然而,短短半年时间,可灵、PixVerse V2、清影、Vidu等“国产Sora”便相继问世,对用户免费开放使用。
国产视频大模型到底哪家强?在技术不断突破的同时,谁又能率先跑通商业化道路?
月内4个“国产Sora”上线
记者实际测试体验
在国内大厂大模型价格战激烈上演的同时,一些公司聚焦AI视频生成领域暗自发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产AI视频大模型已有10余个,仅在今年7月,就有4个“国产Sora”上线发布。
7月6日,快手可灵AI网页端正式上线,提供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功能,最长可生成10秒视频,同时还新增运镜控制、自定义首尾帧等功能。
7月24日,爱诗科技正式发布PixVerse V2,全球同步开放。该模型可一次生成多个视频片段,可实现单片段8秒和多片段40秒的视频生成。
随后,由智谱AI公司打造的清影,以及生数科技自主研发的Vidu也相继发布。其中,清影主打30秒内快速生成;Vidu则是在常见的写实风格外,新增了动漫风格视频片段的生成。
上述四家公司的视频生成大模型目前均已开放测试,在通过电话、邮箱等方式快速注册后,记者也进行了实际体验。
为测试“图生视频”这项功能,记者在四个大模型网站上传了同样一张还未开放的玫瑰花的图片,并输入提示词“花开放”,清影和Vidu均成功生成了玫瑰花开放的动态视频。PixVerse和可灵生成的视频中,可以看到花朵在摆动,但并没有“开花”的动态效果。但当记者把提示词修改为“一朵花缓缓开放”后,可灵也成功生成了玫瑰花开放的视频。可见不同大模型在处理和理解语言的能力上存在差异。
四个国产大模型生成的视频截图
从视频生成的速度来看,Vidu用时最快,不到1分钟时间便生成了3秒视频。其他三个大模型均在5分钟之内完成视频生成。虽然清影标榜“30秒快速生成”,或许是体验人数太多,生成页面显示“预计排队3分钟”。
而从社交平台上网友体验反馈情况看,各大模型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人物畸变、画面缺失等问题。
“观望的多,出手的少”
大模型领域投资趋向谨慎
在年初Sora诞生之时,网上还是一片悲观之声,认为中国在AI领域已被美国远远甩在身后。仅过了半年时间,国内便涌现出一批对标Sora的AI视频大模型。
天眼查显示,成立于2019年的智谱AI已完成C轮融资,目前估值超过百亿。爱诗科技和生数科技虽然都是2023年才成立,但已分别完成三轮和四轮融资。这是否说明投资圈对于大模型赛道投资热度依然高涨?
“基本还是看得多,出手的非常少。”天使投资人、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郭涛表示,目前出手最多的还是几家互联网大厂,广泛投资多个大模型项目。一方面,大厂可以在自己现有的业务里面找到一些视频大模型应用的场景;另一方面,如果这些大模型和公司自身业务有一定重合度,可以作为产品线的补充;大厂也可以通过现有的生态资源,对这些大模型公司一定程度上进行赋能。
智谱AI公司多轮融资过亿
整体来看,国内投资机构对于文生视频、图生视频等大模型还是持保守和谨慎态度,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其商业化落地面临诸多挑战。
在郭涛看来,不管是Sora还是国内大模型,生成的视频都还有一定缺陷。例如,AI生成的人物有时候会多一根手指,投篮时投不进篮筐等等,这说明大模型对物体空间关系的理解存在不足,算法模型也还需进一步完善。
除了技术问题还有待突破,AI视频大模型商业化最大痛点是缺乏成熟的应用场景。
“比如,快手本身有平台有内容,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应用场景,很多做自媒体的可能用得上。”郭涛表示,但对于一些纯技术类的公司而言,目前确实还很难找到一个特别好的、用户愿意买单的刚需性场景。
平台加速商业化探索
微短剧市场有望率先落地
即便是商业化存在挑战,国内外大模型平台均在商业化方面积极探索尝试。
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AI视频大模型也已开启C端付费。7月24日,可灵AI官方微信发文透露,目前申请权限的用户数已突破100万,当天,付费会员体系同步上线,包含黄金、铂金、钻石3个会员类别,年度会员价格从500多元到5000多元不等。
PixVerse则采用订阅制付费模式,包括基础版、标准版和无限版,单元价格从5元到60元不等。
但不少行业人士表示,当前,AI大模型无论是算力成本还是获客成本都非常大,用户付费习惯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又异常激烈,单靠C端付费实现盈利绝非易事。
而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全球知名儿童玩具品牌“玩具反斗城”与OpenAI合作,使用Sora制作的1分钟广告片《玩具反斗城的起源》,该影片让Sora生成商业广告的可行性得到进一步展示。
7月,国内首部AIGC原创奇幻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正式上线,全剧共5集,时长为15分钟,剧中棱角分明的主角少年、奇幻无比的鲲鹏异兽等等,皆由AI生成。
随着越来越多的制作公司和平台开始探索“AI+微短剧”的融合路径,AI视频大模型或将在微短剧市场率先开启商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