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人工智能|AIGC

人工智能人才抢夺战一触即发,大模型开发岗位年薪接近百万元

作者:华夏时报发布时间:2024-08-2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悦 北京报道

“我之前的岗位主要是负责纯算法内容,现在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做大模型应用开发。虽然从工作内容来看是基于原有工作的升级,需要学习一些东西,但是薪酬涨幅超过了50%。”大模型应用开发工程师张江以西安为例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具备大模型微调、应用开发相关能力的工程师月薪给到25K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数字,如果是在一线城市,薪酬可能会翻倍,这样的薪酬水平在IT开发领域是比较靠前的。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就业大数据洞察报告》显示,一季度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职位数同比暴增321.7%,且各年薪段的AIGC相关职位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50万元以上的职位增幅最大,高达511.65%。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工智能相关职位人气高、薪酬高,但是当下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指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超过500万,供求比例高达1:10。

“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储备,这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工智能行业对人才的综合胜任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往往需要从业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供给。人才短缺不仅限制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速度,也影响了相关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但这也为有志于投身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职业前景。”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超九成受访企业面临AI人才缺乏

根据艾媒咨询今年2月发布的《2024年中国企业智能化发展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显示,高达91.3%的受访企业面临AI人才缺乏的问题。其中,AI数据工程师、AI机器人工程师、AI算法工程师、AI产品经理、AI教育培训人员五类岗位的需求量最高,占比分别为29.6%、28.3%、27.1%、26.9%、26.3%。

“目前,企业内部在让能力较好的算法和开发工程师学习AI相关的技术栈,做内部研发资源的转移,同时还在和高校相关的实验室开展项目合作,做技术转移。”从事大模型开发相关工作的李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的招聘目标聚焦在知名高校有关领域的硕博以及之前就从事相关领域的算法工程师。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人才缺口,各大企业之间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再次爆发,高薪揽人的场景亦屡屡上演。人工智能相关岗位薪资水平高涨的现象愈发明显。

记者梳理招聘平台上的相关岗位时发现,一线城市的大模型开发工程师等岗位的起薪普遍超过每月3万元,薪酬范围上限接近百万元的不在少数,且在其他城市薪酬同样普遍高于其他岗位。脉脉数据显示,目前大模型研发技术人才平均月薪已超过5.4万元。在高薪岗位前十位中,大模型算法新发岗位平均月薪位列第一,超过6.7万元。

“大模型相关岗位薪酬走高是市场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反应。大模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这些人才的薪酬水平自然也会相应提高。对于当下市场抢人的情况,我认为这既是市场的正常反应,也是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反映。企业在抢夺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激励,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下市场抢人是一种不理性的市场反应,一是大模型并非AI行业发展的唯一道路。与此同时,大模型只属于巨头企业,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另外,大模型热度已经有走低的趋势,企业需要冷静对待。

高薪并非人人触手可得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百万年薪”并非人人触手可得,高薪资的背后是高技术、高学历等特点。

在李复看来,目前,各大企业对于大模型算法工程师的需求虽然明显增加,但对于应聘者的能力要求同样比较高,也有一定的鉴别门槛。

“行业内真正能够做大模型开发的工程师数量并不多。”张江坦言,“当下企业内提供的大模型岗位多数是在安装运行开源代码、调整参数、二次训练。”

李复也表示,其所在公司目前不做基础大模型的研发,只做基于开源大模型的微调,比如行业语义增强微调、专业任务知识精调、模型量化压缩,去做特定的行业应用。

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就业蓝皮书,人工智能领域中高端技术岗位供需失衡严重,高层次人才存量不足。人工智能属于高度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人才综合胜任力、创新能力要求更高,岗位更多需要从业者具有研究生学历背景。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其近三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从事“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的比例(0.3%)较低;毕业五年后从事该职业的比例达到1.5%,其中获得研究生学历的占比接近八成(78%)。基于某一流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硕士生源特点来看,优质本科(一流大学)生源占7成以上。

“人才在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没有足够的人才,人工智能技术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发展。面对当前人才紧缺的现象,我认为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同时,政府和高校也应该加强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和提升,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掌如研究院院长何基永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当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开设日益增多。教育部2019年3月公布的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人工智能专业被正式纳入本科专业名单,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得首批建设资格。在随后的五年内,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加,至2023年已有共计超过500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带动就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纷纷加码人工智能相关产品。

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李复表示,他所在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智能制造,虽然公司之前有AI相关的产品,但是大模型这部分内容做的并不深入,在今年逐步加强相关产品开发的情况下,产生了大模型算法工程师的人力需求。

目前从事大模型服务安全评测的赵谦表示,其所在的研究所随着大模型兴起便开始着手布局,并为此组建了相关产品团队。

“现在做大模型是一个泛指,不仅涉及各个可细分的行业,相关岗位除算法工程师外,还需要垂直领域从事软件开发的工作人员辅助进行训练数据的准备,包括产品、测试、数据分析师等许多岗位也需要人员提供配合和支持。像我们目前正在做的大模型产品的团队一共有21人。”赵谦如此说道。

在此情况下,人工智能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还意味着就业岗位的增加,为就业市场带来新机遇、注入新动能。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确实带动了就业岗位的增加,尤其是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智能硬件开发等领域。这些新兴岗位不仅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然而,这也对现有的劳动力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快速培养和转型足够数量的人才以满足这些新岗位的需求。因此,除了增加就业岗位外,还需要关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文中张江、李复、赵谦均为化名)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