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后,我和几位媒体朋友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热点关键词。
我谈了几点看法,今天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1、任何时候,创新是发展最大的驱动力。无论是早些年提到的数字经济、大数据、物联网,还是这两年大热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及今天反复强调的新质生产力,都离不开“创新”驱动。
2024年,围绕创新驱动力,最值得关注的领域是人工智能。当然,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的一个领域或者一门技术,而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水平的体现,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技术和服务。未来,也将深刻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生产,融入到方方面面的发展中来。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人工智能+也可以看作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在过去几十年里,人工智能相对处于缓慢发展的一个过程,但随着ChatGPT的出现,随着我国一批大模型陆续推出,人工智能奇点来临。毫不夸张地说,现在人工智能一年发展取得的进步,超过过去10年,发展速度何止一日千里。
高质量人工智能发展时期,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我国不管是顶层设计,还市场层面,都全面加快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建设,推进人工智能深耕落地。
2、新质生产力和人工智能看起来是两个概念,但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在制造业中,通过引入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和柔性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种由人工智能推动的生产力提升,正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还有,比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处理大量的城市运行数据,这就为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了应用场景。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为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今天中午,在和一家外媒聊天时,我拿百度AI和首钢的合作,解释了这个逻辑。几年前,百度和首钢尝试合作,用AI批量检测钢板缺陷,检测了1万张钢铁图片,准确率达99.98%。而在传统工业检测中,人工检测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效率很低。用AI助力钢铁检测,以便更好的交付客户,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人工智能助力新质生产力提升的体现所在。
3、我们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之间的关系。科技发展永远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造福人类,用不好就是打开就无法关闭的潘多拉魔盒。
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这种前沿产业,就像此前的每一次技术变革一样,都会引发全新的人与信息交互方式、甚至工作生活方式的变革。在这个巨变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我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前进,当下我们应该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和科技向善的理念,去应对挑战并且解决问题。
面对现有局面,我们应该拿出一套解决“发展和矛盾”问题的一般原则,即我们不能因为近年频繁的数据安全问题而因噎废食,放弃了对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应用,走向封闭;我们也不能因为单纯的看到人工智能带来的前景,而无序开发,带来发展危机。
我认可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的建议。一方面我们要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加大并保持对通用大模型底座“主战场”的持续投入;一方面,我们要围绕大模型的数据安全、隐私泄露、可靠性、知识产权等几大关键方面制定法律法规,提升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可靠性与规范性。同时坚持科学、独立原则,针对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和人类文明变化进行开放式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