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明远
编辑:陈润哲
AIGC技术与影视的深度结合,是行业大势所趋,最近的市场上也确实涌现了一批AI+影视剧项目。大银幕上,有成龙大哥靠AI技术还原27岁自己的电影《传说》,而短剧方面,抖快两大平台于近日先后释出了AI短剧。
7月6日,快手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举行的快手大模型论坛上宣布,快手首部AIGC原创奇幻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即将上线,该剧没有任何演员,全由AI生成;7月8日,抖音上线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并强调这是一部全流程AI、完全应用AI技术制作的电影级别的AI影剧集。
有意思的是,都借力AI,但电影与短剧得到的大众反馈却可谓冰火两重天。在现有技术水平的限制下,或许AI+短剧才是现版本的最优解法?
AI能返老还童,却没法拉动票房
先说在大银幕上AI的表现。
这几年伴随着AIGC技术发展,影视剧中小规模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像《传说》这样声势浩大以AI作为卖点的项目却不多。在这部电影中,AI最大的卖点,就是带着27岁的成龙“穿越时空”来到2024年。
6月底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传说》主控方之一的博纳影视询问,这部电影运用了哪些AI技术,博纳方面回答,主要有Deepfake(深度伪造)技术、图像到视频转换、深度学习技术、数字替身与视觉效果加强。除了成龙依靠AI技术返老还童外,电影中万马奔腾的战争场景背后,也有AI技术出力加持。
原本电影上映前,年轻版成龙确实是不少观众关注的焦点,但影片上映后,却与观众的心理预期有极大落差。不止一位观众指出,《传说》本身剧本的文戏一般,吸引他们去看的就是成龙与“成龙”的同框,但显然这部电影中的AI技术还有许多亟需打磨之处。
比如面部表情的问题。年轻版成龙经常出现与他人不在同一频道,明明是悲伤的戏,他的脸上却总带着迷样微笑,在与其他真人演员发生对手戏的时候,AI技术也做不到眼神的聚焦。总而言之,AI版成龙乍一看还算让人惊喜,但在电影这种动辄2小时以上的沉浸式场域里,看得越久,暴露出的问题就会越多。
有人指出,《传说》不及预期可能与整个拍摄周期短,AI技术的打磨没有那么完美有关。这确实是造成最终问题的一部分原因,但并不是结症所在。
早在好几年前,李安导演就运用类似技术拍摄过《双子杀手》,让年轻时的威尔史密斯与现在的他同台竞技。李安导演对电影的要求之高众所周知,《双子杀手》也确实堪称烧金机器,最终成片也确实达到了当时技术力所能达到的天花板水平。
但结果大家也都知道,《双子杀手》的讨论度和影响力不及李安导演之前的作品,这一次尝试大概也烧掉了导演和投资方的不少真金白银。所以从2019年《双子杀手》上映后,李安导演没有又去尝试新的技术,而是扭头拥抱传记电影,这五年里他一直筹备拍摄《李小龙》。
在一众华语导演或者说国际大导中,李安的文戏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那一梯队,《双子杀手》却还是不及预期。所以说文戏方面弱,不是这类AI电影的问题所在,观众的接受度才是。
如前文所说,电影的观看方式是沉浸式的,在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观众会把全部精力放在眼前这块幕布上。因此问题更容易暴露,并且在观看过程中被逐渐放大。这几年观众的观影抉择又出现了后置情况,很多人要看过别人的影评后才决定是否购票,如果第一波口碑发酵没起来,那电影面临的结局就会比较糟糕。
然而第一波口碑,正是来自那些对电影各方面要求都较高的观众。AI在大银幕上的应用,并不能让这些观众全然接受,甚至会越看越觉得出戏,这也是为什么《传说》上映后遇冷,到现在已经不太提AI成龙,而是拿金喜善(玉漱公主)与成龙(蒙将军)继《神话》后再度见面的情怀杀作为宣传卖点的的原因了。
AI+短剧,让想象变得实体化
与AI电影票房不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抖快的两部AI短剧整体反馈都很不错,观众基本上是一水儿的正向好评。
“瑰丽”“震撼”“高级感”,很多人在看片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过去我们总觉得短剧就是土味文学,但在AI加持下,短剧的质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其实在抖快之前,央视频就推出过AI全流程短剧《中国神话》《百家争鸣》《AI看典籍》等视听作品,而且观众反馈也很不错。
从目前市场的AI短剧内容来看,不难发现,“中华文化”正在成为AI短剧的重要抓手。像抖音的《三星堆·未来启示录》涉及了神秘古老的中国古蜀文化,而快手的《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则脱胎自奇书《山海经》。
与其他外来神话或文化体系相比,中华文化本身对于国内用户来说不存在理解门槛,而且大多数故事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有极强的亲切感。同时,中华文化可浅可深,谁在童年读大禹治水、共工触不周山的时候,脑海中没有浮现起那些波澜壮阔的画面?如今AI短剧,就是把童年中大脑的肖想变为现实。
观察家发现市面上大部分的AI短剧都采取小体量、弱剧情的处理方式,无论是《三星堆·未来启示录》还是《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涉及真正剧情的部分其实并不多,大部分属于视觉冲击。以当下技术力水平来看,这无疑是最佳处理模式。
就像AI电影遇冷一样,一方面AI技术应用在人脸合成和动作学习方面,很难像真人演员一样丝滑。在AI短剧中,有人脸技术的部分,也有同样的问题。但AI短剧的体量决定了,它没有太多的篇幅给剧情,而且3-5分钟的长度,观众都集中在视觉效果方面,也不会觉得内容太空。
从各类文娱产品的特性综合来看,短小精悍的短剧确实是最适合AI技术的土壤。当然,短剧行业也需要AI的催化作用。
快手短剧的负责人陈戈戈表示快手大概每天有将近4亿用户DAU,而且平台上有许多短剧深度用户。在快手播放量过亿的短剧有300多部,同时有10万以上的创作者在做短剧和剧情相关的内容工作。
十万创作者,这个数据看起来很大,实际上根本不够用。陈戈戈说,根据他们内部统计大概每天有2.7亿用户在消耗短剧,每个人每天在快手上消耗的时间是2个小时左右。快手现有的星芒短剧计划,完全无法覆盖这些用户的要求,换句话说,产能跟不上了。
虽然外界提到短剧都在说套路化模板化,土甜爽,实际上做短剧并非那么容易。特别是伴随着入局者变多,用户对精品短剧的需求量变大了,而精品短剧却是最难一蹴而就的。根据当下痛点,快手短剧方面认为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条路增加更多创作者,第二条路在现有创作者帮助他们提升现有效率,而AI恰好就是那个能把路走通的重要工具。
抖音短剧这边的情况,也大致类似,短剧的产能跟不上用户对于精品化的需求,而人力的提升一时间又跟不上来,AI技术则能够极大程度解放人力,同时将短剧的质感带上一层楼。
另外观察家发现,在抖快两家AI短剧的背后,都有着平台自研大模型的身影。抖音的《三星堆》诞生过程中,抖音的即梦AI改进了“视频生成”的功能,包括支持24fps、30fps、60fps的补帧以及二倍超分的能力,新增镜头水平移动、上下移动,支持镜头移动的方向和幅度控制等。
而快手的《山海奇镜》的诞生离不开快手的可灵AI助力,它能够呈现出复杂的物理规律效果,把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组合起来,最终以短片的方式呈现出来。快手视觉生成与互动中心负责人万鹏飞说,最难的对于视频生成的大模型和技术模型,它需要学习到世界运转的规律,物种运转的规律。比如产生一个“马袋”奔跑,有很多样子都在奔跑,但是真正的奔跑遵循着跟地面的接触。这些规律怎么去学?它是通过大模型的技术方式做出来的。
可灵AI的优势,一个是对复杂的物理规律效果的呈现,另一个是对于“运动”的呈现,而且可灵AI还同时为不少站内外创作者进行技术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能收到大量的优化迭代反馈,从而进一步提高大模型的准确度与体验感。
从整体来看,AI短剧仍旧属于新物种,它的商业模式包括广告营销、付费充值、版权分账和电商带货四种。其中广告营销和付费充值是比较主要的变现来源,这一点与之前的微短剧并无太大区别,也说明AI短剧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新商业模式。
“我觉得这就是个尝试,还没考虑赚钱”,《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导演以及出品方快手短剧都表示,不急着走通变现这条路,目前还是进行新技术尝试。而其他如抖音、央视之类尝试AI短剧的平台,也都是抱着尝试>赚钱的心态。
总之从市场需求、用户反馈和产品契合度来看,AI短剧比起AI电影要更大有可为,也期待着几家平台卷起来,带给观众更多想象瑰丽、场面宏大的高品质AI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