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推出了GPT-4o mini,这一版本显著降低了成本,每100万Token的输入和输出费用分别为15美分和60美分。相较之下,国内大模型厂商已经将体验成本压低到了几乎免费的水平。
在经历了“百模大战”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大模型只是一个工具,只有将其应用到实际业务中,才能实现商业化。因此,今年以来,许多大模型企业开始专注于实际应用,特别是轻量化领域。例如,字节跳动旗下的AI助手豆包和大模型独角兽Kimi相继推出了浏览器插件版本。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豆包和Kimi的下载量分别突破了9万次和2万次。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提升模型质量,未来的AI发展或许需要更多的开源协作与社区驱动。通过开源共享数据和算法,各企业能够共同提升大模型的性能,同时降低研发成本。这不仅有助于商业化进程,还能加速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在AI大模型出现后,各大企业纷纷投入其中,但最终能生存下来的大模型企业预计只有3-5家。商业化变现成为这些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大众对大模型的认知不断加深,市场开始更加关注实际应用效果和商业价值,而不是模型的规模和数量。
业内人士认为,大模型企业将探索两条主要路径来实现商业化。第一,打造高质量的通用大模型,既可以作为开放平台,也可以成为“超级应用”。第二,从通用大模型转型为应用公司,通过优化算法、模型和数据,提供更好的应用产品,并在垂直领域找到自己的市场。
随着AI应用的深入,行业专用模型将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些模型针对特定行业和应用场景进行优化,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服务。例如,医疗、金融、教育等领域的专用模型,将显著提高行业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大模型的商业化进程。
豆包和Kimi选择从浏览器插件入手,无疑是一种聪明的策略。浏览器插件开发相对简单,可以快速获得市场和用户反馈。豆包的插件功能丰富,能够自动整理搜索结果、总结视频内容并提取亮点,甚至支持从文字生成图像。Kimi则主打轻量级搜索,提供划线提问和摘要总结功能,帮助用户迅速理解文章内容。
李彦宏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插件是一种特殊的AI原生应用,门槛低且易于上手,是AI应用创新的最佳载体。通过插件切入市场,可以降低试错成本,快速聚集客户,进而讨论变现的机会。
未来的AI插件不仅局限于浏览器,还将扩展到更多的跨平台应用,如智能家居设备、移动终端等。这将极大地拓宽AI应用的场景,提升用户体验。跨平台插件能够提供无缝的智能服务,增强用户的黏性和依赖性,从而加速商业化进程。
在大模型“商业化”过程中,ToB和ToC路径各有优劣。B端市场已有一定需求和应用场景,但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被压缩。C端市场则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但需要极具吸引力的爆款应用来引领市场。
目前,大模型企业在商业化方面仅迈出了一小步。B端企业将AI技术集成到传统产品中,提供定制服务,而C端则主要依靠付费订阅模式。尽管OpenAI的营收迅速增长,但由于高昂的模型构建和运行成本,仍处于亏损状态。国内大模型企业也面临着变现的挑战。
豆包和Kimi通过插件进入市场,试图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但最终能否成功,还需看它们能否持续为用户和开发者提供价值和创新。无论是互联网大厂按部就班地前进,还是独角兽和创业公司带来惊喜,我们都拭目以待。
在未来,AI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将为大模型商业化开辟新的路径。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去中心化管理和可信共享,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提高数据质量。这不仅能提升模型训练效果,还能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如数据交易市场,为大模型企业带来更多收入来源。
想了解更多职场故事或者获取职业生涯规划和AIGC应用的专业建议,欢迎添加VX(simonsxx),免费领取职业规划咨询和最新AIGC应用指南!
科盛光伏 2024-12-19
绿泡泡xiluo068 2024-12-19
数学建模帮帮团 2024-12-19
新疆无人机培训考点 2024-12-19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