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AI大模型

年中经济观察丨打造硬核新质生产力 大模型跑出中国速度

作者:中国商报发布时间:2024-07-15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自“新质生产力”提出以来,不少企业已取得品质和规模上的创新升级,AI大模型也由过去的快速发展,转向质量和普惠并重的阶段。在机器人领域,政府扶持和业界创新正共同发力,推动产业高速发展。

参观者在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经济沉浸式互动体验区体验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实训系统。(图片由CNSPHOTO提供)

新质生产力助力企业发展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指南针”,助力企业不断实现品质和规模升级。

伊利打造业内首家全维度智能化生产的奶粉“智慧工厂”,集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高新技术,全自动机器人、AGV无人车等“黑科技”,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以数智化产业体系建设保证产品品质,不断升级生产环境配置和全链条智能监控装置。

赛力斯2024年半年报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营收639亿元到660亿元,同比上升479%到498%。预告同时写明,新质生产力引领赛力斯经营质量不断提升,利税增长、盈利能力持续向好。

在面临计算量爆炸、智能算力短缺等难题时,湖南大学与阿里云等机构联合攻坚,解决了融合计算的系列难题,研发了融合计算服务化平台及应用,实现了该项核心技术的关键突破。其“超算与智算融合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也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我国未来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努力方向。新质生产力将会推动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持续优化,不断提升配置效率。

大模型更高效也更普惠

AI大模型在今年上半年“卷”出了新高度,不仅在应用能力上有所突破,更致力于实现市场普惠。

今年3月,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大模型应用——Kimi智能助手,可支持200万字超长无损上下文输入。

国内其他大模型厂商也迅速跟进。3月22日,阿里通义千问宣布向所有人免费开放1000万字的长文档处理功能;3月23日,360智脑宣布正式内测500万字长文本处理功能。

大模型不仅“卷”在能力上,还“卷”在价格上。

5月15日,字节跳动对外发布豆包大模型价格,豆包通用模型pro-32k版,模型推理输入价格仅为0.0008元/千Tokens;豆包通用模型pro-128k版,模型推理输入价格为0.005元/千Tokens。

此举打响了大模型的“价格战”。5月21日上午,阿里云宣布,通义千问GPT-4级主力模型Qwen-Long,API输入价格从0.02元/千Tokens降至0.0005元/千Tokens,直降97%;5月21日中午,百度智能云也宣布降价,文心大模型两大主力模型全面免费,且立即生效。

多家大模型厂商表示,价格只是选择大模型的一个考量因素,比起价格来,更重要的是模型效果和应用场景。

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表示,主力模型免费,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创新试错成本。

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表示,阿里云大幅降低大模型推理价格,就是希望加速AI应用的爆发。

机器人政策创新齐发力

在机器人领域,除了政策规范大力扶持外,与机器人相关的研发应用也在不断创新。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今年3月25日,工信部发布的《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及集成应用企业按照本规范条件自愿申请规范条件公告,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以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引导各类鼓励政策向公告企业集聚。

“《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的即将出台,无疑将为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的规范化、有序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有利于满足社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期望。”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游玮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继去年10月《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发布之后,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人形机器人要求突破高转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动态运动规划与控制、仿生感知与认知、智能灵巧手、电子皮肤等核心技术,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家庭服务、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产品的研制及应用。

全国各地正在不断发布人形机器人的最新研发创新成果。

今年3月,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宁波启动,启动仪式现场发布了首款全域自研的人形机器人整机“领航者1号”及多自由度灵巧手。

今年4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它实现了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还能作为母平台进行灵活扩展和迭代,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

今年5月,上海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发布“OpenLoong”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聚集海内外人形机器人领域智慧,助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现阶段十分重要的一点是,人形机器人是否能应用于更多样的场景中,让我们可以不断调优大模型与人形机器人结合的效果,提升人形机器人在不同场景的泛化能力和通用性。”人形机器人企业优必选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人形机器人目前还需要从工程化的维度实现突破,包括稳定性、可靠性、成本、能耗等方面。这是由于人形机器人目前已进入商业落地阶段,如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实现最佳的运作效果,真正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人形机器人的应用价值,这可能是企业更需要关注的。

《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27.6亿元;2026年将达104.71亿元;到2029年,将达750亿元,占世界总量的32.7%;而到2035年,市场规模更有望达到3000亿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