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OpenAI

复盘OpenAI闹剧:三大矛盾与三只黑手

作者:一言楠尽发布时间:2024-12-19

随着OpenAI官宣创始人Sam Altman的回归与董事会全新改组,持续不到5天宫斗闹剧正式结束,不了解背景的可以先看文末的事件时间线全盘回顾。

11月17日到22日,OpenAI闹剧的各种传闻不断,进展几乎要以「小时」来计算,事后总结来看,有着相对清晰的脉络,宏观上是三大矛盾:

  1. AGI理念上,是加速主义 VS 超级对齐
  2. 公司架构上,是非盈利组织 VS 盈利实体
  3. 公司管理上,是微软代表的成熟公司 VS OpenAI代表创业公司

在绝大多数人眼里Sam无疑是闹剧的正面男一号,至于对立则是「幕后黑手」——微观层面上,三只「黑手」先后浮出水面,综合多方消息,幕后主谋的猜测也迎来终局:

  1. 黑手1号,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
  2. 黑手2号,独立董事,Quora/Poe创始人:Adam D'Angelo
  3. 黑手3号,独立董事,政治学者:Helen Toner

此外,这场闹剧上很多人认为的「赢家」微软实际上并未获得多少实际利益;OpenAI虽然赶走了草台班子董事会,但后院起火般的混乱管理与潜在的AI安全问题也会被无限放大,是显而易见的「输家」,而最大受益者或只有熬夜吃瓜的马斯克和旗下全程直播对线的X平台。

先用一张图来介绍故事的核心人物。

矛盾1:加速主义 VS 超级对齐

e/acc vs Super alignment

这个矛盾点由来已久,Sam和联合创始人Greg是典型的加速主义者(e/acc),核心理念是加速AGI的技术普及与创新,不排斥商业化与潜在风险,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期创业者的「大力出奇迹」类似;而首席科学家Ilya是坚定的超级对齐者,师从AI教父Geoffrey Hinton,是这轮引发AGI革命的技术奠基人之一,相比大模型飞速进步更为关注安全边界问题,年中成立「超级对齐」Super alignment 项目,希望能监管技术发展。

加速主义 VS 超级对齐的矛盾并非OpenAI专属,一直以来就不断有重磅人物站队——《马斯克传》中就提到了因为核心观点的不同——当时仅看到谷歌收购DeepMind,马斯克就与谷歌创始人佩奇决裂,牵头Sam和Greg成立OpenAI,后来又因为理念不合离开成立Xai,当时的佩奇是个超级AI加速派,马斯克可以视为超级对齐者。此外,Hinton等元老级人物也多是对齐派,Coursera创始人吴恩达则偏向加速主义,年中时曾痛批美国AI禁令扼杀开源,此次OpenAI事件中也公开支持Sam团队。

这场闹剧的理念根源可以确定为这组矛盾。

我们很难得知内部两个不同理念的派系如何协调合作,但综合多家媒体报道,在11月初OpenAI内部展示新四次技术突破以及开发者日后,矛盾被放大了,随后就是一连串的「加速主义」行动,包括但不限于:

  1. Sam在采访中确认已在开发 GPT-5
  2. Sam与中东主权基金、欧洲家族基金和孙正义等接触,寻求新一轮900亿美元估值的融资,目的包括自研AI芯片等,900亿美元估值相对上轮增长了3倍
  3. 要求HR加速招聘并联系不少谷歌员工,传闻给出了4年1000~2000万美元薪酬,并希望在新融资完成加入以获取更多利益

由于开发者日OpenAI推出了GPT-4 Turbo、GPTs、GPT商店等,公司的计算能力达到极限,甚至一度暂停了订阅服务,在看似「光明」的前景下, Ilya「既兴奋又害怕」——服务器已无法满足研究团队,继续筹资加速发展成为必选项,似乎「对齐」项目已超出他的掌控。

「罢免CEO」前一天,董事会收到公司研究员发送的一封神秘邮件,内容是介绍 「Q*」项目,它可能对人类构成足够威胁,但也是通向AGI的重大突破。

随后就是董事会以及关键的董事会投票,议题核心是Ilya报告风险,要求暂缓扩张、暂停融资,指责Sam不应代表公司去私自募资,Sam则认为作为CEO自己做的没错,在最后的罢免CEO和总裁的投票中,Ilya作为Co-Founder与3个独董站在了一起,投出了让Sam彻底出局、Greg离开董事会的关键票,OpenAI很快公开了董事会决议。

当时看来,「超级对齐派」大获全胜。

「黑手」1:Ilya Sutskever

如果说Sam是OpenAI的乔布斯,技术背景的首席科学家 Ilya Sutskever 则被认为是沃兹尼亚克,在OpenAI第一封宣布Sam与Greg出局的公开信后,投票过程被陆续曝出,实锤了 Ilya 的反水行为,于是舆论眼中的第一个「黑手」出现。

事件逐步在X上逐步发酵——Ilya自然成为众矢之的,被认为是干掉Sam的始作俑者,董事会后员工大会上,Ilya被问到这不是一次「政变」,他的回答是——「你可以这么说,但我觉得这只是董事会在履行自己的职责」。

鉴于员工的激烈反应和微软等股东外部言论,19日下午刚被开除一天的Sam带着访客证回到OpenAI进行谈判,晚上Ilya代表董事会说「Sam不会回来,罢免他是推进和捍卫 OpenAI 使命的唯一途径」,此时的员工大概已经铁了心的反对董事会支持Sam,确认「黑手」就是 Ilya。

此时的OpenAI闹剧和Sam的「红心运动」已经成为网络狂欢,最重磅的信息是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宣布Sam和Greg加入微软,将领导一个AI组织,并给出每人10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欢迎OpenAI员工加入,响应众多。

如果闹剧就此结束,微软无疑是最大赢家,除了前期投资的百亿美元,现在几乎以「零元购」的方式拿下了OpenAI。

「技术宅」 Ilya似乎这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20日公开道歉,称对投票深表遗憾,但一切都是为了公司好。当日员工的自发投票行动中,96%以辞职逼宫要求解散董事会,签字名单中 Ilya 的名字赫然在列。

随着事件深入,幕后主导者的猜测逐步迎来反转,越来越多证据似乎指向 Ilya 只是个被利用的 Nerd——当然,他坚守的超级对齐与Sam的加速主义依然难以调和,但参与董事会把创始人/CEO赶出公司似乎也太过决绝,但后悔并无意义——最终 Sam与greg回归公司,Ilya离开董事会,未来是否继续在OpenAI工作以及扮演什么角色尚不得而知。可以确认的是,如果失去Ilya,对OpenAI的技术发展和安全问题将是重要损失。

矛盾2:非营利组织 vs 营利实体

这是造成OpenAI这次动荡法理基础——它解释了为什么6人董事会里居然3个毫无关联、各怀鬼胎的独立董事,为什么占股49%的微软没有董事席位、没有决策权——甚至只比野生网友提前1分钟知道Sam被开除。

简短回溯,成立于 2015 年OpenAI 是个非营利组织,唯一的愿景就是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不追求盈利,所以起始资金为创始人自掏腰包和捐助,但后续发展速度太快,大模型烧钱速度惊人——即使不算用户使用带来的推理成本,仅初始的GPT-4训练成本就达到了6000万美元,GPT-3训练成本则在几百万到千万美元之间,要继续研发就必然要设置一个有外部股东参与的盈利实体来储备资金,于是Sam开创性的提出「有盈利上限的公司」——获得超过100倍投资收益后就投资人就不再享有利益分配,微软投资的正是这个实体,尽管占股49%,但盈利实体依然由OpenAI的非盈利组织管理,而这个组织的决策层就是6人董事会。

架构设计初衷在于几个创始人早已财务自由——Sam在OpenAI之前是成功创业者和YC孵化器的第二代掌门人;马斯克因为看到「谷歌想用Deepmind来赚钱」才攒局的OpenAI(当然后来离开就是另一个话题了),天然排斥盈利。他们都不希望公司最终成为硅谷巨头的赚钱机器。

经历了一系列董事会人员变迁后,OpenAI留下了6人组成的董事会——3个创始团队成员(Sam,Greg,Ilya),3个外部非利益相关者(Adam,Tasha,Helen),花了百亿美金的微软「原则性」的没有决策权,甚至观察员的席位都没有。

最终,这个没有金钱参与的「白莲花」董事会带来了此次震荡,事件初期的17号,Sam和Greg被投出局,董事会只剩4人,22号,除了Adam外其他3人出局,增补了两名新董事会成员后,目前初始董事会仅有3人,而恢复CEO职位的Sam、回归的Greg和微软都暂未入局。

总结来看,这组矛盾的根源在于Sam的「我全都要」——既要保持决策独立,不受资本控制,邀请非利益相关方压阵表态,又要寻求外部融资,靠大量资金做研发,鱼和熊掌都要攥在手里。

正面意义来说,OpenAI打破了科技巨头新贵们被一以贯之的「唯利是图」标签,但负面意义更具价值——董事会的重要权利被滥用,创始人掌控力缩减,公司更容易分崩离析,对非利益相关的独董来说,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似乎比公司发展要重要得多。

这次是依靠96%员工以离职逼宫支持的Sam赢了,下次呢?换一家公司呢?

黑手」2:Adam D'Angelo

随着「黑手一代目」Ilya的致歉声明与公开支持Sam回归,更多人选择相信这个「老实人」是被人给忽悠了,而董事会与股东、员工的谈判仍在僵持,那么谁才是主导幕后黑手呢?

此时独立董事之一的 Adam 成了重点怀疑目标,诸多言论猜测他才是真正主谋——先是说服了其他两个独董,又策反了Ilya,最后完成对管理层的清洗。

理由也朴实无华——Adam几乎没有公开表态,作为Quora创始人与CEO,其公司旗下的Poe与ChatGPT存在竞争关系(事实上Poe更多是个Chatbot聚合平台,里面集成ChatGPT,Claude等,据统计其平均流量只是ChatGPT的5%左右),而OpenAI开发者日的一系列举措将直接打击到Poe,Adam此前并不知情,对Sam团队「怀恨在心」,所以他成了主动引爆OpenAI的那个人。

随后又有消息传出,董事会为了彻底赶走Sam,正在与OpenAI最大竞争对手——同样也是公司离职员工创立的Anthropic进行合并谈判,并让后者CEO来接管OpenAI,不过很快就遭到对方拒绝。

一时间,这些离谱的操作都被认为是Adam在背后主导,除了转发了一条为自己正名的推文外,默不发声的Adam似乎一直在「找律师保全自己」。

但最终证明这些传言可能都是错的……

当下版本的「大结局」里,Adam成为唯一留下的董事会成员,如果OpenAI董事会先后13人的进进出出是一场「大逃杀」,Adam则是最后吃鸡的那个人。

如果真正的幕后黑手是Adam,那么他大概是迄今为止商业史上的最强反派之一。不过从结果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

矛盾3:成熟公司 VS 创业公司

对比OpenAI的草台班子决策层,微软是这场闹剧中唯一的「成年人」,微软堪称全场MVP。

如果默认Sam是剧情的一号位,微软则是辅导主角一步步成长、为一切后果兜底,并始终维护自身利益的教父,几乎每一步都精准的走在「正确」道路上。

  1. 17日宫斗刚开始,微软被普遍认为是背后主导者,目的是彻底掌控OpenAI,但很快微软CEO萨提亚通过媒体放出消息,称自己只是提前几分钟知道消息,先洗清了身份,以示清白。
  2. 微软坚决与Sam站在一起,萨提亚公开表达支持,不断与Sam讨论后续方案。
  3. 第一次Sam谈判未果,第一时间与Sam,Greg达成协议,萨提亚高调官宣两个创始人加入微软领导新的AI项目组,并邀请OpenAI员工加盟,开出巨额「转会费」。 如果没有后续员工逼宫董事会的致命一击,微软大概率已经完成了对OpenAI的实质性并购,inhouse AI权重升级,将会成为事件中最大受益人。
  4. 与董事会的后续多次谈判中,微软依旧坚定支持Sam,但表示选择权在对方——无论是选择微软还是重回OpenAI。
  5. 大结局Sam回归,萨提亚体面的祝贺OpenAI,或许是出于对Sam「理想主义」的尊重,并没有强行加入初始董事会(当然也有可能谈判未果)。

在所有关键选择中,微软表现得敏捷而冷静,萨提亚再一次证明了自己,此次事件前微软市值2.7万亿美元,仅次于苹果,或许因为CEO的出色发挥,22日收盘微软已经突破2.8万亿美元,几天内涨出了2个OpenAI。

反观OpenAI,5天之内闹剧般换了3任CEO——先是Sam被罢免 ,原CTO Mira上任,两天后,Mira撑不住场子,董事会又直播平台Twitch 创始人 Emmett Shear 当临时CEO,多次谈判后,Sam Altman又官复原职。

作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科技新贵,OpenAI这次充分暴露出了管理弊端,未来如何平衡「加速主义」与「超级对齐」,曾经「豪华」的董事会现在由3个外部人员构成,会不会再次失控?Ilya和Mira两位核心高管后续怎么安排?700多名员工经历了几天的过山车,未来如何看待公司?这些都是棘手问题。

黑手」3:Helen

在大结局前,最后一名、或许也是最接近真相的「黑手」逐步浮出水面:OpenAI独立董事之一,政治学者,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的战略总监 Helen Toner。

在NYT的报道显示,Helen是个「超级对齐者」,早在今年6月就与Sam因为理念问题产生了重大分歧,起因是精通政治的Helen希望美国加强对本土AI的监管,认为竞争对手Anthropic在安全上比OpenAI做的更好,Sam当然认为这事儿不可理解,两人矛盾加剧。

于是Helen逐步产生了赶走Sam的想法,而过去几周里,Helen也得知Sam正在说服其他高管把自己清出董事会,便率先下手,联合另外两个独董以及Ilya策划赶走了Sam,这也能解释Ilya的后悔言论。

在22日OpenAI官方盖棺定论的Sam回归、董事会改组公告中,Helen与Ilya全部出局,似乎进一步证实了她才是宫斗大戏的「主策划」。

风波过后的全新初始董事会中,除了前文提到的「黑手2号」Adam仍保持独董席位,新晋加入了前facebook CTO、Salesforce CEO Bret Taylor 为董事会主席;前美国财长,哈佛经济学教授Larry Summers为独立董事,两位被逐出董事会的灵魂人物——Sam,Greg并没有进入名单——这大概也是加速主义者对超级对齐派的一种妥协吧。

如果用一张图片来做这场宫斗故事的收尾,或许Greg发布的「we are so back」大合影,官方账号玩梗「OpenAI is nothing without its people」最合适不过了。

后续的一点八卦是,仅仅当了两天的临时CEO,和Sam是YC同期生的 Emmett 是谈判中重要转折点——他要求董事会提供Sam不当行为的具体证据——如果无法提供,则不再担任临时CEO,并开始帮助Sam完成「王者归来」。

事后,Emmett 在社交媒体上写到:ceo any% 55:32 — new record???,Sam回复说——lol love you emmett。

附:《OpenAI大闹剧》时间线回顾(综合多家媒体报道)

  • 11月2日,Sam 看到 OpenAI 内部展示新产品信心十足,并开始下一步规划:筹集资金,狂飙突进
  • 11月4日,与Sam不同,首席科学家Ilya 感到不安——技术已经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程度,现在要做的确定研究方向,而不是发布功能。
  • 11月6日,OpenAI 的开发者日成功推出GPTs等功能,赢得一致赞誉, 作为 CEO 的Sam和总裁 Greg 开始全力筹资——目标是将公司估值提升到 900 亿美元(3倍于上轮融资)
  • 11月9日,Greg 在巴黎参加投资者会议。此时OpenAI 正在吸引中东主权基金、欧洲家族基金以及孙正义投资。
  • 11月13日,Sam 接受采访时首次确认已在开始开发 GPT5,并正在为此筹集资金。
  • 11月14日,随着开发日后的新产品发布,OpenAI计算能力已达极限,暂停 ChatGPT 的订阅服务。
  • 11月16日,APEC 首席执行官峰会,Sam 确认内部的「第四次技术突破」,Ilya 很愤怒——他不知道有筹资路演,而随着使用量的激增,服务器已无法满足研究团队,事态超出了他作为「超级对齐」负责人的掌控。
  • 11月16日,OpenAI内部的研究人员向董事会发送邮件,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的重大人工智能技术,被称为「Q*」,该技术可能是通向AGI的重大突破。
  • 11月17日,大戏开场,董事会会议上午10点召开,Ilya 报告了项目的进展和潜在风险,并表态公司不应该继续扩张及筹资,并批评 Sam和 Greg 擅自进行融资路演。
  • Sam 强调作为 CEO去融资是他的责任,双方不断辩论,局面升级。最终进行了投票表决,Sam下台,立即生效,任命公司CTO Mira Murati为临时CEO,由于 Greg 没有出席会议,Sam 代表他投票,但仍以2:4输掉,此外董事会还将 Greg 也踢出董事会。
  • 当日晚些时间全员会上,员工问Ilya 这是不是一次「政变」,回答称「你可以这么说,但我觉得这只是董事会在履行自己的职责」
  • 11月17-18日,包括临时 CEO Mira在内的大量OpenAI员工加入社交媒体的「红心行动」,公开支持Sam,微软表态支持Sam。
  • 11月17-18日马斯克不断吃瓜,到处回复推文(他给自己设置评论优先展示权限)。
  • 11月19日,Sam拿着访客证回到OpenAI谈判,第一次谈判失败,担任两天临时CEO的Mira下课,Twitch 创始人 Emmett Shear成为新一任临时CEO,并会代表公司董事会加入后续谈判。
  • 微软CEO萨提亚宣布Sam和Gerg加入领导一个新的内部AI团队,并公开招募OpenAI员工。
  • 11月20日,Ilya「反水」,社交媒体上公开道歉,称对参与董事会的行动深表遗憾,希望让公司重新团结起来。
  • OpenAI员工发起联名信,以辞职逼宫要求请回Sam和Greg,并解散现有董事会,几小时内收到了96%(700人+)的员工签名,曾被怀疑是幕后主导的首席科学家 Ilya 和 CTO Mira 也加入了这一行动。
  • 陆续有AI大佬出面支持Sam——吴恩达称并谴责少数人在伤害OpenAI。
  • 临时CEO Emmett 计划召开员工大会,遭到员工抵制。
  • Salesforce招揽OpenAI员工,被拒绝。
  • 媒体爆料OpenAI的董事会接触Anthropic进行合并谈判,彻底断掉 Sam 后路,Anthropic选择拒绝。
  • 11月21日,谈判继续,Sam 得到诸多知名科技圈朋友的帮助,谈判的另一方是由 Adam和 Emmett 代表的董事会,期间 Emmett 要求董事会其他成员提供开除Sam的具体证据,否则辞任临时CEO。
  • NYT报道称幕后黑手或为董事会成员Helen,她支持加强监管AI,并策划了董事会会议踢出Sam,此前得知Sam准备联合高管罢免其董事会席位。
  • 11月22日,为了达成协议,Sam和董事会方面做出了关键让步——Sam不进入3人的初始董事会,但要求就此次罢免事件进行独立调查。
  • 11月22日,闹剧结束!Sam将重回OpenAI担任CEO,Greg一并回归,董事会改组,原始名单里只留下了独立董事Adam,新晋加入的前facebook CTO、Salesforce CEO Bret Taylor 为董事会主席;前美国财长,哈佛经济学教授Larry Summers为独立董事,Sam,Greg,微软均未进入改组后的初始董事会(后续或继续改组增加董事会成员)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