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百度|医疗|AI大模型

AI如何走入临床?百度健康:AI未来能辅助医生做诊断诊疗

作者:中国商报发布时间:2024-07-25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过去,智能影像设备让医疗检查更精准、智能手术机器人打破医生“脑”“眼”“手”的局限。如今,AI进入互联网诊疗、病例数据管理等医院场景,普通人能真正用上吗?7月19日,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大健康事业群组总裁何明科在出席2024百度健康产业生态大会时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如今,在医院中,AI大模型能应用于分导诊、预问诊、智能加号、病历生成等场景,未来,它也可以辅助医生做诊断诊疗。

AI看病 目前仍是难题

AI热潮正席卷医疗行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国内累计公开的大模型数量达238个,其中医疗大模型近50个,涉及患者问诊、医生助手、药物研发、健康科普等多个领域。但是,患者“看得到摸得到”的AI仍是少数。

如何让医院用得起,是AI大模型实现商业化落地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何明科表示:“早在2018年,百度就开始布局权威医疗内容生产,尝试AI+医疗场景融合的产品,如CDSS(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但是,从政府、医院、药械企业、患者端突破,很难实现规模商业化。如在医院端,医院预算有限、支付意愿不强、支付流程很长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如果AI大模型真能帮助医生提升治疗、科研、收入等方面的水平,帮助医院降低运营成本,医院是愿意购买AI大模型的。”何明科表示,“百度健康已经在武汉协和医院上线‘AI智慧门诊’,如其中的‘智能加号’功能在武汉协和医院甲乳外科上线1个月,已为300多名患者提供了加号诊治机会,其中有超过70%是需要尽快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

如何让AI大模型融入医疗全流程,也是个难题。此前,有国内三甲医院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在医院使用的AI大模型多作用于处理影像报告、分诊导诊等基础性工作,用于建设智慧医院的并不多,即AI大模型在药品研发、临床诊断、患者健康管理跟随等领域应用受限。

“AI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商业化应用还是需要分阶段去推动的。”百度大健康事业群策略研发总经理黄海峰对记者表示,“受困于‘医疗数据保密性较强,不能在医院外公开使用’的特性,AI大模型目前在医院里的服务场景有限,像分导诊、预问诊等这些不依赖临床数据的领域是最先应用的,这也是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的必经之路。此后,我们再讨论面向具体的医院去推广私有化大模型相关的服务,比如生成病历、知识问答或者处理医疗单据。我们也正在和医院及科研机构合作,针对他们的需求定制专属大模型。”

AI进入临床还能从哪里突破

何明科说:“过去AI只帮助医院实现信息化、满足国家政策需求,医院付费意愿并不强。而当我们的产品真正成为医院的生产工具时,医院是愿意付费的。医疗领域的学科非常多,比如影像方面,AI处理的图像更便于医生理解。在皮肤科,AI处理的图像能够起到辅助医生诊断的作用。未来,在更多的科室,AI可以在辅助医生诊断诊疗方面做更多的尝试,这需要时间。”

中国医院协会今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国已有超过100家三甲医院在门诊、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引入AI辅助诊断系统。

上海仁济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生迟辰斐认为,AI在处理疾病症状描述时表现出色,但在构建主观知识体系、进行反向推理方面仍显不足,还需要提供高质量的训练数据、促进医生与AI的紧密合作,并为AI模型创造实际应用的测评环境。

“我们也在尝试利用AI技术辅助医生书写病历,从医生的使用反馈来看,使用AI大模型后,他们书写病历的时间大概能压缩到十几分钟或者二十分钟。”黄海峰说,“另外,我们也在与专病专科的临床医生交流,根据他们的需求做产品升级。”

“在医疗行业,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看得上病这三点同时被满足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AI不能直接给人类看病,却是这个‘不可能三角’的重要平衡点。”何明科说,“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在国家政策推动、医院需求带动和数字化能力及系统意识的加持下,真正让患者实现‘看病不出省、不出村’。”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