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
作者 | 刘宝丹 编辑 | 周智宇
成立不过一年多时间,月之暗面已然成为中国大模型赛道上,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公司。
5月21日,华尔街见闻获悉,月之暗面将按照投前估值30亿美元(合217.3亿人民币)进行融资,完成后依然是当前中国估值最高的AI创业公司。
过去一年,月之暗面已进行三轮融资,累计金额超百亿。在它身后,站着阿里、腾讯、真格基金等庞然大物。
这样的投资盛况,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在产业资本、风投基金的簇拥下,月之暗面迅速崛起,靠着自研的AI技术以及应用前景得到各方青睐。
然而,现实的另一面是,大模型技术仍在快速迭代,场内的玩家打起“价格战”,加速优胜劣汰;而如何找到清晰的商业化路径,仍是大模型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
资本在潮起时蜂拥而至,待潮水落去,才知谁在裸泳。在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中,资本重押的月之暗面似乎更有胜算,但它也必须证明自己的价值。
月之暗面的“资本大冒险”,已然开启。
1
宠儿
月之暗面的火爆,已然超出想象。
华尔街见闻获悉,月之暗面新一轮投资者包括腾讯和高榕创投等,投资完成后,预计估值将继续超过百川智能、智谱AI、MiniMax和零一万物,领衔中国AI头部独角兽。
这让很多业内人士不由眼红。一位AI创业公司负责人对华尔街见闻表示,AI领域发展很快,诸如竹间智能这样定位不鲜明的公司压力很大,今年会死一大片创业公司,很多针对B端服务的AI公司已经很难融资了。
月之暗面则代表了另一个极端。年初以来,中国AI大模型五虎中,月之暗面、智谱和MiniMax分别完成新一轮融资,仅过去三个月,月之暗面再次迎来融资消息,可见受追捧的热度。
2023年3月成立至今,月之暗面已经进行四轮融资,仅前三次累计融资额接近百亿元,这些资金背后,是阿里、腾讯、美团、真格基金、高榕等产业资本、风投基金对月之暗面的押注。
国内大模型公司在狂奔了一年多以后,逐渐进入市场验证环节,月之暗面也一跃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月之暗面专注于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创始人杨植麟是中国35岁以下NLP领域引用最高的研究者,他领导了一个在算法和工程领域都有经验的高密度人才团队。
3月,月之暗面旗下的智能助手Kimi将长文本能力从20万字升级到200万字,迅速出圈,阿里、百度、360等大厂们竞相跟风,还在资本市场刮起Kimi概念风。
截至2024年3月,AIGC APP行业用户已经突破7380万,同比增长了8倍,其中,Kimi月活跃用户接近600万。Kimi在APP端直到3月才上线,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成为行业TOP5,说明产品具备潜力。
Kimi也因此成为妙鸭之后又一款出圈的AIGC产品,更是第一个凭借产品功能而获得用户关注的AI应用,这也是投资人看好月之暗面的核心因素之一。
不过,月之暗面在受资本追捧的同时,密集的投资也引发了外界对其资金压力的担忧。一位接近月之暗面的人士表示,公司在短时间内迅速融资,并非因为资金紧张,而是大模型本来就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好融资的时候可以多融资,未雨绸缪。
实际上,月之暗面设置了较高的投资门槛,曾有中小投资机构反映很难入局。前述人士也表示,月之暗面对投资人会进行甄别,需要在理念上非常契合才能进入。
随着新一轮融资完成,月之暗面在大模型竞争中也获得了更多的筹码,有望释放出更多的可能性。
2
赛跑
当下的中国大模型市场,弥漫着一股焦虑情绪。大模型正在从技术之争转为应用之争,月之暗面也难以逃脱。
作为最被资本看好的AI创业公司,月之暗面也要承受商业化路径的拷问。尤其,上一轮融资完成后,杨植麟被爆出套现数千万美金,让外界质疑,这家创业公司是否能够坚定地走下去。
朱啸虎此前公开表示,“杨植麟做科研是可以的,但我不知道他怎么商业化。”在他看来,杨植麟和月之暗面还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杨植麟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5月18日的一场论坛上表示,会平衡技术和商业化。虽然把优先级放在爬楼梯(技术研发)上,但可能有一部分的商业化和产品。
相比他年初谈的更多是长期主义,畅想着“接下来十到二十年如何改变世界”。杨植麟在商业化方面已经开始了积极地探索。
近日,Kimi在小范围灰度测试打赏功能。这意味着Kimi开始培养用户的付费心智。
前述接近月之暗面人士则表示,月之暗面心态很开放,在服务好客户的同时,也会去探索C端的付费方式。
“AI商业化路径还很早,随着用户价值越来越大,模型本身也一直在迭代,能帮人干的事越来越多,收费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商业化是自然的事情。”
而且月之暗面的融资,除了资金支持,还能得到资源上的倾斜,给它商业化做铺垫。这一点尤为关键,比如,当下最紧俏的资源是算力,阿里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短板。
据了解,阿里入局月之暗面的8亿美元当中,实际出资金额不到6亿美元,其中部分将以阿里云提供的算力结算,腾讯入局也是因为寻求与 Kimi 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摩根大通亚洲TMT行业研究联席主管姚橙也认为,大型科技公司从长期角度出发,对公司战略价值,在产品、技术上的协同效应进行综合评估,并愿意为此付出一定的溢价。
这使得,无论是接下来进一步探索商业化,还是与大厂形成协同效应,都让月之暗面能够有进一步大战一场的底气。
难点则在于,当前市场还未出现微信这样的“杀手级应用”,包括字节、腾讯、阿里和百度则陆续加入大模型价格战,意图加速大模型商业化落地,通过降低开发门槛,培育起应用的生态。
一位TMT行业分析师也表示,开发者现阶段的最大痛点不是价格,本质上,现在大模型应用的卡点是技术。只有出现能够替代现有解决方案的产品,给出远超以往的体验,行业才能发生质变。
杨植麟深谙此理。一位接近杨植麟人士透露,月之暗面最新的一轮融资,会用在强化资源和人才上,月之暗面当前的工作重点是研发下一代跨模态大模型(即多模态),大概率会在6月发布。
杨植麟的野心,是要通过技术能力的不断完善,将月之暗面打造成一个像苹果App Store一样的平台。从最初十几个官方开发的应用,再到向第三方,进而通过开发者的想象力,打造出微信这样有趣的应用。
如若实现,月之暗面也将像iPhone的横空出世,在AI时代引发“iPhone时刻”。它也需要让更多的资本、大厂与之深度绑定,向更远的深处前行。
这会是一场惊心动魄,却又注定精彩无限的大冒险。被资本看中的杨植麟和他的月之暗面,只能在这场赛跑里,一路狂奔。
*本文为全天候科技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获取转载格式要求。
科技老房 2024-12-28
武器科技 2024-12-28
武器科技 202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