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OpenAI|编程

读庄子《浑沌之死》,会发现庄子真的厉害

作者:灵遁者文化发布时间:2024-02-23

原标题:读庄子《浑沌之死》,会发现庄子真的厉害

序言:

从“天真”到“天下”是一个长大的过程,我已经知道了“天下”是什么意思了,然而你却再也从我身上看不到“天真”了。

然后大多数人一生最高的境界是他无法自知的“婴儿期”,正是因为无法自知,他才天真。而天真的人,才是用心若镜之人。《庄子·内篇·应帝王》中:“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你的心,像镜子一样,什么物件来到你身边,你就反射什么物件;物件离开,也不会在你心中留下痕迹,自然就不会受伤。而现实中的我们,欲望如深渊,什么东西落入眼睛,鼻子,嘴巴……我们都会记住,甚至拼命想拥有,怎么会不受伤呢?

《庄子·应帝王》中有个故事叫《浑沌之死》,原文是这样的:

南海之帝为倏【shu】,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文章大概是说:南海的帝王叫做“倏”,北海的帝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浑沌”。倏和忽常常一起在浑沌的居地相遇,浑沌对他们非常好。于是倏与忽商量着报答浑沌的恩情,他们说:“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外界),听(声音),吃(食物),呼吸(空气),唯独浑沌没有七窍,(让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于是倏和忽每天替浑沌凿开一窍,到了第七天,七窍开,然而浑沌却死了。

我们人都是有七窍的人,浑沌开七窍而死,意味着什么呢?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意味着我们也会死?我们本来就会死啊。庄子想告诉我们什么?在我看来,庄子是想告诉我们,以“七窍”来承载天地万物,是极其难的,是很危险的。浑沌是一个没有看见过世界的人,他受不了一个世界铺天盖地的向他袭来,所以他死了。

再回到我文章的开头,从“天真”到“天下”是长大的过程;而从“天下”再回到“天真”就是返璞归真。浑沌就是混沌,浑沌就是“朴”,“朴”就是道,用心若镜,也是用心若道,来也自然,去也自然,不苛责,亦不纠结,所以能“胜物而不伤”。

人在活着的时候,无法不思考。因为我们不是石头,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在我这里“难如登天”。难道我非要“死去”才能体验像“石头”一样生活吗?这就是我为什么在哲学书籍《重构世界》中,将意识定义为:“意识是物质逆熵存在的本征。”如此意识将脱离人而普遍存在,就包括我说的石头,它是有“活生生”的意识啊!

可人与物的不同也在于意识,那么区别是什么?自然是意识能级的不同。物质逆熵度越高,意识能级越高。显然一个人的逆熵本征态比一块石头高很多,因此人更具“灵性”。

既然人由不得去思考,去想问题,去探索,那么就应该鼓励他去想,支持他去探索。然而人又会忘记,自己并不是无所不能的,自己也并非精力无限之人。

就像一个人写一本书,以《红楼梦》或者《史记》来说,可以说一本书耗费作者一生的精力。而作者在沉迷《红楼梦》的时候,又无暇他顾,这在我看来叫“用心若牢”。进牢里去了,就很难出来了。

所以老子和庄子还是潇洒的,《庄子》首篇题目就叫《逍遥游》,可见庄子是多么明白的人。老子在函谷关写下了五千言,骑青牛而去,丝毫不眷恋。

我现在决定写的这本书叫《朴易天下》,浑沌为朴,朴是朴素,易是易经,也是容易之意。中国古人的智慧,实属世界文明史上灿烂的一笔。中国历史能恒久不不断,谁能说与此无关?

然而儒释道三家虽然可以合而融一,但各家有各家之长,且分门别类,内容冗余晦涩,让学习者望而却步,不知其所以然。我希望你去读《道德经》,去读《庄子》,也去学习“五术”,用所学来悟人悟己,救人救己。

所以对于各家的内容,必须删繁就简,以通俗的言语深入简出,不知道我是否可行,不过我已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了。我能坐得住,但我不希望打持久战,一到两年能完成,是我的希望。

探究科学的同时,也探究传统国学文化,这并不相悖,反而应该是互补的。就像西医和中医,争论了那么久,其实它们用事实证明了自己,证明了其各有所长。这也是很多读者留言问我:“你一个写科普的人,为什么又汇编了《相观天下》这样看相书?”其实我对各种学说内容并不排斥,我都会去接触。万法归宗,就像《朴易天下》的内容会很多,包含五术的仙、医、命、卜、相五类知识,但在你们没有开始细读之前,你们就清楚,它们的根源是什么,这五术是根据什么内容发展出来的。

“以知达知,其知无涯”,诸位要和我一样,做好“用心若镜”的打算,了解这一切,是因为这一切就在那放着,好东西不去看看,不去思考一下可惜了。能不能通过这些东西,这些文字,达到“返璞归真”,或者说其他的境界,我就不得而知了,亦不能对诸位做出任何承诺。

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探索。谨以此书,献给诸位朋友,也献给我自己,同时也是对古圣贤的致敬。毕竟,没有他们,怎么会有这本书呢?

我这几天还在想,OpenAI现在很火,能帮人写邮件,写代码,甚至写论文,那它能不能把中国浩若烟海的国学著作做一个大刀阔斧的重新“创作”,使得每一个现代人,都能轻松阅读,一读就会呢?毕竟这项工作如果靠人,是很吃力的。我计划2年完成的作品,可能几年后的OpenAI两天就能搞定。如果真是那样,也是人类的福音。人将再次得到解放。解放的之后的我们,会干什么呢?

灵遁者,原名王银。中国独立学者,1988年出生于陕西榆林市绥德县,现居西安。 艺术家,国学起名师,作家。 2005年开始创作,至今已有10余年。其作品以朴素,深刻,具有洞见性和想象力,在各大网络广为流传,深受读者喜爱。灵遁者代表作品有灵遁者科普四部曲,国学三部曲,散文小说五部曲。灵遁者书籍:aixldz

国学三部曲分别为《相观天下》,《手诊面诊色诊大观园》,《朴易天下》。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