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AIGC

有关 AI 与产品经理的三个暴论

作者:刘言飞语发布时间:2024-01-04

原标题:有关 AI 与产品经理的三个暴论

最近跟朋友聊 AI 聊得挺多。往往是不管做什么的,凡是跟互联网有联系的,都挺兴奋,都在讨论 AI。

聊着聊着,有三个暴论浮出水面,跟各位分享。暴论归暴论,道理还是在的。

  1. AI 带来的新技术,会带来古典产品经理复兴。

产品经理的价值总是在新技术要素出现时更得到凸显。新技术意味着有创造体验差的新的可能性,无论是 Google 还是维基百科,无论是百度贴吧还是淘宝,都是建立在技术迭代中涌现的机会上的。跟它们类似,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带来的又是短视频、小红书这样全新的机会。

长期以来,具体而言也就是 18 年之后,这样的新技术就不再出现了。产品经理开始聚集在所谓雕花的工作上。这时候,产品经理是摆按钮的、产品经理是做转化的、产品经理是写文档的等等说法成为主流,从边边角角抠一点用户红利,从海绵里挤一点用户转化和 GMV,是大多数所谓商业产品经理或者增长产品经理做的事情。

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裁员的压力下,大多产品经理都更焦虑。大厂之外的,要么降低预期去中小企业,要么干脆转行做点生意。还在大厂的,只要不是位置特别难受,也不会轻易考虑出来创业了。

AI 这次跟过往的几次所谓技术革新大不一样,带来的是确定性很强的变化。在绘图上,在自然语言交互上,在知识获取和信息处理上,都是肉眼可见的有效果。而且这个「有效果」,还在飞速地进步。昨天似乎还在琢磨 prompt 该怎么使用,今天就出现了更可控的 ControlNet;上个月刚适应用文字跟 ChatGPT 对话,这个月已经有多模态的论文出现了。

这种新技术,会让产品经理重新发挥余热的地方至少可能有:

- 基于自然语言的新交互,各种产品的大调整(想象一下抖音这种沉浸式信息流的交互对内容行业的影响);

- 基于 AIGC 的新工具,相当于重塑文档笔记、表格、幻灯片、绘图、音频视频剪辑等的功能;

- 基于 AGI 创造新的场景。从陪聊到心理辅导,从游戏 NPC 的智能化到全新的 AI 生成式游戏,等等。

虽说这些的实现难度,和明确的路径尚不清楚,但目前它们被证实一定是可行的,只不过是半年还是五年的区别,这很重要。(更多可以参考: 从 ChatGPT 看 AI 未来的 7 种场景可能性 )

所以流水线风格的产品经理未必能在 AI 行业里找到什么机会,很多沉寂的、熟悉用户场景的古典老产品,或者抱有理想主义和热情的年轻产品,会大有可为。

2. 不存在 AI 产品经理。

有的朋友会考虑,是不是现在投身进入 AI,摇身一变成为 AI 产品经理,就能跟上这波浪潮?答案是错的,而且是可以肯定的。

AI 产品经理在过去曾经勉强成立过,是因为那时的 AI 聚焦的场景很接近。大多数 AI 产品经理,在做的就是智能音箱、智能客服,又或者策略算法。实际上更像是跟 AI 有关的业务的产品经理。

AI 产品经理是个伪命题,我以前写过一段:

「一直觉得 AI 产品经理是个伪概念。就像你说你是 Python 产品经理、是安卓产品经理一样,拿技术领域来说没有意义。

产品经理是面向用户和应用场景的。做智能音箱就是音箱产品经理,做智能客服就是客服产品经理,做无人驾驶……还没有用户的时候哪需要产品经理啊?

别被媒体夸大洗脑觉得要未雨绸缪布局自己的未来,产品经理的方法论都不是来源于某项技术(区块链同理),都应该来源于用户。」(

如果说 AI 产品经理指的是做 AI 相关产品的,未来肯定会有,但大家不会这么称呼。更多的会是面向场景和业务的。是做绘画的,那就是绘图+AIGC 内容产品经理,可能这样都不算精确,可能做平台的(撮合创作者和甲方),和做工具的(绘图工具),又是两种产品经理。

另外反过来说,现在 All in AI 也是个伪命题。要投入 AI 的产品经理,第一步应该想的还是场景和应用的问题—— 你到底面向什么样的人群,准备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以及更关键的:Why you?

或者换句话说,与其摇身一变成为 AI 产品经理,不妨换个思路想想,我过往的履历能跟 AI 有什么样的结合?我现在的工作内容,能通过 AI 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就像我自己在关注的,始终还是内容行业或者交易平台的问题,这是我的舒适区,别的方面并非不好奇,而是很清楚自己的经验边界,知道到时候各个领域的好产品经理,都大概率还是有经验复用的。就像前阵子跟 flomo 的联合创始人少楠聊,他会关注文档与 AI 的关系;跟潮汐 APP 的老板启旭聊,他会关注声音与 AI 的关系。这似乎是更合理的。

(Notion AI 是文档类的产品经理值得研究的。)

3. AI 的机会不在一时,如今做的都是打火机。

身边有些产品经理开始产生焦虑,有种得早点上车才有的赚的心态。这个命题不一定是假的,但指望早上车就能乘上对的火箭,就跟抽彩票一样了,哪怕十年前入行互联网的,没有赚到钱的大有人在。

说得更具体一些,现在的 AI 虽有大的进展,但真正 LLM 和 RLHF 的基建都还很差,尤其在国内。如今的状况,更像大家在设法把 iOS 做出来,或者说 iOS 已经有了(GPT),还在争夺类似的机会(安卓),或者本土化的机会(MIUI)。

对于大多数中小团队或者像我这样的个体户来说,做大的平台机会有限,它们还是归大资本大企业所有的。但 iOS 之上,空间也并不小。操作系统之上的机会,也是足以支撑巨大的市场空间的。

而在 iOS 出现之时,就急切要参与,马上做出可用的东西来,大概率就是做手电筒、打火机、汤姆猫这样的东西。

像这个打火机 APP,就是时代眼泪。它的出现,就是围绕「一个有陀螺仪传感器+超大屏幕的手机能做什么?」而做出来的。当然并不能说没有意义,作为把玩的小游戏没问题,只是它肯定不是大多数创业者和产品经理想要做的东西。 而真正有价值的,从滴滴美团,到短视频小红书,乃至各式各样垂直场景的 APP,都是多年后,随着用户沉淀和技术革新,生长出来的。

正如目前的境况。拿着 ChatGPT 的锤子,到处找钉子,大概率做出来的就是打火机、手电筒这样的产品。像 prompt 的交易平台这种东西,看似当下是刚需,但在 prompt 被更可控的手段(通过 prompt 训练出的 prompt 生成器,又或者 ControlNet 这种新工具)替代掉之后,也没有太大的存在价值了。像 ChatGPT 套个壳改个 UI,像调用下 GPT 弄个 Chrome 的插件,都是如此,短期内有用,很快就会失去价值。

所以不妨放宽心,就着前面说的两条,一起思考一下。对新的变化持续保持观望,但不要着急就 All in 进去做打火机。这可能是最合理的选择。

题图由 Midjourney 绘制。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