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通义千问|MaaS

被“误读”的阿里云北京峰会?

作者:夸克点评发布时间:2024-01-10

原标题:被“误读”的阿里云北京峰会?

王如晨/文

半个月内,连续三场峰会。阿里云智能急急如律令。

先是4月11日的阿里云北京峰会,接着18日的钉钉北京“钉峰会”,然后26日,2023阿里云“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南京)。

主题似乎不同。

不过,在我们看来,它们是一组完整的策略:阿里云北京峰会,侧重大模型与云智能版图的中长期策略;钉钉则像一路先锋,侧重大模型首个场景落地,并伴随魔法棒公布;阿里云南京生态峰会,应该着眼更为具体的年度营销与客户激励。当然,除了行业,它应该也不会忽视大模型的落地动向。

可以分别总结为:战略方向、基调;局部场景快速落地;生态与增长。

若让我选择解读的重点,我依然还是选择阿里云智能北京峰会。虽然它已过去11天,却没看到真正清晰的解读。

甚至,某种程度上,它似乎成了一场被“误读”的峰会。

一重原因,当然跟外界关注焦点几乎全落在大模型上有关。

无可厚非。大模型是无法回避的热点。几家同业已相继公布形态近似的产品。阿里早有储备,不可能漠视。它必须发声。老实说,它本来完全有能力更早推出。

另一重,外界忽视了阿里云乃至阿里集团一直擅长的系统打法。

阿里崇尚技术,并持续强化底层创新,每年研发投入庞大。但它并非一家盲目的技术主义膜拜者,而更擅长将技术与商业融合,落地成就生态,解决实际问题。当然,几乎每个场景,它都能将自身长短期发展目标融汇一体。

何况,这是阿里云智能2024新财年首场峰会,也是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CEO张勇(花名:逍遥子)兼任阿里云CEO后现身的第一场峰会。他此刻的多重角色、务实与务虚的领导力、长期以来崇尚交响乐式的协同思维,决定了阿里云北京峰会不可能是大模型的单点游戏。

这正是夸克觉得值得重新审视的视角。

怎么开始呢?

先从一个段子说起吧。

11日,峰会当天,当阿里集团CTO靖人主讲《云智一体,让智能创新无处不在》时,我看到朋友圈有人发帖说,阿里云用了“云智一体”,PR们可能挨训。这当然是玩笑话。但瞬间能感受到一种暗示:这词,百度用得频次更高,主要标榜所谓“智能云”。

随后就看到几篇所谓阿里抄袭百度3年前“云智一体”说法、后者如何获得共识的文字。

“抄袭说”挺可笑的。2018年12月,阿里集团已将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正是着眼云与AI协同。2019年初,逍遥子密集强调“数智化”。同期,阿里云前总裁行癫强调“拐点来临”与云计算2.0时代开启。同年,阿里开始研发大模型。这都是基于客户需求与行业趋势,面向数智化时代所作的定义。

本不值一提。不过,它还是让我们更关注这类:大模型风潮下,峰会到底传递了什么基础逻辑?它回答了什么核心问题?在夸克看来,整个大会,主要有两大维度:

一、确立了智能化时代的云计算技术架构与智能化操作系统,打开了新的赛道增长空间与新的价值维度(逍遥子)。
二、公布了一套“云智一体”的智能化落地方法论与关键产品支撑体系,回答了落地执行问题。(靖人)。

你知道,2023年,一个疫情解封年份,复苏与增长势必成为主流。逍遥子去年给阿里集团定的关键词是“定”,今年则是“进”。后者不止前进,还有向上跃迁以及高质量增长。

作为集团2B底座,阿里云智能已是第二大主业,几个季度以来,增长大幅放缓,固有海外客户转单以及本地特定行业整顿等背景,仍还无法脱离数字化战略中面临的挑战。加上集团刚经历过一场涉及生产关系的组织架构变革,作为阿里生态幕后的核心数字化驱动力,甚至可以说是文化与组织之外的最大统一性、协同性力量,此刻的阿里云,必须展现出多重向上的能力。而这也是资本市场极为关注的焦点话题。

说得够明白了吧。

先看逍遥子表述。

所谓智能化时代的云计算技术架构,也即他强调的IaaS+PaaS+MaaS。

IaaS层侧重算力;PaaS层更多与软件、大数据、机器学习平台服务有关,当然也有底层硬件等服务;MaaS,模型即服务。阿里云去年云栖首提之后。几个月来,它已成海内外言必称的概念了。

他强调,这三层架构,是阿里云面向智能化时代的全栈化技术能力结构,也是各行业智能化所需的通用服务。

你应注意到,逍遥子没有延续之前行业常说的IaaS+PaaS+SaaS结构。

SaaS属应用层,更多是生态伙伴的事。着眼自身能力,不提,合乎逻辑。但不止于此:SaaS层,将会因上述三层架构尤其大模型而被重构。它甚至是三层架构着力化解的关键问题。

你知道,相比美国SaaS群雄左右全球许多行业,中国SaaS生态发育不良。除了产业发展差异,也有本地各种壁垒成因。本地之所以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数字化等范畴繁多,其实就是一种复杂映射。

而SaaS生态的分散与割裂,也是本地云计算公司难以获利、数字化进程缺乏标准化/规模化、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刚才说了,最近两年,阿里云增速大幅下滑,连续两季增幅已至低个位数,固有海外客户转单、特定行业整顿等影响,SaaS生态亦无法忽视。而一些人不明就里,盲目矮化公共云价值,认为它成了负担。

你应看到,几年来,阿里云核心立场即为不做SaaS(侧重IaaS+PaaS,钉钉则强调PaaS化),用意就是要激发生态。

但这挑战巨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逍遥子强调的IaaS+PaaS+MaaS,击破了这种认知,再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空间。

先看我简化他的两句表达:

1、数字化时代,企业与行业有先后。面对智能化时代,所有企业都在“同一条起跑线”。
2、所有行业、应用、软件、服务都值得基于新型AI技术、AIGC、大模型“重做一遍”。

第一句,有对传统行业的敬畏,也有对阿里集团现有形态的扬弃。他整体渲染出了智能化时代的新生产关系与平权意识;第二句,“重做一遍”,主要针对的就是应用、服务,尤其是软件形态的服务。SaaS层当然是其中关键的部分。

逍遥子没做过多展开,但我认为,这两句里,有他内心强烈期待与强烈自信。

因为,MaaS层崛起的逻辑之一在于,它提供的是一套近似“turn-key”的解决方案:基于IaaS、PaaS,定义出通用大模型,然后与行业、具体企业知识体系融合,生成属于它们的个性模型:行业大模型与企业专属大模型,进而解决行业与企业的实际问题。

靖人表示,未来,MaaS层上面,也可能长出新的SaaS层。两日前,钉钉总裁不穷甚至说,大模型将打破SaaS与PaaS的边界。

很多人还没意识到,上述表达里,隐含着一场巨大的革新与升级。此前,夸克在朋友圈多次强调,MaaS与大模型将会改造SaaS层。

未来的应用生成模式,将会冲击甚至持续瓦解现有的软件应用以及服务。后者将经历一轮不易觉察的“去中心化”趋势。那些曾左右全球的行业应用、软件及种种牛逼的服务模式,会被MaaS层持续改造。后者在全球软件领域的重构潜力,绝不逊于阿里云当年“去IOE”引发的云计算架构革新。

你不觉得,“同一条起跑线”、“重做一遍”里,一个强耦合的传统生态体系在松动,一个全新的生态开始萌生么?一句话,许多巨头的蛋糕要被持续分流了。

这也是为何我说上述表达里有逍遥子的强烈期待与强烈自信在。

因为,阿里云不止率先于行业定义了MaaS层,更有过去14年在IaaS、PaaS的深厚积累。尽管业务规模与获利远不及微软、亚马逊,但就基础的通用型能力而言,它是全球少见的具有全栈化能力的云智能公司。

逍遥子已借此暗示出,制约数字化发展的最大压力面之一将持续得以解除。面向智能化周期,阿里云有望打开一个巨大的增长空间。

这也是新的赛道空间。它将不止再造阿里云,同样有可能再造新阿里。因为,“同一条起跑线”、“重做一遍”,同样适用于阿里集团。若你将阿里云智能视为一个智能化基础设施大底座,现有的其他所有业务单元,都是长在上面的具体生态。

看不到这点,陷入大模型单点游戏,你很难理解逍遥子与阿里集团一直以来的系统思维。也很难体会到,这一周期,为何他会亲自下场兼任阿里云智能CEO。

要知道,这种一身多兼很容易引发质疑,尤其是上市公司层面的治理。

在我看来,一个数字化与智能化新时代,首先会对整个组织的智能化、敏捷协同提出更高的要求。阿里云智能一号位必须具有全局视野的领导力。

譬如,逍遥子说,未来阿里集团所有产品都将接入大模型。听起来很轻松。这可不是小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里面涉及复杂协同,还有种种成本。如果集团一号位不直接支持与推动,很难落地。它比20年前所谓“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以及过去几年基于数据中台的数字化落地壁垒挑战更大。

这不是拔高阿里云的价值。但你要意识到这一组织单元的双重属性。它既是集团旗下2B业务版图,也是整个阿里生态智能化变革的底层支撑体系。此刻,逍遥子不下场,整个效率可能会大打折扣。因为,过于侧重业务面,很难回避考核,势必会牺牲更长期的目标。

总之,此刻,逍遥子站在阿里云与集团立场,回答了非常核心的问题。

逍遥子的内容还有很多,尤其两个普惠立场(让算力普惠、让AI普及)。不过,它与下面的内容结合更紧。

最近一段,围绕大模型的应用场景、生态建设,已成焦点。而本地资本市场上,前段热炒的算力、平台、SaaS概念股,这周股价大跌。因为,这只是要素,并不等于就能落地成就服务。

基于阿里云全栈化能力,逍遥子揭示了一个巨大的价值空间。它对应着未来的增长潜力。但阿里云同样也得回答怎么落地的问题。

靖人所做的,就是基于逍遥子定义的三层架构,给出一套“云智一体”的落地方法论。

就基本策略而言,简单总结,就是以云为基础,以大模型尤其MaaS为核心,建立一个智能化生态。

而具体路径,除了基于独立形态的通用大模型服务(通义千问只是其一)提供服务外,主要有两条:

1、行业大模型:通用大模型与行业经验、知识体系融合,生成行业大模型,满足行业需求。
2、企业专属大模型。通用大模型与具体企业经验、知识体系、特定需求融合,生成企业专属大模型,满足更为个性化的需求。

听起来,跟过去数字化与行业、客户共创一样。好像没什么难处。实际差异很大。

过去提供给客户的是各式武器,不保证打胜仗。好处是不会损害客户利益。但大型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尤其数据中台日益复杂,“武器”之间存在很多壁垒与协同问题,深度共创成为必需。这个过程,短期就很难生成规模化、标准化、高效率的数字化输出模式。而PaaS层之上的SaaS生态,也难以成熟、稳定。你去考察本地一些SaaS。截至目前,许多都还是传统售卖方式,谈不上订阅服务。

这里有一重矛盾性:既要提供完整的通用型技术、产品组合,消除各种链路壁垒,同时还要提供符合行业与企业属性的创新空间,满足个性化要求。

大模型应运而生。MaaS化的本质,就是将行业、企业通用的基础技术提炼、封装成服务的形态,满足通用场景。大模型既是一种独立的产品,可直接应用,同时又是一种开放的容器,基于它,融入行业与企业知识体系,形成行业大模型与企业专属大模型,满足个性化需求,解决更为具体的问题。

MaaS不是简单地在PaaS与SaaS边界处前置服务。事实上,它本身兼容了PaaS、SaaS两种能力。所产生的效应,正如钉钉总裁不穷所言,两者界限未来不会那么清晰。

如此,MaaS将会最大限度消除大型企业数字化过程中的规模化、标准化壁垒,整个数字化输出将会具有更高的效率。阿里云的增速才有可能重新恢复到两年前的水平。

这也是去年阿里云栖大会公布MaaS后我们报以热烈期待的原因。

但不要觉得MaaS落地很容易,它需要非常苛刻的支撑条件。

前面说了,它必须基于强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

在靖人那里,云计算已成全球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创新引擎。

一方面,它为各行业提供算力,以多种计算满足场景需求,同时必须普惠能力,持续降低技术门槛。另一方面,必须不断丰富产品形态,解决行业与具体企业问题。

颇认同他这一观点。“云智一体”或云与AI深度融合,正在于底层云基础设施支撑。AI离不开云计算,模型建立、推理,整个流程都跟云基础设施强相关。说到“智能云”话题,他没点名同业,但强调,这是云的一个正常生命延展,“智能”本身就属于云的一部分。

2021年,阿里云前任总裁行癫曾强调,云计算并未被精确定义,它有两大特点:一是纵向产业链很长,二是横向非常宽。这显然也是云与智能深度协同的表达。

不过,云计算范畴与价值链的深化,对技术、产品创新与整体交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已故计算机科学家、曾任职苹果与谷歌的Larry Tesler,有个“复杂守恒定律”:若用户觉得产品使用简单,那背后技术创新与构建必定复杂;若用户觉得使用复杂,那背后能力不够。

靖人还原了这一逻辑。

以前训练一个模型,需要端到端、全链路涉入。有了通义千问之类,尤其有了预训练大模型后,MaaS概念下,云厂商可建立更多模型抽象,模型使用与构建将发生转变:无须从头开始,甚至不需额外标注,只要梳理行业或企业知识体系,基于大模型,能很大程度上自动生成一个既具有高度智能又具有行业属性的模型,服务各行业,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描述听起来,交付好像很简单。

其实要有非常完整的技术、产品、平台化支持。逍遥子定义IaaS+PaaS+MaaS三层架构,也是三层必备的通用型能力。

比如IaaS基础产品层。很多人第一感是算力,甚至是GPU卡。大模型训练确实离不开庞大算力,但GPU、算力只是整个基础层一部分。它需要专门为AI设计的云基础设施,不止异构计算逻辑、模块,还得有高性能网络、存储、弹性计算与智能计算集群、本地化部署等服务。它是一个整体。

当天,很多媒体忽视了两款重磅产品:一是弹性计算新品Universal实例(简称U实例),二是预留空间存储。前者能聚合多种服务器规格,自动匹配资源,消除开发者很多繁琐工作,大幅降低使用门槛,同时不失企业级能力。后者有多项规格,从500G-1PB,可按需预留。若开发者不在乎存储地域,可选无地域属性预留空间,性价比更高。1PB容量价格比按量付费降幅高达70%。

两款产品延续了阿里云过去几年沉淀的IaaS层能力。前者很大程度上对应着“一云多芯”,后者尤其无地域属性预留空间,与部署结合的话,隐含着“去中心化”的本地region,它可以接近业务运营。适应低时延需求。

基础层还有很多产品。事实上,此刻我仍对去年发布的CIPU怀有更多期待。它与飞天操作系统的结合,既释放了超大规模计算与性能的要求,又满足了软件定义的灵活性。这里面藏着巨大的成本效应。放在此刻,它极为匹配逍遥子强调的普惠价值观。

PaaS平台层产品,若用一个词简化,就是Serverless化。无论数据库、大数据、机器学习、函数计算(中间件)等产品,都会加速这一进程。开发者不必关心底层资源,只需关注模型服务,关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将运维、资源匹配问题留给系统,自动扩缩容、自动弹性服务。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按效果、价值付费。

这里不做太多展开。不过,有必要提一下靖人讲到的“企业专属数据空间”。大模型生成过程中,整个知识图谱、数据。无论什么格式,企业不需任何预处理,都可授权到空间。阿里云提供一键式生成的大模型能力,可理解各种模态的数据。

这一步,可是企业专属大模型生成的核心环节。它不止能力因素,更有数字化、智能化过程中平台沉淀的信任体系。

没有确认这条信息:在谈及企业数据与通用大模型融合时,我隐约听到逍遥子说,这是客户的“半条命”,阿里云绝不能辜负了信任。

MaaS生态远不止这些。其中魔搭社区,去年11月还只有300个模型,如今已超过800个,每天都在增加,且覆盖领域日益多元。不到半年,社区用户量已超100万,模型总下载量超1600万次,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AI模型社区。

此外,它的行业拓展策略、客户激励政策正在形成,而普惠导向下的许多公益化行动亦备受关注。

当天,一位阿里云的朋友说,一切还刚刚开始,一场峰会很难容纳多少内容,“你看,采访环节只有靖人,业务的人还没法讲更多”。

不过,26号阿里云生态大会(南京)应该会有部分传递。

我倒相对更关注一项公益化活动。那就是已正式开启的“飞天免费试用计划”。它提供了一个零门槛体验云的机会,且覆盖阿里云全线产品。我认为这是最为长尾的教育与生态孵化策略。

里面隐含着成本。阿里云aliyun.com负责人蒋林泉表示,这是逍遥子亲自关注的项目,不可能考虑什么当期收益。比如有的用户体验结束后,未来未必采购阿里云服务。但是,持之以恒的公益化努力,有信心形成正向的商业循环。

当然还有更多。

比如逍遥子强调的阿里集团所有产品未来将全面接入大模型,以及钉钉对通义大模型的最新落地动向(魔法棒推出)。前者当然是一项关键的决策,你体会一下它背后的组织协同与领导力要求,它的价值,不会弱于过去一个周期对于阿里云的场景验证,甚至更大。后者则是阿里集团整个生态中一把新的智能化倚天剑,既有速度,又有穿透力。

阿里云正以一套完整、系统的打法,快速展示智能化生态的力量。阿里云北京峰会、钉钉峰会、南京生态大会是新财年的一套组合拳。

后续,它一定会展示更多。部分指标甚至会纳入2023~2024财年财报,以集中传递新的价值维度与成长空间。

逍遥子躬身入局后,阿里云的形态正在发生关键的变化。

前段,集团层面落实的24年来最大一次组织升级与治理变革,涉及生产关系。阿里云智能单元带有双重属性,既是2B生态与业务版图,也是阿里集团整体生态智能化变革的支撑体系与整个版图的基础设施底座。未来,有望母以子贵,现有6大业务集团可能只是云智能平台上的大的细分垂直生态。

逍遥子极为关注阿里集团的未来形态。2017年,他曾说,如果未来还是“电商+文娱”,会非常遗憾。2019年云栖大会上,他将创始人马云定义的“五新”战略扩容,描述为服务“百新、千新、万新”的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

6年过去,阿里集团已非当初面貌。组织变革后,阿里版图生动,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但我认为,它远没有达到逍遥子设想的理想状态。

一个细节,我们知道,相比大的单元,他极为关注小的创新。每年春节,常常闭关反思,整个版图中,到底有哪些微小而富有力量的创新。今日阿里版图,6大单元与几个子公司,看似成熟稳定,但最近几年,微小的创新迸发效应,似乎有所弱化。

另一个细节,你需要从2022年年初他主导升级的“三大战略”体会。“内需、全球化、云计算与大数据”已升级为“消费、云计算、全球化”。他特意强调过,全球化既包括消费全球化,也包括云计算的全球化,这是新的“一横两纵”。这里面明显藏着创新的期待与不甘。可以这么说,新的历史周期,阿里集团必是原生的国际化。

创新,比单纯追求有限维度的增长指标更为关键。阿里面临多重挑战,有竞争,有监管,有地缘,但我认为,发自内心的使命驱动、组织与文化力、创新精神以及执行力才是他的念兹在兹。

而此刻,逍遥子一身多兼,正是阿里云双重属性以及阿里集团上述复杂诉求的映射。

它暗示出,前次组织变革之后,面对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一定还会有更大的效应释放。

在接受原《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著名财经作家秦朔(我的大领导)采访时,逍遥子谈到了这一点:“目前情况下,阿里巴巴集团也没有人比我更适合来做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足够大,它需要技术和商业的高度结合,需要前瞻性地设计好先进的技术系统和先进的商业系统,具备双重的先进性,并建立好的模式。”

老实说,在我这篇文章结束前,我并没有读完秦总的文章。但我关注逍遥子领导力已久,他的表达以及阿里云北京峰会传递的信息,整体吻合了我的上述种种判断。

他的一身多兼,确实匹配着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期。

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他必须躬身前行,为阿里云、阿里集团打下面向智能化时代关键一桩。

如此,再回到开头,体会一下“同一起跑线”与“一切值得重新做一遍”,以及他强调的IaaS+PaaS+MaaS三层架构、普惠立场,就能理解我为什么说,里面既有阿里对生态的包容与敬畏,更有对自身的反思与扬弃。

至于我们关注的其他话题,比如2024财年的增长、潜在的估值与IPO等种种,都不过是上述表述的衍生品。

不过,还是提醒一下,又将到了财报季。阿里集团2023Q4财报下月即将发布。

数据本身已属过去,而此刻的种种动作,却有望引发资本市场重新审视阿里集团的整体价值。

尤其是一场组织架构变革后,偌大版图已生成诸多独立的价值单元,且几乎全部都已进入独立估值甚至IPO的周期。它们大都未真正体现在阿里现有美股与港股的市值里。而逍遥子亲自执掌的阿里云智能,作为其中第二大营收单元(1000亿,且已获利),面对智能化时代,正在打开新的增长空间。无论政策面、疫情解封与复苏背景,还是日益深化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都已经给它以及阿里集团提供了注脚。

最后,补一句。我说阿里云北京峰会是一场被“误读”的峰会,绝非轻看大模型话题本身。事实上,就传播与心智渗透而言,北京峰会胜过本地另一家太多。我说的“误读”,就在上面邋里邋遢的思考里。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