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福州大学、湖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很多高校都发布通知,在毕业论文审核过程中会进行AIGC检测,以鉴别论文中人工智能代写内容,加强对人工智能代写风险的监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草案)》也明确指出:已经获得学位者,在获得该学位过程中有“抄袭、剽窃、伪造、数据造假、人工智能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或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入学资格,以徇私舞弊等非法手段取得入学资格、毕业证书的”,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证书。
面对高校、出版社等审查单位的严查,AI还能用吗?
其实,现有技术对于精确识别出AI代写的违规行为还比较欠缺,且人工智能模型还在不断升级,有的AI工具已经超越了一般水平的论文写作,且生成的内容和人类创作很像。
现在学界对于AI工具的态度,较多的是“可以使用,但不能过分依赖”。大学生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追求“可解释性”,用AI产出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必须是学生经过思考和主动学习的结果,能够明确地阐释自己产出这一内容的问题意识、思想内涵,体现自己创作的主观能动性。
了解AI的使用伦理,科学、合理的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得用人工智能技术替代个人写作。可以将AI作为论文写作的辅助工具,但对于最后的论文要进行AIGC检测,以规避AI代写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