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AI大模型

大风口,家电厂商AI赋能与跃迁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时间:2024-10-3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翁榕涛 实习生 胡剑铭 广州报道

随着AI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家电行业掀起了AI大模型竞赛,AI大模型正在成为头部家电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在AI大模型的赋能下,智能家电不仅可以具备数据分析、行为习惯理解和自主深度学习等多种能力,而且有望将技术延伸到更多的生活场景。

尽管头部家电企业纷纷布局AI大模型,但有家电行业观察人士指出,“目前AI大模型和家电的结合度并不高,消费者的体验也比较一般,因此市场上对部分AI家电产品有‘伪智能’的质疑。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家电AI化仍是必然的,但目前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

从实际应用来看,AI大模型能满足用户的哪些需求?目前还面临着哪些发展痛点?是否能成为补齐家电智慧图景的最后一块拼图?

AI大风口

AI风口之下,各大家电品牌正积极探索“AI+家电”模式。伴随人工智能应用价值的逐渐显现,几乎所有传统家电产品都在全力拥抱AI大模型。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梳理,已经有超过10家家电企业布局了AI大模型。比如美的集团(000333.SZ)推出了家居领域“美言”AI大模型;海尔智家(600690.SH)推出了HomeGPT模型;老板电器(002508.SZ)推出“食神”平台;方太推出了Healthy CookingGPT;四川长虹(600839.SH)推出“云帆”平台;苏泊尔(002032.SZ)推出“云馔”平台;小米(01810.HK)推出小爱大模型;海信推出了星海大模型……除了以自研大模型赋能自身产品外,部分家电品牌也会选择接入外部平台,如TCL接入百度“文言一心”大模型。

在大模型的加持下,AI电视、AI洗烘套装、AI厨电、AI扫地机、AI净水器、AI家庭机器人等被推向市场,AI技术与家电行业的结合已超越技术层面,落地为真实可感的产品。

10月24日,方太发布Healthy CookingGPT,重点聚焦在健康烹饪,以千万级的膳食健康知识图谱和AI算法做支持,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饮食建议,并且配备了智动烹饪系统,在选定菜谱和导入食材和材料后能实现“自主烹饪”。

另一厨电巨头,老板电器的“食神”大模型可以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用户实现菜谱的生成和一键烹饪,为用户提供从烹饪规划到执行的全链路解决方案。

老板电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消费者在外吃到可口、满意的饭菜时,可以将拍下来的照片提供给‘食神’,大模型就能识别照片中的菜品及其所需材料,调取与该菜品相关的烹饪知识和技巧,实现自动烹饪。”

实际上,市面上早已有多个厨电品牌将AI技术应用到产品中,用户可以与系统对话,询问菜谱,控制厨具的火候、温度。可以看出,AI 赋能厨电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智能化的烹饪控制、健康管理以及设备的互联互通上。

然而,更加考验方太、老板电器等企业的是,在厨电AI化的过程中,除了简化烹饪过程以外,如何实现更智能化的交互,满足用户们更多非标准化需求。

美的在2023年底发布了面向家居领域AI大模型“美言”,计划为智能家居构建了智能感知、自然交互和自主决策三个基础能力,目前正在扩大搭载AI大模型的机器人及家电产品的出货量。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DO张小懿近日表示,“预计到今年11月份,公司将有几十万台搭载美言大模型的产品上市。”

过去,美的集团旗下库卡机器人主要产品以工业机器人为主,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演变,美的也看到了AI家用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并计划提前布局。

美的集团首席AI官唐剑表示,智能家居行业正经历被动智能到主动智能阶段的演进。下一个阶段是家电机器人化,很多家电会以机器人的形式出现,比如可以充当保姆和管家的服务型机器人。

今年以来,海尔智家推出了具有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能力的AI冰箱“全空间智能保鲜舱”上,聚焦在AI智慧保鲜、存储和交互功能上。此外,海尔通过合作推出了首款家庭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夸父,能够完成洗衣、浇花、插花、晾衣服等家务工作,不过该产品成本高昂,售价超过60万元,离真正走进家庭仍有不小距离。

海信家电则将星海大模型首先应用在电视机上,聚焦在AI画质提升以及用户交互上,一方面通过大模型和影像数据库实现AI画质处理,另一方面通过电视内置的影视专家、游戏助理等12大AI智能体针对不同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GfK中怡康家电资深分析师表示,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可以用到AI功能的生活场景已十分丰富,包括语音输入、虚拟语音助手、翻译、智能家居控制、物物互联等,可以为消费者逐步实现基于AI的家务自动化、医疗健康监测与管理、提供生活便利服务和情感陪伴等。

不过,AI智能技术对消费者使用体验的提升始终是家电产品的发展逻辑与核心竞争力。

鸿沟待跨

早在当2016年AI深度学习概念出圈时,家电行业首当其冲,被认为是AI最容易改变的行业之一。然而,多年时间过去,从市场端来看,AI家电产品尚未受到消费者们的普遍认可。

《跨越鸿沟》一书提出,科技产品被市场接受的程度可以划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大众、后期大众等几个阶段。有业内分析认为,AI家电目前还尚未跨越到早期大众的阶段,也就是说市场上接受产品的消费者占比尚不足20%。

AI大模型的推出也给业界提出了一个问题,用户期望的智慧生活是简单的传统产品的智能化?还是产品需要重构?

目前从市场上来看,AI家电一方面价格普遍较高,难以做到走进千家万户;另一方面,大部分产品仍然是被动智能,需要人类去进行各种复杂的指令,摆脱不了伪智能的质疑。

以一款知名品牌的AI冰箱为例,售价为69999元,销售人员介绍,“冷藏区左侧为透明面板,右侧为智能触摸屏,屏幕相当于一个大的控制面板,能控制全屋智能整套系统。”

当问及AI冰箱是否能自动识别食材、主动记录保鲜、临期提醒等像人类一般思考时,销售人员则表示“没有此类功能”,该AI冰箱只能根据物理分区对食材进行分类储存。

再比如,有用户向记者反馈,每购买一个AI家电产品,就需要下载一个对应APP进行控制,不同厂商的产品还不能实现互联互通。

有家电行业分析师认为,“这些所谓AI家电产品可以协助消费者实现智能厨电的联网、远程遥控、语音交互等等。但是没有实际的应用场景,与用户之间没有互动、没有黏性,也因此被认为‘伪智能’,真正关键在于要有用户参与。”

目前家用人形机器人的售价动辄几十万元,但是在能解决的工作内容比较有限,侧面体现了AI家电要实现市场化所面临的困境。

“人形机器人也有低端和高端之分,低端产品以迎宾、导览、导购等功能为主,目前这块市场已经饱和。”有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告诉记者,而家用机器人需要完成许多复杂细致的工作,产品的技术门槛非常高,要求企业在软硬件方面和各学科门类都有顶级的研发和集成能力,需要头部家电企业有“烧钱”研发的决心。

可以发现,家电产品广泛应用的主要是AI大模型的基本语音识别和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内容生成功能,更深层次的应用还有待继续挖掘。

针对用户拒绝做智能家居装修的原因,巨量算数报告调研显示,除购置成本外,对隐私和安全、技术可靠性、落地效果的担忧均和用户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满足用户深层次需求方面仍有巨大的进步空间。

跃迁之痛

AI大模型要打破过往智能家电产品的发展瓶颈,一个关键要素就是需要通过家庭AI智慧大脑进行个性化分析,针对不同用户不同场景实施定制化方案,让人们从“使用智能家电”转向“享受智慧生活”。

奥维云网研究创新部总经理赵梅梅认为,“正因为智能家居产品的痒点多于用户需求痛点,才导致目前爆发品类仍然寥寥无几的局面。”

GKURC产经智库首席分析师丁少将认为,就目前而言,AI大模型的作用不能高估,相关家电产品尚未给企业带来业绩上的颠覆性变化。

目前来看,家电企业使用AI大模型还面临数据积累、互联互通等发展痛点。

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赋能产业的关键因素,是高质量行业数据的累积。家电领域的客户需求具有个性化特征,然而用户激活率低、前端数据采集困难等因素造成了家电领域的数据积累碎片化。此外,智能家居本身的数据与其他领域的数据互通互联、数据的隐私与安全问题也成为制约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赵梅梅表示,对于家电企业来说,首先要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需要进行大量的基于现有数据内容的训练,才能提高AIGC的输出质量。此外,还应警惕数据合规风险、安全风险等问题。

智能家居主要分为单品智能、套系智能、全屋智能三个发展阶段,目前还处于单品智能向套系智能发展的阶段,虽然从技术和普及程度的角度来看,智能家居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整体产业是朝着全屋智能的方向去发展的。

发展全屋智能的一个痛点是产品互通性,不同厂商的AI家电产品各自为战,导致消费者体验较差。由谷歌、三星、苹果、亚马逊等多家公司联合推出的智能家居互联Matter协议已经发布两年之久,但是在国内市场推进较为缓慢。一方面是因为其目前支持的产品品类仍比较少,另一方面数据若存放在海外,面临国内监管问题。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在智能家居在尚未进入真正主动服务、千人千面的形态下,家电企业硬件能力仍是首要竞争力;中长期来看,随着产品互通性问题逐步解决,服务智能占比提升,平台应用能力强,AI 技术实力突出,掌握家庭中控流量入口(比如音箱、中控面板、智能路由、家庭服务机器人)的企业可能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更多内容请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