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4年01月12日版面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加速崛起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邢志峰 摄
创新力量持续生长,新征程上的崂山砥砺前行——
看!张村河畔,林立塔吊间,一栋栋建筑破土而出、拔节向上,那是南北两岸12个社区、6900余户居民心心念念的幸福新居;不远处,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比邻而居,以新兴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不断刷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高度;园区内,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两大高能级平台围绕企业需求攻坚克难,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起势……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崂山建区30周年。站上这一关键节点,崂山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聚力实施“提质争先年”,做强重点产业、增强动力活力,奋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
开拓创新赛道
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聚力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提质增效,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重点产业升级,加强优质项目招引,塑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产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赛道。作为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阵地,崂山区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崂山区将实施主导产业提质争先行动,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青岛高科园管委主任吕良宝表示,抢抓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等机遇,崂山区聚力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提质增效,正通过培育壮大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更大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应用场景、拉升产业能级,重点打造全球领先的虚拟现实产业高地、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以虚拟现实产业为例,早在2016年,崂山区就提出了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的战略构想。如今,虚拟现实产业已经成为崂山区重点打造的7条产业链之一。这里布局了全市首个挂牌的市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并集聚有13家国内顶尖高端研发机构、100余家虚拟现实相关企业,国际化软硬件一体的全栈XR技术与产品公司大朋VR就是其中之一。
2023年7月正式入驻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以来,大朋VR已先后发布大朋P2、大朋E4企业版等多款新品,得到用户与行业的双重认可。近日,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2024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大朋VR携旗下多款主力产品参展,并展示了最新的VR技术和联合解决方案,吸引了一众海外消费者的目光。“此次亮相CES,大朋VR所展示的联合解决方案涵盖了教育、医疗、培训、游艺等多个领域,立足青岛崂山,我们将通过技术沉淀、理念创新、需求洞察,不断推出更优秀的产品与服务,让国产VR成为一张国内认可、海外信任的‘金名片’。”大朋VR创始人、董事长陈朝阳这样说。
发挥海洋科技创新优势,崂山区还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海洋产业优势,通过布局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加速推动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园区已经聚集了华仁药业、黄海制药、海泰新光等‘链主’企业以及琛蓝健康、博益特、蔚蓝生物等一批骨干企业,正在推动青岛海洋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源嘉生命科技产业园、康复医疗聚集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青岛高科园管委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促进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园区将围绕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及海洋生物功能制品,同时重点关注生物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医药研发服务三大新兴领域,构建集科研成果转化、中试熟化、绿色生产为一体的产业转化聚集区,聚力打造以海洋为特色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强化创新策源
1月4日,市委主要领导到崂山区调研时强调,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优势,做强重点产业,增强动力活力,努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
何为崂山优势?除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产业基础外,持续增强的创新策源能力,正是崂山区努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的底气。
作为山东创新活跃度最高、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崂山区有驻区高校3所、省部级以上科研院所及科技创新平台50余家。尤其是2023年,崂山区新设市级专家工作站18家,获批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6家,新培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等23人,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突破140件、居全省首位,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在这里互动耦合。
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崂山区积极鼓励科研机构和创新中心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位于崂山区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以下简称“产研院(青岛)”)是一家集研发、教育、产业、资本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定位于转化科技成果、培育新兴产业,落户青岛以来,产研院(青岛)主要开展了做桥梁、建平台、育产业三项工作。”在1月11日下午举行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2023生态年会上,产研院(青岛)执行院长赵宇波系统阐述了产研院(青岛)适应不确定性,探索研发范式及业务模式、衍生布局AI+X项目版图、打造产业生态雁阵的打法与模式。赵宇波介绍,聚焦科学研究和商业转化之间的“死亡之谷”问题,目前,产研院(青岛)已与山东大学(青岛)、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美国佐治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等近20家机构的学者,以及相关产业平台形成有效合作,汇总梳理科研成果逾400项,转移转化先进技术101项。
人才是第一资源。崂山区还加快促进产业链和人才链精准对接,为创新发展源源不断地聚集人才。
在崂山区,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是招才引智工作的前提条件。“坚持产才融合,2023年我们系统制定了‘汇智崂山’人才政策实施细则23个,累计兑现人才政策资金8294.14万元。”崂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宝东表示,聚焦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专业园区建设,崂山区打造了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地图,并组织开展了元宇宙高端人才融合发展论坛、人工智能专场产才融合对接会等活动,以人才招引赋能产业发展。2023年,崂山区新培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人,新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6个,泰山学者及产业领军人才15人,青岛市产业领军人才11人。“进入2024年,我们将奋力打开产才融合新局面,通过搭建千山峰会活动平台和产业园区引才平台,建立用人单位海外人才需求蓄水池和有落地崂山意向的海外人才蓄水池,让海外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同时,进一步加大产才融合力度,全面形成‘管产业就要管人才、管招商就要管招才’的工作氛围。”王宝东表示。
完善创新生态
为了营造更为浓厚的创新氛围,崂山区还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建设行动,统筹好生产、生活和生态,持续提升城市品质。
“提质争先年”里,崂山区将锚定宜居、韧性、智慧三大方向,加快实施城市建管提质争先行动,推进总投资过千亿元的125个城市更新建设项目,推动张村河片区迈向国内一流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
一方面,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将自然人文、时尚美学和现代科技等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精心打造崂山文化艺术中心、张村河生态公园等城市地标,建设10处口袋公园,启动石老人海水浴场TOD地铁项目建设,实施一批城市“微更新”项目,打造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魅力崂山。
另一方面,将着力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紧盯群众所需所盼,高质高效推进16个安置区建设,基本建成张村河南岸4个安置区;实施12个老旧小区(楼院)改造,新建、打通和提升市政道路20条,推进12个公共停车场建设,优化调整7条公交线路,用心打造城市美容师之家、建设者之家,让每一个在崂山打拼的人都能感受到城市温度。
此外,着力强化城市精细管理。下足“绣花功夫”,统筹开展“最洁净城区”创建、拆违治乱等行动,争创市级生活垃圾分类五星小区20个;强化城市云脑中枢功能,实现跨平台信息共享、资源统筹,优化智慧城管、智慧应急等数字场景,构建一网统管、实时感知、高效处置的城市运行体系,加快建成全区域、全领域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区。
同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干部是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崂山区将进一步健全干部选育管用工作体系,强化实干实绩鲜明选人用人导向,更加注重在一线磨砺锤炼干部、考察识别干部,大力选拔重用政绩观正确、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干部,让所用之人组织放心、群众认可、干部服气,让干事创业热情充分迸发。
基层强则崂山强。崂山区将持续深化“六基工程”,推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应建尽建,统筹推进机关、国企等各领域党建提质增效,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实干成就事业,奋斗创造未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质争先年”里,崂山区将牢牢抓住创新这一发展的“关键变量”,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发力点和主战场,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崂山实践新篇章。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