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人工智能|微软

湖南省“一起考”大联考 2024届高三3月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作者:柳栖士发布时间:2024-04-08

原标题:湖南省“一起考”大联考 2024届高三3月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AI)是指在机器上实现类似乃至超越人类的感知、认知、行为等智能的系统。人工智能分为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也称通用人工智能,是指达到或超越人类水平的、能够自适应地应对外界环境挑战的、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也称狭义人工智能,是指人工系统实现专用或特定技能的智能,如人脸识别、机器翻译等。迄今为止大家熟悉的各种人工智能系统,都只实现了特定或专用的人类智能,属于弱人工智能系统。弱人工智能可以在单项上挑战人类,比如下围棋,人类已经不是人工智能的对手了。

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智能研发和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虽然我们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算法、核心芯片与元器件、机器学习算法开源框架等方面起步较晚,但在国家人工智能优先发展策略、大数据规模、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与产业规模、青年人才数量等方面具有优势。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挑战与机遇同在,机遇大于挑战。尽管是后来者,但我们市场规模大,青年人多,奋斗精神强,长期来看更有优势。我们可以预见,本世纪中叶前后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下一次工业革命,影响百年。当然,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储备还远没有达到开启智能时代的量级,还需要持续积累和创新。现在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还无法满足实现强人工智能的需求。未来可能的突破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算法、类脑计算、生物计算、量子计算等。

人工智能把我们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更有利于人类充分挖掘自己的智能潜力。面对即将到来的智能社会,我们应该以积极态度拥抱变化。与其担忧工作被抢走,不如与机器“共勉”,机器尚在持续学习,我们人类难道不应该更加努力学习、终身学习吗?

(摘编自高文、黄铁军《人工智能带领人类——从信息社会迈向智能社会》)

材料二:

近段时间,人工智能“续写”文学名著的现象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在人工智能的“作品”中,“林黛玉大战孙悟空”之类“脑洞大开”的情节纷纷亮相,大大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料。一时间,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产生了不少讨论。许多人不禁想问:人工智能在创作领域能否取代人类?

其实,这已经不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现“创作能力”。但事实上,人工智能的“创作”基于强大的算法与数据储备,背后是严密的逻辑与计算,与人类的艺术创作有本质不同。当下的人工智能再“智能”,也不具有情感与思想,而文学创作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它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必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美国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指出:文学是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着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钱谷融先生也提出过“文学是人学”。说到底,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活动,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极强的个人思想与情感表达力,人工智能仅凭数据计算,并不足以使其获得这一能力。

中国古人讲:“文章憎命达。”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文学作品。如果没有个体与国家的苦难,杜甫很难写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千古名句。同理,《红楼梦》这样伟大的作品也饱含了作者的血泪。情感的抒发、改造与升华,造就了动人心魄的佳作。这些与人紧密相关的东西,很难在人工智能身上得到体现。

从这一点来说,人工智能就算写出来的作品再“像样”,也无法取代人类进行真正的文学创作。其最高的上限,也只不过是精巧的“模拟创作”——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是真正的创作。

当然,如果我们放宽对“创作”的定义,还是应当承认:人工智能的写作,在很多领域有不小的价值,甚至可以取代一部分人类的工作。此前,有人提出可以在媒体领域引入人工智能,辅助新闻写作。而中国地震台网的人工智能写作机器人,已经可以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发布最新的地震消息。仅就速度而言,动作再快的媒体人也不可能比人工智能更快。不过,即便是在新闻写作上,人工智能也无法彻底取代人类。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对新闻事件的点评与解读,都是超出人工智能能力之外的事。

人工智能对人类工作的取代情况,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利用人工智能服务我们的生活,这个思路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夸大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即便有一天,科学进步到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开展几乎所有繁重劳动的地步,文学创作仍会是捍卫人类精神力量的宝贵园地。

(摘编自黄西蒙《人工智能真的能“创作”文学作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工智能是在机器上实现模仿乃至超越人类智能的系统,分为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

B.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是基础理论研发最早和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

C.人工智能的创作是由严密的逻辑与计算支撑的,创作的过程需要强大的算法与数据储备。

D.区别于人工智能的“创作”,文学创作则需要进行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在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无法满足实现强人工智能的需求,因此,强人工智能之路任重道远。

B.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利于人类充分挖掘自身智能潜力,所以人类智能永远不会被人工智能赶超。

C.当下的人工智能创作只能算“模拟创作”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因而不具备实际的价值。

D.媒体人的工作速度不可能快过人工智能,可以预想未来最先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就是传媒。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刘慈欣的小说《诗云》中克隆诗人“李白”虽能凭借技术写成出神入化的诗歌,但始终不理解艺术的精妙之处何在。

B.当代文学的写作实践中一直存在“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而人工智能的创作则对这一倾向有着强有力的冲击。

C.“微软小冰”出版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并开设“小冰的诗”专栏,出版方称《阳光失了玻璃窗》是历史上第一部由机器人写的诗集。

D.诗人衣米一说:“即便机器人写诗了,我也不会取消写诗。我的生活体验和生命记忆,机器人和上帝都不可能替我写出来。”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学校辩论社计划近日开展辩论活动,辩题为“人工智能创作会不会取代人类创作”,正方立场为“人工智能创作会取代人类创作”,请你结合材料,站在反方立场撰写辩论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走出以后

孙犁

南部村虽然说不上什么山光湖色,有出奇的风景可看,却是大平原田园本色。围村一条堤,堤外接连不断已经收割起庄稼的田亩,杨柳树也很多。村西有一条大河绕过,隔河望去,又是一围村庄,一片田亩围坑麻地,倘在夏秋两季也一定有些风光景致。

正是冬天,快要过旧历年了,我在这村子住下。房东老伴两个,待我很好。

房东只有个女儿,今年十八岁。从小娇惯,抗战以来,更当男孩子看待,说一不二。我们不久就熟起来。她交游很广,认识许多女孩子,不但本村,外村也有许多姐妹。同时,她的好处也很多。为人慷慨,对抗日工作热心,敢出头,所以也着实令人赞佩。

不久,她一定要去升学。我写了一封信,介绍她到抗属中学附设的卫生训练班去试试,却录取了。回来,和她母亲说了没三句话,就跑到街上去,找她的伙伴们去了。到夜晚回来,带来一个同她年岁差不多,比起她那细长个子,算个中等身材,比起她那尖长脸,算是圆脸,细眉大眼的女孩子来。说是她一个干妹妹,也要去升学,叫我写介绍信。

那个新来的叫王振中,自己说十七岁,家里愿意叫她出去。这个女孩子说话声音低,但听来很清楚响亮,老是微笑着,还有些害羞。说话和房东姑娘不同,很少流行的新名词,但是道理说的也很明白,叫人相信;只是在说话中间,有时神气一萎,那由勇气和热情激起的脸上的红光便晦暗下来,造出一股阴暗;两个眉尖的外梢,也不断簌簌跳跃,眼睛对人有无限的信赖。她把要说的说完,就要走;我也随便答应,明天再说,可以写个信去考考。

女房东是没事,也要一天找我谈上一个甚至两个钟头的。这回,王振中走了,她就过来,和我讲说了王振中的家:王振中是这村北头赶大车王六儿的女孩子,也是独生女,家里虽然穷,但也因为这孩子从小就仁义懂事,爹娘也娇养惯了的。前几年王六儿死在保定城了,她是从小许给本村在北平开店发家的黄清晨的儿子了,但那婆家并不叫这女孩子应心满意,公公在村里名声最不好,没人愿意招惹,有名的顽固分子。

她说起话来就要离开这个家。

果然第二天太阳还没出来,王振中就来了。换了一身黑棉袄棉裤,袄很长大可体,裤脚很瘦,头发修剪得更短了,脖里围一条新毛巾,按着冀中区流行的青年妇女打扮起来,挟了一个包裹。

我说:“信可以写,上学是好事,可是你和你婆家说好了没有?”

她红着脸说:“这是我情甘乐意,谁也管不了我。我和他们讲好了。你看我才从婆家出来。这鞋还是在那里拿的呢。”

我终于写了封简单的信,叫她去试试。临走,我说用不着带包裹,这是去考啊,不一定能录取。但她没答话,便催着房东的女儿走了,从门前堤上跳过去,走得非常快。

这样,我在南部村过了旧年。正月间,冀中各地非常热闹,抗属中学驻的村子里,有五千个中学生参加大检阅。早晨,在会场上,我看见王振中穿了黑色棉军装,外罩一件长大的棉背心,背包、挂包、小碗、防毒口罩,一色齐全,和那些小同学一样站在队里。她的脸更红、更圆,已经洗去了那层愁闷的阴暗;两个眉梢也不再那样神经质地跳动,两片嘴唇却微微张开,露着雪白的牙齿,睁着大眼望着台上讲话的程子华同志的脸,那信赖更深了。

那个村庄,正在滹沱河和沙河之间。村边便是一片沙滩,上面一排高大的白杨树。一天早展我正在杨树林里和一个老乡谈这一带的白菜和红薯的产量,王振中穿了护士的白布罩单和翻卷的白布单帽走过,手里还托了一个药瓶。看见我,大远跑来,敬了礼,问过我怎样到这里来,我的女房东身体好不好,小羊羔长大了没有,才微笑着听我对她的问话:

“听说你婆家从北平把你……叫回来,像有什么打算,来找过你吗?”

“找过。”她又红了脸,但随着就平静流利地谈下去,“他们一家人全来了,男兵女将,直找到队长跟前去,要我回去。起先队长还要我回去看看,等我把事情说明白,说回去了就不会再有王振中了,队长才说你自己解决吧。可不是我自己解决,我已经向县政府告了状,解除婚约。这就一干二净,再说我也还不到结婚年龄……”

临走时,她说今天是看护实习,刚给一个伤员上了药。我问她那是什么药,她用德文告诉我那药的名字。

(节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我”是故事和人物的见证者,将故事娓娓道来,增强了情节的真实感,且使得叙述具有亲和力。

B.从文中的“抗属中学”“卫生训练班”可知,故事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根据地,也可见当时的年轻人积极投身抗战事业。

C.“我”在村民家留宿、给两个女孩写介绍信、与老乡谈粮食的产量等情节,反映了群众对抗日工作的热心和融洽的军民关系。

D.这篇小说多处运用了人物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受封建包办婚姻迫害的女性,主要表达出了对传统礼教思想的不满与控诉。

7.下列对文本塑造王振中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开头的环境描写具有田园本色,写出了南郝村美好的风土人情,为王振中的出场做铺垫。

B.小说先写房东的女儿,衬托王振中的深沉和坚定,同时也批评房东女儿的头脑简单和不慎重。

C.人物刚出场时,作者运用白描手法粗线条对其声音、神情等加以勾勒,给读者留下了初步印象。

D.文中两次提到王振中眼神中的“信赖”,相互照应,显示她内心的愉快满足和对革命者的信任。

8.请结合全文,赏析文章结尾的画线部分。(4分)

9.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请结合文本说说这种“诗化”是怎么体现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侯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二年,伐灭郑,郑子奔莒。初,桓公亡时过郑,郯无礼,故伐之。五年,伐鲁,鲁将师败,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鲁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桓公许之,已而,曹沐去匕首,北面就臣位。桓公后悔,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管仲曰:“夫劫许之,而倍信杀之,愈一小快耳,而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于是逐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七年,诸侯会桓公于甄,而桓公于是始霸焉。

(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材料二:

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公曰:“然则坚习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坚刁自骑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坚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狱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隰朋A可B其C为人也D坚中E而廉F外G少欲H而多信。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北面,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君主,因此人们以“北面”指代臣子的地位。

B.世家,《史记》中传记的一种体裁,司马迁以其记诸侯贵族之事。

C.迁,指调动官职,与《琵琶行并序》“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迁”词义相同。

D.爱,指爱护、爱惜,与《过秦论》“宽厚而爱人”中的“爱”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桓公之所以要讨伐郯国,是因为当初桓公逃亡时路过郯国,郯子对他无礼。

B.桓公想杀掉曹沫,管仲认为杀人一事虽可速决,但会因此失去援手,不可取。

C.桓公请管仲推荐治国人选,管仲推荐隰朋,认为隰朋品行正直适合辅佐君王。

D.桓公不听管仲忠告执意任用竖刁,最后落得死后三月没人收葬的悲惨结局。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鲁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齐桓公为何得天下?又为何灭亡?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一字至七字诗·茶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铣①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②。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注】①锐(diào):煎药或烧水用的器具。②麹(qū)尘花:茶汤上面的沫饽(浮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诗句式灵活自由,从一字至七字,以特有的形式排列诗句,层次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韵律感。

B.开门见山,第一字就点出了诗题《茶》。接着从碾茶、煎茶、品茶等多方面进行叙写,表现出了茶的特点。

C.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粉筛分。这两处写出茶具的精致和煎茶的细致。

D.末句写饮茶的好处:不仅可以洗去古往今来的历史给人们带来的沉重倦意,还可以驱散醉酒之人的醉意。

16.这首诗题为“茶”,诗人是如何写茶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的《将进酒》中,“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三国时曹植洛阳宴饮典故,表现自我的忧愤不平之情。

(2)贾谊的《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文化上采取钳制措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珠玉光泽透亮,通常也可以作为品格高洁或事物美好的象征,我们学过很多带“玉”的诗句,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昵称南方游客的“小土豆”“小金豆”,喻指广西游客的“小砂糖橘”,成为媒介传播关键词,连续多日登上各类热搜、热榜。

在互联网上使用转喻的词语指代一个群体,尤其是地域群体,本来容易引发歧义。但此次“小土豆”“小砂糖橘”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情境,被赋予了一种“可爱”“萌新”的意味,传递了一种______甚至宠溺的氛围。

一些媒介传播、公共讨论的规律,正在被______广泛应用着。比如,对高共识性话题的甄别。从吃货人设开始讨巧时起,人们就慢慢发现,在挂黑、互踩、拉黑、开撕为常态的新媒介社交中,饮食的讨论是难得的、和谐度与参与度双高的议题。打工人的辛酸与愤怒可以由一句“干饭去”收尾,各有立场的人不妨碍共同“吃瓜”,在其他议题上激烈对立的人群可以同看美食博主探店,而甜成豆腐脑之争、甜成粽子之争,几乎已经是网络媒介上最松弛的“争议”。淄博因为“撸串”而爆火,“小砂糖橘”引发善意“刷梗”,都是对共识度底层逻辑的会意。

这种放低身段以主导议题的方式,在去年夏天淄博的文旅宣传中获得过一次大规模的______,此次在哈尔滨文化形象的塑造中,又得到了一次明显的验证。文旅部门的策划推动固然是始动因,但大众在媒介社交中所获得的______训练,所推动的集体叙事,才是两座城市“出圈”的基础。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热闹 普罗大众 试验 无意识 B.热忱 普罗大众 试炼 下意识

C.热忱 芸芸众生 试验 下意识 D.热闹 芸芸众生 试炼 无意识

19.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小土豆” B.“吃瓜” C.“撸串” D.“出圈”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进行修改。(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有人说:雕塑是美化城市的点睛之笔。长沙的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体现了指点江山的伟人气概;( );深圳的“开荒牛”,彰显出敢闯敢试的特区气质。好的雕塑能装点市容、美化环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与启迪。相反,城市雕塑不尽如人意,反而有碍观瞻。从这个意义上说,雕塑不仅是技术活, ① 。它考验着艺术家的智慧与巧思。加之城市雕塑被放置在公共场所,往往不可移动,过往人群“低头不见抬头见”,必须以更高的艺术标准审视其创作水平。艺术创作要大胆创新, ② 。必须看到,现代雕塑艺术快速发展,各个流派各展所长。广大艺术家尽情驰骋想象力,在风格、材料、技术等方面推陈出新,不断突破雕塑艺术的传统范围。但不同于创作一线的探索、小众展览的新锐,城市雕塑需要符合大众接受习惯、对接公众审美观念。近年来,因为个人表达与社会观念脱节,甚至违背了主流价值、公序良俗,一些城市雕塑也引发争议。这说明: ③ 。形象生动优美,趣味积极健康,格调雅俗共赏,应当成为城市雕塑的创作方向。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兰州的“黄河母亲”,象征着黄河哺育了生生不息的华夏子孙

B.兰州的“黄河母亲”,是黄河哺育生生不息的华夏子孙的象征

C.兰州的“黄河母亲”,昭示着黄河繁衍华夏子孙的哺育之恩

D.兰州的“黄河母亲”,是黄河哺育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表现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正如《尚书》最早提出的“诗言志”,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二强调文学创作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表达”,难以被人工智能取代。其实,一切“创作”(放宽定义),乃至我们平时的写作也都是如此。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高三“一起考”大联考(模拟一)·语文

参考答案

1.B。材料一中说“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智能研发和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虽然我们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起步较晚”,可知:①其“基础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而不是“基础理论研发最早”;②“中国”不是“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而是“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2.A。B项,推断绝对。材料一说“人工智能把我们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更有利于人类充分挖掘自己的智能潜力”,强调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有积极影响,但并不能据此推断“人类智能永远不会被人工智能赶超”。C项,因果错误。人工智能创作本质上并不是真正的创作,但并不能说明其“不具备实际的价值”,在某些领域(如新闻传媒),人工智能创作有不小的价值。D项,于文无据。在新闻传媒工作中,人工智能的工作效率高,但材料二并没有说传媒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3.D。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文学创作是主观情感与思想的表达,最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A项描述的情节符合材料二的观点,但小说的情节是虚构的,因此说服力不够强。B项的表述正好与材料二的观点相左,意在说明人工智能创作属于一种颠覆固有认知的创作形式。C项只是介绍了人工智能“微软小冰”的创作,不能用来论证材料二的观点。D项中诗人的表述符合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

4.首先介绍人工智能的定义及分类,简要介绍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1分)接着介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与优势,并说明未来的机遇大于挑战。(2分)最后阐述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考——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1分)

5.反方立场:人工智能创作不会取代人类创作。①人类创作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当下人工智能再“智能”也无法具备情感与思想,因而人工智能创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创作,不会取代人类创作。②人工智能创作虽然在效率上胜过人类创作,但无法进行价值评判,只能辅助人类进行创作而不能取代。③人工智能会激发人类挖掘自身发展潜能,对人类的创作起到正向的激励作用,助推人类创作。(每点2分)

6.D。本文主要展现的是人民群众的进步和成长,而非表达“对传统礼教思想的不满与控诉”。

7.B。“同时也批评房东女儿的头脑简单和不慎重”错误。两人性格不同,作者写出了房东女儿的简单和大方,并未批评她。

8.①在情节方面,照应前文王振中报考卫生训练班及学习的情节,使得行文严谨。②在人物塑造和主题方面,与王振中之前的形象进行对比,从侧面表现像王振中一样的冀中人民“走出以后”取得的进步,呼应了标题,突出了主题。③在艺术效果方面,这个细节的描述具有形象性,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满分)

9.①情节淡化。小说呈现的故事由一连串的日常生活画面串联起来,情节并不紧凑。②诗境创造。文中多处的环境描写表现出冀中大地的蓬勃生机,具备审美的意味,达到“诗化”的效果。③人物诗化。文中的王振中身上具备诸多美好的品质,由此映射出当时农村青年女性的美。④语言雅致。本文的用语平实质朴,自然而有韵味;描写逼真,用语如拉家常,情感饱满真挚。(每点2分,任答3点得满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BDG①根据语境揣摩文意。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是“隰朋可以。他的为人,心地坚贞,行为廉正,少有私欲,多能守信”。②注意句式整齐对应的特点。“坚中而廉外”与“少欲而多信”在结构、句式上形成对应。③注意虚词标志。“也”表停顿,应该断开。因此该句应断为“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

11.C。本文中的“迁”指“变动、变更”,“政安迁之”意思是“政事移交给谁呢”。

12.B。管仲认为齐桓公把曹沫杀了,只不过是获得一种小小的快意罢了,而不是认为诛杀曹沫一事可速决。

13.(1)鲁国即将(与齐国)签订盟约时,曹沫拿着匕首在祭台上将齐桓公劫持,说:“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盟,结盟、签订盟约;以,用、拿;反,返还、归还。重点字词各1分,整体句意1分,注意状语后置句式)

(2)虽然这样,我听说,没有比君主更了解臣子的,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虽然,虽然这样;闻,听说;若,比得上。重点字词各1分,整体句意1分)

14.得天下的原因:①得管仲辅佐;②对诸侯讲信用。(2分)

灭亡的原因:有过错却不听忠臣劝谏,一意孤行。(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桓公已经得到了管仲,(管仲)与鲍叔牙、隰(xí)朋、高傒(xī)整顿齐国的政治,制定了连五家之兵法,设置了钱制和捕鱼、煮盐法,(从中所得之利)用于救济贫穷(的百姓),俸禄给予贤良和有才能的人,齐国的人都十分高兴。(桓公)二年,(齐国)出兵伐郯,把郯灭了,郯子(郯国的国君)逃到了莒国。(因为)当初,齐桓公(小白)逃亡时路过郯国,郯子(对他)无礼,所以(齐桓公)要出兵讨伐郯国。(桓公)五年,(齐国)出兵讨伐鲁国,鲁国兵败,鲁庄公请求(向齐国)献出遂邑城来媾和。齐桓公答应了他,与鲁国在柯地相会结盟。鲁国即将(与齐国)签订盟约时,(鲁国名将)曹沫拿着匕首在祭台上将齐桓公劫持,说:“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齐桓公答应了他。过了一会儿,曹沫收好匕首,面向北坐在臣子的位置上。(后来,)齐桓公觉得很懊悔,想不归还鲁国的土地,还要把曹沫杀了。管仲说:“他劫持你时,你就答应了他,而今你违背信义把他杀了,(这只不过是)获得一种小小的快意罢了,然而(你)对于诸侯却失去了信用,(这就)失掉了天下的援助,这是不行的。”于是(齐国)把曹沫三次战败所失去的土地统统归还给鲁国。各国诸侯听说此事,都十分信任齐国而想归附它。(桓公)七年,诸侯在甄地与齐桓公会盟,齐桓公从这时开始称霸天下。

材料二:

什么叫有过错却不听忠臣劝谏?过去齐桓公多次主持诸侯会盟,使天下安定下来,成为五霸的首领,(是因为)管仲辅佐他。管仲老了,不能执政,安居在家。齐桓公去问他说:“您在家病着,假若不幸一病不起,政事移交给谁呢?”管仲说:“我老了,经不起问事了。虽然这样,我听说,没有比君主更了解臣子的,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您不妨试着按自己的想法来决定吧。”齐桓公说:“既然这样,那么竖刁怎样?”管仲说:“不行。人之常情没有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您忌妒而爱好女色,竖刁把自己阉割了来管理宫内事务。他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又怎么能爱惜君主呢?”齐桓公说:“既然这样,那么谁可以呢?”管仲说:“隰朋可以。他的为人,心地坚贞,行为廉正,少有私欲,多能守信。心地坚贞,就足以做表率;行为廉正,就可以担重任;少有私欲,就能驾驭属下;多能守信,就能亲近邻国。这是霸主的好帮手,您最好是用他。”齐桓公说:“好吧。”过了一年多,管仲死了,齐桓公便不用隰朋而用竖刁。竖刁掌管政事三年,齐桓公向南去堂阜游玩,竖刁率领易牙、卫公子开方以及大臣作乱。齐桓公被关在南门寝宫的守卫房里饥渴而死,死后三个月没人收葬,尸体上的蛆虫爬出门外。所以,齐桓公的军队横行天下,(齐桓公)身为五霸之首,最终为臣下所杀,从而丧失了好名声,被天下人讥笑,为什么?是不听从管仲忠告的过错。所以说:有过错却不听忠臣的劝谏,一意孤行,便是丧失好名声,被人耻笑的开始。

15.D。诗句“洗尽古今人不倦”是说不论古时和今时,饮茶都会让人神清气爽,没有倦意;而不是“洗去古往今来的历史给人们带来的沉重倦意”。

16.①正面叙写。“香叶”“嫩芽”“黄蕊色”等运用描写手法,写出茶的动人芬芳和楚楚形态,表现茶的色、香、味等特点;全诗采用叙述手法,细致地写出煎茶的过程,也体现出诗人对茶的看重。②修辞刻画。如“邀陪”和“命对”运用拟人手法,将“明月”“朝霞”拟人化,写出了饮茶人的雅兴。③侧面衬托。“慕诗客,爱僧家”写茶受到诗人和僧侣的钟爱,“夜后”“晨前”句写人们从早到晚都喜爱品茶,从侧面赞颂了茶的品性之高和好处之多。(每点3分,任答两点得满分——写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2分)

17.(1)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2)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8.B。第一空:“热闹”和“热忱”的主体不同,前者一般形容场面,后者更关联人的情感,此处选后者更合适。第二空:“普罗大众”意为“普通民众”,“芸芸众生”意为“众多的平常人”,两者都指向大众,但前者强调人的共性和普遍性,是对整个社会的总体描述,而后者则指众多的个体,强调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此处用前者更合适。第三空:“试验”指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试炼”是“检验和锻炼”,后者用在此处更合适。第四空:“无意识”是指没有意识参与,指人的意识范畴之外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如自动的生理机能;“下意识”指自动的思维模式、信仰和价值观等,这些自动化的内容是在人类的历史、文化和生命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后者用在此处更合适。

19.C。C项的引号表示需要特别指出的内容;其他三项的引号均表示特殊含义,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20.语病:成分残缺、语序不当。(2分,各1分)

修改:在以挂黑、互踩、拉黑、开撕为常态的新媒介社交中,饮食的讨论是难得的、参与度与和谐度双高的议题。(3分)

【解析】“在挂黑、互踩、拉黑、开撕为常态的新媒介社交中”缺少介词“以”,完整结构为“以……为……”;“和谐度与参与度”语序不当,应该是先有“参与度”,再有“和谐度”。

21.A。括号内要填的语句是排比句中的一个分句,所以在形式上要和前后两句保持一致,后半句应该是动宾结构;从词语使用来看,雕塑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作品,用“象征”更加贴合。

22.①更是艺术活②但城市雕塑设计也不能任性③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人民艺术(6分,每空2分)

【解析】第一空形式上要对应前句“不仅是技术活”,内容上要照应后文的“艺术家”“艺术标准”,故可填“更是艺术活”;第二空要观照到前文的“大胆创新”和后文的“广大艺术家尽情驰骋想象力”“但不同于创作一线……,城市雕塑需要符合大众接受习惯、对接公众审美观念”,特别注意主体对象是“城市雕塑设计”;第三空是一个总结句,总结上文的现象,要照应“城市雕塑需要符合大众接受习惯、对接公众审美观念”“主流价值、公序良俗”,故可填“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人民艺术”之类的语句。

23.【写作提示】

首先要读懂材料,明确两点:①一切“创作”都是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即“诗言志”;②“创作”难以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两点构成因果关联,第①点是立意基础,不可或缺;第②点是引出生发,可以简省。然后要读好提示,明确要求:可以结合自己的“创作”体验(如写作、绘画、绣花、雕塑乃至其他小制作),也可以结合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思考,展开叙述或论述。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