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这场大赛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有利于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广外教务部部长、大赛组委会副主任陈金诗教授
人工智能是今年大赛最大的亮点,大赛为高校间的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广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大赛组委会副主任王常吉教授
学生思路更前沿、更活跃、更贴合时代发展需求。——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副会长、学者网创始人、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汤庸教授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理念,难点在于如何找到鲜活的实践案例,大赛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广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大赛组委会秘书长谢柏林
让学生与产业接轨,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也是大赛的重要作用。从教学理念上讲,是促进产教融合。——广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技术教学部系主任、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李宇耀
扫码看专题
编者按
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日前,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承办的2024年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暨第17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粤港澳大湾区赛(以下简称“大赛”)成功举办。该项赛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选拔出大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人才。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南都联合广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推出赛事的成果汇报专题报道,深入挖掘我省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新进展新成效,讲好我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的故事。
厚植沃土,立足特色,决心教改,群英荟萃。
日前,2024年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暨第17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粤港澳大湾区赛成功举办,来自粤港澳大湾区138所高校的5102件作品参赛,参赛师生增至近2.5万人,规模空前,人工智能应用成最大的亮点,这是广外承办大赛的第九年,明年将继续承办。
近年,大赛改革机制,新增企业赛道,推动产教融合;同时,学生优秀作品开始走进课堂,以赛促教。扎根南粤多年,育才成林的背后,是高校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模式的体现。
近日,南都记者走近数位今年参赛的高校师生以及大赛组委会成员,从一场大赛,看广东高校如何蹚出一条人才培养的特色新路径。
国家重大战略
人工智能成今年大赛亮点
AIGC赛道涌现不少面向产业的优秀参赛作品,如应用于XR设备的控制器、微缩工业品缺陷检测和分拣系统、水下机器人等。
金秋时节,珠江河畔,大学城北,一场大赛,再次敲定。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以校级赛、省级赛、国家级赛三级竞赛形式开展。今年5月25日,省级赛决赛在广外大学城校区成功举办。明年省级赛相关事项也于近期正式敲定,高校学子们摩拳擦掌。
“我们实验室已经在筹备明年比赛了,20多个同学参加4个类别。”近日,韩轶超正指导师弟师妹做参赛项目方案。他是广外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学生,曾带领团队聚焦广东乡镇加油站安全生产痛点,用时1年自研系统《加油站安全作业智能监控管理平台》,在今年大赛中,获得国家级赛二等奖及省级赛(人工智能应用)一等奖。
今年省级赛规定,竞赛内容和类别共分为软件应用与开发、物联网应用、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应用等11大类。其中,在人工智能应用赛道,涌现了不少面向产业的优秀参赛作品,如应用于XR设备的控制器、微缩工业品缺陷检测和分拣系统、水下机器人等。
“学生思路更前沿、更活跃、更贴合时代发展需求。”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副会长、学者网创始人、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汤庸教授,六年前开始关注大赛,去年成为省级赛评委之一。他表示,今年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用了AIGC。
“人工智能是今年大赛最大的亮点。”广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大赛组委会副主任王常吉教授参与筹备大赛已有8年。在他看来,相比往年,今年省级赛类别设置,既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更贴合大湾区区域特色和产业需求,体现了大赛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人工智能,是国家重大战略,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一场大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指引,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立足湾区。
产业需求
新增企业赛道形成校企合作链条
设置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挑战赛、“广东历史文化遗产——南粤古驿道”等10个竞赛内容和类别的企业赛题,其中,人工智能有6个。
让大赛贴合产业发展需求,不能光靠高校,还需要企业。
“我们这两年,对大赛大改革。”广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大赛组委会秘书长谢柏林自2022年对接省级赛相关事项,他表示,高校办赛的短板之一,就是容易与企业、与产业脱节。
正是从2022年起,省级赛试点企业赛道,即企业可以基于自身发展需求,提出设置竞赛内容和类别。
这一年,参赛师生突破两万人。
改革大赛机制,试点企业赛道。2023年,大赛试点企业赛道增至7个竞赛内容和类别,其中,人工智能有4个。同年,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升级为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粤港澳大湾区赛。
直至今年,大赛专设“广东省赛专报类别”,设置了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挑战赛、网络与数据安全挑战赛、“广东历史文化遗产——南粤古驿道”等10个竞赛内容和类别的企业赛题,其中,人工智能有6个。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挑战赛回应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转型的趋势,致力于培养学生在智能科技和先进制造领域的实践能力。网络与数据安全挑战赛聚焦国家急需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强调对网络与数据安全的深刻理解与应用能力。而“广东历史文化遗产——南粤古驿道”赛项将本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鼓励学生运用数字技术挖掘和弘扬广东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文化自信……多样化的赛项充分展现了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输送了一批批富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这三项类别,是企业比较急迫需求的。”王常吉教授表示,大赛为高校间的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网联汽车与网络安全等赛项,助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点燃参赛热情,激发科创活力,今年赛事规模空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138所高校的5102件作品参与了校内选拔赛,参赛师生增至近2.5万人。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一场大赛,形成校企合作的链条。
大赛提供展示创意与技术实力平台,推动学生深入理解前沿技术,与产业界接轨。一些优秀作品有机会实现成果转化,拓宽了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路径,激发了学术兴趣和自信心,全面提升了综合竞争力。
“让学生与产业接轨,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也是大赛的重要作用。”广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技术教学部系主任、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李宇耀坦言,大赛既鼓励高校师生原创作品,展现团队的创意和技术实力;同时也支持由企业提出赛题,为学生带来真实产业场景,“从教学理念上讲,是促进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
优秀作品转化为教学案例
推出“粤省赛”技术创意分享平台,教师可利用案例库和创新教学方法,将项目案例融入课堂,提升课程实践性和吸引力。
一场大赛,成为产教融合的舞台。
“最近两年,把大赛一些优秀作品作为案例,融入课堂里了。”谢柏林是广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系副教授,主讲网络取证、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近年来,他一直思考,大赛作品贴近产业需求,把优秀参赛作品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体验感受,提前让学生接触实际生产所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理念,已经提了很多年,难点就在于如何找到鲜活的实践案例。大赛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近年来,李宇耀同样在探索如何体系化、规模化地转化优秀比赛作品。
2021年10月,他牵头推出了“粤省赛”技术创意分享平台,打造一个能为师生提供展示创新创意和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优秀比赛作品走进课堂,作为案例讲解,转化为教学案例,学生感兴趣了,课堂质量上来了。以赛促教,通过比赛来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这也是一种“赛后服务”。
通过上述平台,教师可利用案例库和创新教学方法,将项目案例融入课堂,提升课程实践性和吸引力。调查发现,71.1%的师生认为将获奖作品转化为教学案例很有价值,并愿意参与相关教学活动。
“正在改革课程,正规划将《古数华典》这个参赛作品的内容,放进我们正在编写的《人工智能应用基础》教材。”李宇耀介绍到。
《古数华典》作品,由指导老师李宇耀与5名广外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学生制作,获得今年国家级赛一等奖、省级赛一等奖(数媒动漫与短片)。
全文科学生团队,工科指导老师,共同做了文理融合作品,参加了一场学科交叉融合的比赛。
学科交叉
参赛团队汇聚不同学科学生
大多数参赛团队构成丰富,不只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工科生,还有艺术类专业的艺术生、语言类专业的文科生等。
“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是这个赛事的显著特点。”王常吉教授介绍到。
历年来,大多数参赛团队构成丰富,不只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工科生,还有艺术类专业的艺术生、语言类专业的文科生等。今年大赛,广外全校共有来自46个专业537人次参赛,18组作品获得国家级赛奖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8项。
王晨旭,广外信息学院大三学生,今年同样组队参赛。他带领一支五人团队完成作品《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州市标语翻译与纠错系统》,获得国家级赛二等奖及省级赛一等奖。这支五人团队,汇聚了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级翻译专业、汉语言专业等文、工科学生。
自然语言处理被誉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是融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于一体的科学。当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大语言模型,如ChatGPT、文心一言等,是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突破性成果。给大语言模型喂的语料越丰富、越科学、越精准、越高质量,最后输出的东西越规范,这就要求有高水平语言学人才做支撑。
“没有语言学的支撑,难以实现人工智能的发展。”广外教务部部长、大赛组委会副主任陈金诗教授认为,这场大赛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
按照省级赛规定,每队学生及指导老师必须来自同一高校。
同一场大赛,同一所学校,汇聚多专业学生,齐聚多学科老师,共同参赛指导学生。一场大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成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温床。
“有利于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陈金诗说道。
人才培养
课程改革,将铺开AI通识必修课
从2025级学生开始,所有学生都要学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同时,广外在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学生,也在培养跨学科复合型教师队伍。
今年,是广外承办省级赛的第九年,明年将继续承办。
人工智能时代,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成高校教学主流。一场大赛的背后,是高校培养人才模式体现。
陈金诗认为,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是大势所需。“未来,AI将会像office的普及使用一样。在学校、在课堂为学生扎下AI知识基础,将来他们到工作岗位上就能快速上手了”。
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广外有基因,也有决心。
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广外人才培养体系始终聚焦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广外立足特色,决心教改。
“我们决心要全面推行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近日,陈金诗多次与各学院开会,正在规划制定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在顶层设计上,从2025级学生开始,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作为必修课,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趣评测见闻 2024-12-19
浮思特科技 2024-12-19
21CN车言车话 2024-12-19
筱晓光子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