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当Pika横空出世时,我撰文进行了3点预测:
1、AI视频生成能力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步,很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AI制作的视频表现能力就超过90%以上的影视公司。只要把四大名著、金庸小说投喂给AI,AI可以在短时间内制作出来好几十集的电视剧版本或者2个小时的电影版本。而且,这些AI生成制作的视听内容,也能在豆瓣获得6分以上的高分。
2、可以100%的肯定,再有最多两三年时间,中国的几大科技巨头,也将推出能够精细化制作视频的服务(目前文心一言&一镜流影的生成能力还是太弱了)。
3、人工智能可以大大提高视频制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制作成本,使得更多的创意和故事能够被呈现出来。想想那些动辄2亿美元的好莱坞A级大制作吧,把这些钱拿来训练人工智能,未来一部A级大制作成本会缩减到几千万甚至更低。
当时,大多读者认为我的分析预测太过天方夜谭。却没能想到,仅仅几个月时间,OpenAI就发布了“世界模拟器”Sora。
Sora是什么?简单来说,这是一个能把文字或者语音变成视频的新物种。并且,大众难以分辨Sora生成的内容和现实拍摄内容的区别。
当Sora发布后,再来看当初的预测,哪里是天方夜谭,分明是过于保守。
这几天Sora热度居高不下,有朋友让我谈几点看法。我初步谈了5点思考,今天抛砖引玉分享出来,供参考。
思考一:“有视频有真相”还能否作为司法证据?
传统意义上,“有视频有真相”意味着视频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真实反映某一事件或事实。在司法领域,视频证据往往具有重要的证明力,可以帮助法庭还原案件真相,确保司法公正。
近年备受公众热议的几起案子,比如“唐山烧烤店打人案”“徐闻港加塞”等,都是因为有视频记录,才让公众得知了真相,并且作为了有关部门裁定的依据。
然而,Sora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文字自动生成长达一分钟的视频,并且这些生成的视频与现实拍摄的内容难以分辨。这一技术的出现无疑对“有视频有真相”的传统观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视频的真实性变得扑朔迷离,我们不能再简单地认为“看到的视频就是真相”。
Sora的出现,无疑对当下的司法界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倒逼我们的司法机构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视频证据审查机制。这包括加强技术手段的运用,对视频进行源头验证、内容分析比对等,以确定视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视频获取方式、保存过程等的审查,以确保视频的可信度。
可是,现在存在一个现象在于“网友替司法先一步给人判刑”,Sora对舆论走向的冲击和影响,最终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司法公正。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
思考二:元宇宙时代要真正来临了
有人说元宇宙是过去式,AI大模型才是未来。 这种认知是错误的,AI大模型时代的到来,恰恰让元宇宙变得可用、易用。
在此之前,元宇宙的构想虽然令人兴奋,却因内容的匮乏、真实感的缺失以及交互性的不足而饱受诟病。许多尝试构建元宇宙的项目都因为无法提供足够真实和吸引人的体验而黯然失色。元宇宙似乎一直停留在概念阶段,难以真正落地。
然而,Sora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这一视频生成模型可以使得虚拟内容的创作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和快速。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元宇宙中,我们将不再受限于内容的匮乏,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快速生成丰富多样的虚拟内容。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的Vision Pro技术也在为元宇宙的交互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Vision Pro利用先进的增强现实(AR)技术,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无缝融合,使用户能够在现实环境中与虚拟对象进行自然交互。这种交互性的提升,将使得元宇宙的体验更加真实和沉浸。
Sora和Vision Pro的结合,让我们看到了元宇宙时代的真正曙光。在这个新时代里,虚拟与现实将不再有明显的界限,人们可以自由地穿梭于两者之间,享受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无论是娱乐、社交还是工作,元宇宙都将为我们带来全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思考三:影视行业被干掉或者重塑?
这两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一位领导,对Sora的出现,表达了极度的震惊和兴趣。
是的,Sora出现,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影视制作行业。AI直接切入了制作端,从源头颠覆影视行业。大模型才兴起一年多,AI就可以直接制作动态的视频内容了,过去100年形成的电影电视工业体系,难道不会被彻底颠覆吗?
正如咱们前文所言,“只要把四大名著、金庸小说投喂给AI,AI可以在短时间内制作出来好几十集的电视剧版本或者2个小时的电影版本。而且,这些AI生成制作的视听内容,也能在豆瓣获得6分以上的高分。”
那么,到那个时候,影视行业要完蛋or开启新纪元?
我认为,积极拥抱者生,对抗或者忽视者亡。从历史角度看,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伴随着一些行业的衰退和新的行业的崛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旧有的行业会完全消失,而是需要适应新的技术环境,进行创新和变革。就如同马车夫面对汽车的兴起,如果积极转型学习开车,工作可以继续下去,反之亦然。
如果选择积极拥抱这样的新技术,影视行业可能会开启一个新的纪元。新的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视频制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制作成本,使得更多的创意和故事能够被呈现出来。想想那些动辄2亿美元的好莱坞A级大制作吧,把这些钱拿来训练人工智能,未来一部A级大制作成本会缩减到几千万甚至更低。同时,通过与人工智能的合作,影视行业可能会催生出全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满足观众不断增长和多样化的需求。比如一部虚拟现实电影,观众可以穿戴VR设备进入电影场景,与角色进行互动,影响剧情发展。又比如一部智能化角色设计的电视剧,其中的主角可能是一个根据观众喜好设计的智能机器人,具有独特的性格、外貌和经历。
当然,积极拥抱新技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传统的创作方式和艺术价值。人工智能可以作为一个工具,辅助人类的创作过程,但真正的艺术灵感和情感仍然需要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来赋予。就像马车夫学习开车,依然需要保持专注力,保持对安全的敬畏。
思考四:文字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我周围,经常有人说“丁老师,你们这些文字工作者再不做短视频,就要被淘汰了。”我说不会,因为“越牛逼的短视频,越需要有个文字脚本”,文字是内容的基础。
Sora等AI生成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更加强调了文字的重要性。以Sora为例,它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文字提示词生成逼真的视频内容。这意味着,要玩转AI生产内容,我们需要更加精准、生动的文字描述来引导AI生成符合我们期望的视频。这要求文字工作者具备更高的文学素养和创意能力,才能创作出能够引导AI生成优秀视频的文字脚本。
还有百度的文心一格玩过吧,真正能用这个产品生成好图片的用户,往往是擅长于写文字的用户,而不是美院出来的高材生。比如作家要生成一幅山水画,会给机器输入“层峦叠嶂,山势峻峭,飞瀑如练,水波荡漾。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石之间的纹理,让云雾在山间缭绕,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这样的话语,美术生可能就缺乏这样的文字素养。
简单来说,未来真正危险的不是文字生产者,而是那些忽视文字重要性、缺乏创意和文学素养的视频制作者。
思考五:我们是否都是代码生成,处在更高文明的模拟世界中?
随着OpenAI的“世界模拟器”Sora的惊艳亮相,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问题:视频里的人物,能否知道他们只是生活在模拟世界中?
《失控玩家》看过吧,瑞安·雷诺兹一开始就不知道他只是机器里的人物。
继续延伸这个话题,我们的世界,乃至我们的意识,是否也只是某种高级文明编写的复杂代码?在这个模拟世界中,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包括情感、记忆和认知,是否都只是代码运行的结果?
或许,我们的一言一行和所谓独立思考,都只是更高文明运行的代码罢了。
人这种动物啊,真的好伟大,又好渺小。
正华仪器 2024-11-20
苔米传媒 2024-11-20
启达广告标识 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