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苹果|AI大模型

苹果持续加码AI,是否给国产厂商发出讯号?

作者:Tonews发布时间:2024-01-04

原标题:苹果持续加码AI,是否给国产厂商发出讯号?

苹果将于两年内豪掷53.7亿美元,大量采购生成式AI服务器,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有分析称,苹果明年将推出更加智能的Siri版本,应用程序领域也会有所涉及。苹果此番动作无疑向外界表露,自己在AI领域将持续加码。

加码名为发展,实则追赶

苹果作为科技领域巨头,即使抛开早年成就,其AI领域的脚步,在外界看来也不该进展如此缓慢。然而近些年,苹果不仅在AI领域逐步落后于其余科技巨头,甚至于所有手机厂商布局的大模型领域,也同样如此。曾经被乔布斯当做“天之骄子”的Siri语音,在产品端也被逐渐边缘化。

如今在消费端,很难再听到当年称赞苹果AI产品的声音。难道脱离乔布斯时代,苹果真的做不好AI吗?

或许苹果严苛的用户隐私政策可以为其作出部分解释,隐私政策的过于谨慎,给开发者调取数据带来的巨大的处理难度。在模型数据样本不足的情况下,开发者想要保持较快的发展进度难如登天。而作茧自缚的隐私政策,其实也是苹果的无奈之举。

在2011年和2014年间,经历两次重大隐私安全问题的苹果,在隐私管理的设计上谨小慎微。苹果对于隐私安全的重视程度,夸张到自家开发团队和设计团队,都会因调取隐私数据的问题难以协作,这也极大延缓了研发效率。

站在用户隐私安全角度考虑,这当然可以作为苹果营销的“金字招牌”,然而这些举措却实实在在影响到了AI发展的脚步。如今高速发展下的AI领域,必须涉及部分的用户隐私内容,以建立参数庞大的复杂结构机器学习模型,也就是大模型。

那么苹果为何不采取技术合作的方式弥补进度呢?这个问题的解释就要涉及苹果产品营销以及嵌入式AI高昂的支付成本问题。

在库克带领下的苹果,无疑是把营销和利润做到了手机厂商的极致。仅今年第二季度,苹果就占到了智能手机市场85%的利润。成功的营销方式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那就是市场可以面对营销变革带来的波动,而一旦出现技术变革,即使营销策略做的再成功,也无法在技术短板领域获取先机。

参考GPT-4的推算成本,每千词的算力成本已经来到12美分,这已经超出了个人设备所能承受的成本上限。

苹果单纯想要通过营销来抵消科技短板带来的利润流失,并不现实。在没有看到嵌入式AI的商业化盈利模式之前,放慢进度不失为一种办法。然而苹果所要承担的就会是,研发落后带来的技术壁垒以及时间成本。

所以苹果现如今宁愿投入巨量财力,也希望在下个时代到来之前拿到AI领域入场券。从这点不难联想到国产厂商及早的布局AI大模型领域的做法,这会是国内厂商新的破局之道吗?

国产布局剑指高端,“卷”起AI军备竞赛

国产手机在近些年所受的技术限制和供应链紧缩,让手机厂商们在感受到危机的同时,也开始了对AI领域的提前布局。作为智能移动设备的未来,手机厂商无疑希望在又一次技术革命之前上船。

这样的压力不仅来自技术壁垒的封锁,同样也有来自内部的竞争。历经数年的智能设备竞争,数十家手机厂商折戟于这场军备竞赛之中。国内的剩余厂商也开始了真正的“存量博弈”。

在手机同质化愈发严重的时期,厂商们迫切需要一个手机技术的大革新,才能真正从军备的泥潭中走出。

这时再看苹果在AI领域的着手发力,无疑是给外界释放一个信号。大模型,真的能够成为厂商们的破局方向。

在7月举行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正式发布盘古模型3.0,正在尝试将其融入鸿蒙系统中,使其和小艺智能助手一同,实现手机AI的技术应用。不止华为,荣耀在6月也在上海的世界通信大会中提出,要将大模型引入智能终端系统。小米则是走轻量化的路线,选择将大模型轻量化,以实现本地处理。并且早在2016年时,小米就已经建立了AI实验室,将AI赋能机器人的loT领域。

如此竞争激烈行业现状所带来的就是AI芯片的短缺,尤其是设计人工智能计算领域的高性能芯片。在芯片订购方面,国内厂商动作往往提前数月甚至一年时间。

来自国内的英伟达芯片订单的总量已经达到了10亿美元,并且明年订单价值预估将会超过40亿美元。大模型领域的技术热度持续高涨,不仅是国内科技企业的机遇与动力,也同样是芯片危机下重重围困的挑战。

如果对AI大模型的投入是只身入局的第一轮,那么真正大浪淘沙的第二轮,就是AI芯片抢购和研发。电子行业也会随着AI的赋能,前景更加广阔。“军备竞赛”中,唯有投入和付出的企业才能看到真正的机会。

客观来说,如今AI领域中国的起跑点稍显落后,软件层面由微软、谷歌以及meta所主导,而硬件层面的更是只有英伟达一家独大。然而随着国内人工智能领域重视程度的提高,手机厂商的及早入局大模型也成为了推动国内AI领域发展的一大动力。

除了算力市场外,中国也开始着力于芯片领域的开发研究,积极引导大模型研发企业启用国产人工智能芯片,以提升人工智能算力的国有化率。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能够真正在AI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